盘点明星被经纪人“支配”的恐惧(看懂经纪人的幕后操作)

在还没有「娱乐圈」这个说法的80年代,所有从事演艺工作的人都叫做「文艺工作者」。

之后随着演出市场兴起,这些隶属于各单位的「文艺工作者」们难免耐不住诱惑,偷偷在外跑活,被称为「走穴」。

组织他们走穴的人就被称为「穴头」,说白了就是中介,他们为这些艺人提供挣钱的机会,自己再拿佣金。

而正是这些当初的中介,最终转变为明星背后的推手,流量时代隐形获利者——经纪人。

01

九十年代初,内地的音乐市场慢慢成型,以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为代表,借鉴港台的工作模式,开始注重对歌手的包装。

差不多同时期,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的王京花,借着同学的关系,进入了歌手苏越创办的普安唱片公司。

盘点明星被经纪人“支配”的恐惧(看懂经纪人的幕后操作)(1)

王京花

为其签约的歌手跑腿打杂,到处拉活儿,成功捧红了「楚奇楚童」兄弟组合。

盘点明星被经纪人“支配”的恐惧(看懂经纪人的幕后操作)(2)

楚奇楚童

两年后,她转战影视圈,从陈道明的个人助理做起,帮他对接工作和各类影视资源,逐渐打响了她「内地第一经纪人」的名号。

盘点明星被经纪人“支配”的恐惧(看懂经纪人的幕后操作)(3)

陈道明

1997年,王京花创办经纪公司「黑海红日」,陈道明顺势成为她手下第一位签约艺人,而后又陆续签约了李冰冰、胡军等人。

盘点明星被经纪人“支配”的恐惧(看懂经纪人的幕后操作)(4)

2000年,王京花带着她的公司和艺人加入华谊,成立了华谊艺人经纪公司,这也是内地最早的专业经纪公司代表。

像如今已独当一面的经纪人李雪、杨天真都曾是王京花的门徒。

盘点明星被经纪人“支配”的恐惧(看懂经纪人的幕后操作)(5)

左 李雪、右 杨天真

与此同时,在那几年,诸如唐人、海润、欢瑞世纪等影视公司,也开始在影视制作、投资等业务之外,发展起了艺人经纪业务。

那还是大众媒体掌握话语权的年代,也是内地娱乐圈刚刚进入市场化的蓬勃发展时代。

造星方式是中央集权式的。

首先,那会儿的宣传渠道,主要还是集中在各类报纸、杂志,再加上四大门户网站以及电视台。

其次,明星们的工作无非是演戏、唱歌、主持,以及各类线下商演,再加一些广告代言。开发布会、发通稿,上节目宣传,接受媒体采访,基本上是一条龙服务。

偶尔加一些必要的炒作来维持曝光度,尤其是在情感关系上做文章。我们现在常说的「组cp」这一招,也是当时最常用的炒作手段。

主导这一切的,自然就是事无巨细包揽明星各项事务的经纪人。

也正因此,经纪人不仅掌握了明星大量的个人隐私,也能拥有权威的渠道、资源和人脉。

同时,影视圈又是一个极其讲究人情世故的「熟人社会」。这也是为何我们说起经纪人,总觉得他们掌握了明星的「生杀大权」。

盘点明星被经纪人“支配”的恐惧(看懂经纪人的幕后操作)(6)

没办法,你想挣钱,需要经纪人去给你斡旋;你想红,也需要背后的经纪公司给你包装。你要想自己单打独斗,从来都是一条最难的路。

以经纪人为人力资源核心的经纪公司,就站在了造星食物链的顶端。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个年代,明星、活动两头跑的记者们,入行资历越深,手中掌握的资源也越多,后期转作经纪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像黄斌、陈励志这些经纪人,都是由资深媒体人转行而来。

盘点明星被经纪人“支配”的恐惧(看懂经纪人的幕后操作)(7)

左 黄斌、右 陈励志

而这一套传统的经纪公司造星模式也沿用了多年,并且,在垂直且单一的媒体环境下,成就了「巨星」的诞生。

02

经纪行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是在2014年。

随着壹心娱乐、嘉行传媒、泰洋川禾等公司逐渐确立行业地位,以及「流量时代」的到来,整个行业彻底从过去的「巨星」时代,过渡到了「工业化量产偶像」的新时代。

在这背后,其实是以乐华娱乐、哇唧唧哇等为代表的新一批偶像经纪公司的崛起,从而形成了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新艺人经纪模式。

盘点明星被经纪人“支配”的恐惧(看懂经纪人的幕后操作)(8)

乐华娱乐-杜华

比起大众媒体的信息垄断,当下互动式的社交媒体,打破了人们信息交流的壁垒,让明星得以和粉丝直接交流。

从表面上看,似乎粉丝拥有了造星能力,因为一个明星的流量,确实需要仰仗粉丝数量和他们的消费能力。

但说到底,经纪公司还是那个站在幕后引导和操控这一切的老大哥。只不过当下的经纪公司往往分工更明确。

一般情况下,一个有点咖位的明星,都有一个经纪团队,其以大经纪人为首,这个人就相当于军师,负责明星整体的发展规划,包括人设的建立、业务发展的侧重点等等;而执行经纪人,就像是在前线冲锋陷阵的将领,负责具体事物的执行。

此外,团队中还有负责宣传的哨兵,负责外联的商务,以及负责端茶倒水、解决明星一切生活琐碎问题的助理。

盘点明星被经纪人“支配”的恐惧(看懂经纪人的幕后操作)(9)

那么,现在的经纪公司是怎么造星的呢?

以乐华娱乐为例,早在2010年就借着当时的超人气组合Super Junior中国成员韩庚的加入,引进了SM公司的「造星模式」,即练习生制度。

盘点明星被经纪人“支配”的恐惧(看懂经纪人的幕后操作)(10)

从今年其最新公布的招股书也可以看到,乐华旗下目前有58名签约艺人和80名训练生。

盘点明星被经纪人“支配”的恐惧(看懂经纪人的幕后操作)(11)

来源:野马财经

这些练习生大多来自于其合作的30家艺术院校以及艺术培训机构,另外小部分则是通过个人申请以及各类社交平台挖掘。

另一边,则是以时代峰峻、丝芭传媒为代表,仿照的是日本杰尼斯的「养成系模式」,大概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练习生的培养。

盘点明星被经纪人“支配”的恐惧(看懂经纪人的幕后操作)(12)

盘点明星被经纪人“支配”的恐惧(看懂经纪人的幕后操作)(13)

无论是哪一种模式,所有的练习生都要接受全方位的技能培训,这一过程在日韩可能长达七八年。但在有着拔苗助长传统的国内,尤其是非养成系的练习生,可能只有三两年的时间。

不难发现,这就是一套标准的流水线产品生产方式。大家按照同一个标准,同一套流程,先出一套样品,然后从中择出性价比最高的优质品,再进行重点打造。只是,精品难得且耗时。

同样的,经纪公司们也不傻,总得找地方回收成本,于是,他们往往会在合约上做文章。

比如,一些狡猾的经纪公司,会把练习生分为预备和正式的两种。顾名思义,你只有成为正式的练习生,才有资格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否则,你就相当于无处可放的废品,前期所有由个人承担的费用都白白打了水漂。

而即便是正式的练习生,甚至是签约明星,也得面临「违约金」这个大坑。

盘点明星被经纪人“支配”的恐惧(看懂经纪人的幕后操作)(14)

盘点明星被经纪人“支配”的恐惧(看懂经纪人的幕后操作)(15)

像头部经纪公司,内部往往会有资源倾斜,引发部分艺人不满;或是别家来挖墙角的,你要想走,就只能赔付高昂的违约金。

更别提行业里还有大量的不知名经纪公司,它们就指望着违约金存活。

那些抱着爱豆梦、明星梦的练习生们,可能莫名其妙就签了多年卖身契,想要赎回自由身,就得拿数倍的钱来赔。

想想每年都有那么多的练习生,哪怕有几个愿意付出的,都是一笔不菲的收入。那些不肯解约的,公司就会耗着你,万一捡到宝了,哪天红了一两个,那靠着他们,也能迎来后续不断的收益。

总之,站在经纪公司的角度,怎么算,都有的赚。

03

前两年,趁着选秀综艺的火热,优爱腾等视频平台,也充当着部分经纪人的角色。

它们往往会和经纪公司签明星的分约,而作为当事人,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被转手了几家。只要不变的,是肯定会被层层剥削。

此外,经纪公司也不会只押宝在一个人身上。要么是捆绑销售,推出一个团,要么,是一代接一代,就像推产品,必然会遵循可替代、可复制的原则。

流量明星也不仅仅是流水线产品,对于经纪公司来说,他们更是一台印钞机。来钱最快的,是接广告代言和各类商品推广。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去个商场,坐个电梯,玩个手机,都会出现同一张脸,那毫无疑问,他一定是当下最火的流量之一。

盘点明星被经纪人“支配”的恐惧(看懂经纪人的幕后操作)(16)

而那些限定团,更是会被平台和经纪公司联合压榨。毕竟,只有那么一两年可供消费的时间,还不得想方设法获取最高的利益回报。

盘点明星被经纪人“支配”的恐惧(看懂经纪人的幕后操作)(17)

这其中必然会涉及到一些潜规则。比如,负责具体项目合作的经纪人,可能为了吃回扣,会分别给品牌方和明星提供不同价码的大小合同,以赚取中间的差价。

不过得说一句,经纪人吃回扣这种事情并不是这几年才发生。早些年就发生过一些贪得无厌的经纪人,因为吃回扣把自己送进去的事情。

又或者,经纪人在为明星选择合作的品牌方之时,考虑的不只是品牌知名度,而是和自己利益相关的返点多少。

这也是为何,我们会看到某些明星,一边是什么高奢品牌的大使,另一边接着各类微商广告。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

盘点明星被经纪人“支配”的恐惧(看懂经纪人的幕后操作)(18)

此外,经纪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明星们要上哪个节目,或者出演哪个戏,一些项目甚至根本就到达不了明星手中,全被经纪人拦截下来了。接不接,除了看戏本身之外,还得看经纪人的人脉和交情。

所以啊,当很多粉丝在为自家偶像列数战绩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为经纪人、为背后的经纪公司付费。

04

此外,就像为了确保自己产品的质量,店家都会提供售后服务,现在的经纪公司在对明星的舆论控制这方面也会更严格。

传统的发通稿之类的已经不稀奇了,更多的是骚操作。

比如,我们常常会看到明星在各种平台的手滑、点赞,我敢说,大多数都是故意为之。

而且,这个罪魁祸首可能是经纪人或是经纪团队中的某个人。现在的明星微博,早就不是他们的个人账号,而是团队共享的发声平台。那些无伤大雅、能博好感的,或者是有争议的话题,往往都能给明星带来一波热度。

有热度,意味着有流量,既然如此,这样的操作在他们眼里就无可厚非。

买水军也是当下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这其中包括为自家明星买的正面好评,也有为对家买的 各种黑料。尤其是在同类型明星有资源竞争的情况下,这样的情况普遍会发生。

辨别是否有水军的方法也很简单,看看是不是同样的话术不断复制粘贴,或者,那些带有强烈情绪偏向的话,是不是出自一个刚刚注册不久的账号,如果是,那八成是水军没跑。

盘点明星被经纪人“支配”的恐惧(看懂经纪人的幕后操作)(19)

他们也会装作不知名网友,在豆瓣、知乎等各社交平台发表意见以引导舆论。

总而言之,在当下的娱乐圈,一个合格的经纪人,必然是一个操控舆论的高手。

而如今,和以往的操作模式最大的不同,或许就是经纪人、经纪公司们和粉丝之间的关系。

在流量时代以前,经纪公司往往单方面执行自己的意志,去打造和包装自己的艺人,现在,经纪人需要借助粉丝的力量去完成捧红一个明星的诉求。

也正因此,什么官方后援团,什么粉丝站长的,在那些饭圈组织里,总有那么几个是明星经纪团队里的人。

即便他们没有担任要职,或者负责具体的事务,也一定会提供有关明星的第一手信息,以便在粉丝群中形成第一波舆论声势。

或许,在这个工业化量产明星的时代里,只有经纪人才是那个一直赢的人。

参考资料:

《翻了400页乐华娱乐招股书,告诉你艺人经纪公司是怎么运作的》 ,首席娱乐官

《王京花为什么是内地经纪教母》,艺能界研究中心

作者:IC实验室

商业世界的有趣就在这里。

关注大众消费,互联网商业和流行文化,分享拙见与观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