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珍藏的古玉(北京的珍贵古玉兰)

故宫珍藏的古玉(北京的珍贵古玉兰)(1)

春天到来,北京不少地方亭亭玉立的玉兰树冠上,将“参差佩玉排空出”地开出皎洁清丽的玉兰花。

除了最近种植的玉兰树,作为六朝古都,北京还有很多古玉兰,最著名的古玉兰要数西山大觉寺的清代白玉兰,古典皇家园林颐和园的清代紫、白玉兰以及京西潭柘寺的两棵明代紫玉兰。它们为古都增添了别样的韵致。

大觉寺有“古玉兰王”

玉兰属木兰科、木兰属。主要有白玉兰和紫玉兰两种。白玉兰又名玉堂春、迎春花等,紫玉兰又名木兰、辛夷等,玉兰为落叶乔木或大灌木,高可达20米,胸围可达3米,是长寿树种,树龄可达数百年至千年。

玉兰原产于我国的中部地区,自古就为我国最名贵的花木之一。十八世纪中叶,玉兰传入英国、法国,以后逐渐传入其他国家。很多人都为玉兰树的风韵多姿所吸引,但鲜为人知的是,木兰是恐龙时代的植物,与银杏一样,木兰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目前,我国的庐山、天目山、衡山、梵净山、雷公山等地还有天然的玉兰。

玉兰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种植玉兰的历史悠久。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有佳句:“朝搴阰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诗句中的木兰即玉兰。可见在二千五百年前,我国就已广植玉兰。唐代,人们把玉兰、海棠、牡丹、桂花合称为“玉堂富贵”,玉兰是象征吉祥、和谐的佳木,并多植于皇家宫殿、皇家园林以及王府大宅、寺庙等处。

中国历史上,历代文人墨客留有很多赞美玉兰的诗句,如:“绰约新妆玉有辉,素蛾下队雪成围”、“霓裳片片晚新妆,束束婷婷玉堂春。已向淡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最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廉清看白霓裳”等。

我国的一些城市还选玉兰为市花,如上海、江苏的连云港、广东的东莞、江西的新余等市。还有的县、村以玉兰为县花、村名。由此可见人们对玉兰的喜欢。

作为六朝古都,北京在金元时就开始种植玉兰,明清两代更广泛种植,因此现存的古玉兰很多,但大多为清代玉兰,且大多在寺庙中。在北京浩瀚的玉兰林海中,最著名的古玉兰就要数西山大觉寺的清代白玉兰,古典皇家园林颐和园的清代紫、白玉兰,京西潭柘寺的两棵明代紫玉兰。

大觉寺以古树名木众多而著称,寺内的“七绝”有五绝都是古树名木。其中的“一绝”就是玉兰。在寺的南院“四宜堂”(又名“南玉兰院”)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其“四宜”之名乃是清雍正皇帝所起,即一年四季都有佳景之意,雍正还有诗作。在四宜堂北殿堂门西侧,矗立着一棵清乾隆年间所植的白玉兰,距今近300年。它高达15米,干周长达1.5米,是北京的“古玉兰之最”。它以花繁瓣大,玉洁清香,一干一花,刚劲俊逸而驰名京城。

这棵白玉兰在春天开花时,满树洁白,清香袭人,所谓的“古寺兰香”指的就是大觉寺的这棵白玉兰。相传这棵古玉兰是当时的住持伽陵高僧所植,也有传说是他圆寂后,其弟子们根据他的遗愿,从南方移植来的。当时种有两棵玉兰树,门东侧种一棵,后来门东侧那棵死掉了,只剩下如今这棵。关于伽陵高僧,有传说他曾用戒尺打过乾隆的故事。而大觉寺管理处近些年出版的一些资料说,伽陵为雍正年间的高僧。如资料属实,那么这棵白玉兰就已三百多年了。

现在南玉兰院借“古寺兰香”的祥瑞之意,设有“明慧茶院”,并经常举办古琴抚会,让游人品茶听琴赏兰。每年的春天在玉兰花开时,大觉寺还要举办“古寺兰香玉兰节”。

另外,大觉寺的北配院(北玉兰院)也有两棵近百年的古白玉兰。在大觉寺的东边(温泉村西边)城子山的水塔园遗址也有两棵白玉兰。不过,有的资料记载,它们为元代所植,记载或许有误,因为它们没有大觉寺的“玉兰王”粗壮古老。这两棵白玉兰可能种植于清末。

潭柘寺的“二乔玉兰”

古典皇家园林颐和园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在其乐寿堂的殿后,有一棵丛状生长的古紫玉兰。在长廊东门邀月门南侧还有一棵高大的古白玉兰,它们是园内最古老的两棵玉兰树,是清乾隆皇帝在修建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时种植,距今已近300年。在乐寿堂修建前,那里曾经玉兰满园,有紫、白两色玉兰,称为“玉香海”,后来大部分玉兰被入侵北京的英法联军烧毁,惟有这两棵紫、白玉兰劫后余生。

如今,乐寿堂前有几株一百多年历史的白玉兰。据说慈禧的小名叫玉兰,她也喜欢玉兰花,而这几株白玉兰就是她下旨种植的。每年春天玉兰花盛开时,紫玉兰花如紫霞,白玉兰洁白淡雅,吸引了众多游客。

礼王府花园位于海淀镇的南边,是西郊一座著名的花园,相传当年曹雪芹去过或住过礼王府花园,所以这里又被称为大观园。在花园里的“玉堂富贵亭”就是因亭前有两棵清代的白玉兰。

京西古刹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的佛教圣地,故多有和佛门有关的古树名木,除了著名的古银杏“帝王树”、“配王树”,古娑罗树之外,在毗卢阁殿前的东侧有两棵清代的紫玉兰,为玉兰中的珍品,名“二乔玉兰”。

“二乔”取意于三国时期,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即大乔和小乔,相貌十分美丽,人称“二乔”。她们分别嫁给了原吴主孙策和督都周瑜。后人以二乔命名紫玉兰的一个品种,说明这种紫玉兰的艳丽。潭柘寺的这两棵紫玉兰,树龄逾200年,为丛状生长,有几个大干的干周长都达60厘米。玉兰花盛开时,满树绯紫,香气袭人。玉兰花则把寺院点缀得格外绚丽,如此胜境,也令游人如织,观者如云。再加上这两棵紫玉兰生长在毗卢阁的东侧,有“紫气东来”之意,故为寺内象征吉祥昌瑞的圣木,所以在每年紫玉兰盛开时,潭柘寺都会举办紫玉兰大庙会。潭柘寺的南部还有一个玉兰院,院内十几棵高大的白玉兰也有近百年的历史。

另外,八大处的六处香界寺内藏经楼前有一棵清代的玉兰,在民国时期,一位外国记者曾拍过它的照片。在北京植物园的木兰园里有几十棵已有几十年树龄的大玉兰树。

在故宫慈宁宫有两棵清代紫玉兰和几棵白玉兰。咸丰皇帝曾有诗作:“咸茗馆前三月半,紫云白雪玉玲珑”。慈禧太后也很喜欢这里的玉兰,每逢玉兰花开她都要来这里观赏。

在景山公园西门北侧有一棵已有百年树龄的古白玉兰,因城区很少有这样高大的玉兰树,所以景山公园玉兰花盛开时,满树繁花,一片雪白,吸引了众多游人。

以上所述都是北京著名的古玉兰。近几十年来,随着首都绿化事业的发展,在北京的各大公园和名胜古迹中,以及街头、小区和庭院等处,都广植了大量的玉兰。如位于石景山区的雕塑公园植有5000多棵玉兰,是北京城玉兰树最多的地方。

早春时节,当遍布京城的白玉兰和紫玉兰分别开出雪白和绯紫的玉兰花时,古都北京也被它们点缀得格外绚丽。

补白

其他各地的古玉兰

我国很多地方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玉兰,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甘肃省天水市甘泉乡玉兰村甘泉寺(原名太平寺,因寺内有清澈甘泉,后改名甘泉寺)内、“双玉兰堂”前的两棵唐代紫玉兰。这两棵紫玉兰是名贵的“朱砂玉兰”,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

已故的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曾画过这两棵玉兰树的玉兰花,并题写“双玉兰堂”的匾,使这两棵紫玉兰名气大增。每年春季,朱红色花满树,白色的花瓣内带朱砂红色,格外艳丽。

云南曲靖市会泽县金钟镇扯嘎村有一棵被称为“世界玉兰王”的古玉兰。在玉兰公园大门口有一副对联,上联为“千年古玉树亦神亦圣”,下联为“万代人爱兰成君成臣”。这棵玉兰树高达8.5米,胸围达3米。据考证它已有二千多年。有很多媒体报道称其为“世界之最”。

安徽省怀宁县石镜乡的邓林村,其村外海螺山的山坡上生长着大片的白、紫玉兰。村民们称这片玉兰景观为“海螺望春”。该村自古就以生产“辛夷”药材为主。现有白玉兰近千株。最大的一棵白玉兰,高15米,从地面约半米处又分四个主干,四个主干最粗的一干胸围达2米多。另一棵在石井村,树高17米,胸围达3.60米。1986年,怀宁县定白玉兰为县花。

上海的市花是白玉兰,在上海市的公园、小区、街道上多植玉兰,并多有几十年的大玉兰树。但上海的古玉兰不太多,最著名的有两棵,一棵在市区内陈云故居旁的吴开轩(原国民党将领)故居内,树龄在百年以上。另一棵在崇明县(岛)的上海第三十五棉纺厂内,厂内有四棵一级古树,其中一棵古玉兰高达20米,胸围达1.7米,应为明末遗物。

江苏省连云港市之所以定白玉兰为市花,除了市内广植玉兰外,还因市郊花果山麓东磊村南云台山延福观有三棵古白玉兰,其中观后院的一棵“玉兰王”干周长达3米,树龄已800多年,为宋代遗物。它被称为“中华玉兰花王”,还有“玉兰仙人”之称。其它两棵玉兰也有五百多年。在南云台山神仙洞旁的岩石的缝隙中,生长着一棵古玉兰,树高8米,胸围达2.8米,其树龄也应有八百多年。这一“石上不老兰”奇观,成为游人必观赏一景。江苏省太湖东洞庭山紫金庵的静因堂前的天井旁有一棵古白玉兰,它为宋代遗物,与堂前的一棵古金桂树相映生辉。

湖南新宁县的紫云山有天然生长的紫玉兰,最高大的一棵高20米,胸围达2.5米,树龄约五百多年。南岳衡山藏经洞的几株明代白玉兰也是景区的名木。

江西庐山牯岭栖贤寺有几棵明代白玉兰,最粗大的一棵高9米,胸围达2.5米,给庐山的春天增添秀丽色彩。

河南省的伏牛山、大别山和桐柏山地区,有很多天然的紫玉兰。如河南省南召县有两棵著名宋代紫玉兰,一棵在云岗镇西花园村屈庄,其高20米,干周长达5.7米;南召县皇后乡天桥村的明代紫玉兰,其干周长达4.4米;河南省鲁山县鸡冢乡花园沟的明代紫玉兰,其干周长达3.2米。

山东省王莲县叩关乡叩关村有一棵著名的古玉兰,其高达10余米,胸围达1.2米,应植于明末,距今已四百多年。当地乡民把它视为“神树”。在人们的爱护下,每年春季都是繁花满树,前来观赏的人络绎不绝。在青岛崂山仰口山景区白云洞青龙阁有一棵奇特的清代白玉兰,其根部滋生出的紫玉兰也成大树,开花时节,白紫相映,成一奇观。

以上所述的著名古玉兰,只是我国古玉兰的沧海一粟。还有些古玉兰“藏在深山人未识”,需要人们继续发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