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花鼓戏古墓悲歌(挖掘花鼓戏宝藏)

光明网讯(记者 崔益明)2019年7月21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长沙花鼓戏《蔡坤山耕田》“一改”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雷喜宁、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刘振平与会并讲话研讨会上,包括理论评论、编剧、导演、表演、音乐作曲、舞美设计等领域的专家,在充分肯定《蔡坤山耕田》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加工修改提高该作品,从“高原”攀登“高峰”,展开了深入研讨,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传统花鼓戏古墓悲歌?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花鼓戏古墓悲歌(挖掘花鼓戏宝藏)

传统花鼓戏古墓悲歌

光明网讯(记者 崔益明)2019年7月21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长沙花鼓戏《蔡坤山耕田》“一改”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雷喜宁、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刘振平与会并讲话。研讨会上,包括理论评论、编剧、导演、表演、音乐作曲、舞美设计等领域的专家,在充分肯定《蔡坤山耕田》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加工修改提高该作品,从“高原”攀登“高峰”,展开了深入研讨。

以聚焦于改为基调

长沙花鼓戏《蔡坤山耕田》由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作,讲述了农民蔡坤山夫妇无意中帮助了当朝皇帝,当地知县对蔡坤山言听计从,以图升迁,却被罢免的故事,诠释了“做官休问荣枯事,多察民间疾苦情”的道理。该剧自2018年4月首演以来,已深入基层巡演40余场,为三湘四水的广大群众带去欢乐,所到之处社会各界观众反响热烈。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雷喜宁指出,专家研讨会的基调是“聚焦于改”,并对剧目在现有基础上如何精益求精,再攀“高峰”提出了殷切期待。他对与会专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把握好政治导向,进一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二是要发扬艺术民主,畅所欲言,开诚布公。意见的分歧点,往往是修改提高作品入手的地方。三是要高标准严要求,发挥各自专业的优势特长,讲真话、讲实话,提意见、出主意、想办法,不要一团和气。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刘振平表示,省文旅厅将会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及指导工作,为剧目“两改两演”提供条件,营造环境。他对国家艺术基金大力扶持湖南文艺事业,对专家关注和支持《蔡坤山耕田》表示感谢,希望与会专家不吝赐教,帮助该剧做好修改提升。

民间故事的创造性转换

《蔡坤山耕田》是花鼓戏舞台上久演不衰的故事,改编后的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不仅保留了蔡坤山幽默风趣、口恶心善和他夫人乐善好施的一面,也对古代官场恶习进行了讽刺,让笑声背后有思考。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研究员季国平认为:“当下戏曲发展要‘三并举’。我们需要现代戏,也需要多样化,需要《蔡坤山耕田》这种让观众喜闻乐见,且体现出深厚地域特色的地方戏。该剧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剧种文化价值。喜剧性、幽默感和思想性的统一,是该剧的精华所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马也对该剧给予了较高评价。他认为:“这部喜剧是成功的,也是成熟的,是生活本身的哲学逻辑。它的滑稽、反讽、批判和夸张,艺术化地表现了主旋律、正能量,具有精神高度和思想价值。”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傅谨认为:“从人物关系和人物的故事走向来说,这部剧是一个典型的民间叙事,深深渗透着民间趣味,我觉得这是多年来民间艺术积淀的结果。《蔡坤山耕田》是湖南花鼓戏的一块宝,如今我们重新搭建它,重新将它搬上舞台,让我们看到花鼓戏的积淀有多么深厚。艺术创作要达到高峰,就要站在民族文化深厚积淀的基础上。”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一级编剧陈涌泉认为:“这个戏好就好在创作者有三个尊重:尊重传统、尊重戏曲本体、尊重湖南花鼓戏剧种的特色。除此,还具有两性,即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性,和以世俗化、游戏化为基础的趣味性。”

抓准创作核心问题

对剧本故事的逻辑性问题,不少专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戏剧最高的段位是喜剧,喜剧最难写,也最难排。”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原院长、一级导演李利宏认为,“无论怎么编排,荒诞都应该有一个尺度,不能对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不管不顾,不能对塑造人物的精准度不管不顾。人物定位不准确,就会直接影响主题和风格样式的准确性。”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总监李东桥认为,即便是微服私访,皇帝也不可能是独身一人去到市井之中。以此来看,皇帝第一次出场时的理由就缺乏合理性,编剧应该让这个情节处理得合理一些。季国平也认为,虽然皇帝是该剧的线索人物,但第六场中的皇权色彩太重了。不应过于强调皇帝的作用,而是需要减少皇权意识。原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汪守德也指出,要体现蔡坤山的民本思想、民生意识,强调对自我的认同。

陈涌泉指出,这部戏可以打磨得更加精致。首先,立意需要再提炼一下,在主题方面更聚焦更凝练,要避免随意性,尤其是信手拈来的闲笔;其次,需要提高准确性,增强逻辑性,追求现代性。对此,上海淮剧团团长、一级编剧龚孝雄也认为,虽然很多闲笔现场效果很好,但是从主题聚焦上来讲,会让主题跑偏。不过,从事剧本编辑工作30余年的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社主编范小宁对此持反对意见。她认为,剧本创作未必一定要精致化,不一定非要以学院派为标准。只要做到普遍意义上的结构流畅,不削弱戏剧性即可。

二度创作仍有提升空间

表演方面,李利宏认为,男女主演很优秀,形象好、身段好、唱腔好,但表演给人很强的设计感。在表演呈现时,多是导演为演员设计的手段,而不是演员自身的动作,给观众两张皮的感觉。演员需要把这些手段融入到人物性格中。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徐涟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她希望,这部戏的表演不用过于精致,要保留粗砺的感觉。“可以多一些个性的东西,让演员在台上有更多自由发挥,比如撒泼、打滚。这些更加自由的表演,可以尽可能多保留一些。带着泥土气息的乡间喜剧风格,应该体现得更浓重一些。”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一级演员王洪玲对演员观察得特别仔细,她甚至发现,有演员因穿着运动品牌的袜子而穿帮。她提出,“演员该穿什么袜子、靴子,作为专业院团、专业演员是绝对不允许出现错误的。另外,女主角戴的手镯是否合理,需要导演精确把握。”

人物造型方面,傅谨认为,从整个舞台风格的角度来看,人物设计和造型稍显得“洋气”了一些。“时尚感是很难持久的,如何在时尚感背后,寻找能够让观众更感兴趣的造型风格,是舞美设计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中国舞美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曹林建议,男女主角的形象太正了。县令、师爷、皇帝等角色,仍是传统戏曲里面比较正面的角色。既然是一部喜剧,可以通过化妆来强化喜剧的效果,如京剧的小花脸,在造型上可以再夸张一些。同时,马也认为,舞美的图案化、剪影化、皮影化、风格化以及灯光都非常有特点,但给人缺乏力量的感觉,如果能增加一些乡村、耕牛的元素,则会与农民贴近一些。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一级导演熊源伟认为,舞美虽然干净、简练,但缺少点睛之笔,没有肌理。

“这是一部有戏、有味、有趣的地方戏”,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主任谢振强指出,“这部戏的音乐个性非常鲜明,而且音乐和唱腔协调得非常统一,只是配器略显平庸”。熊源伟也认为,音乐配器没有对提升戏剧起到作用,既没有发扬花鼓戏的韵味,又显得单调,不够丰满。

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主任罗维表示,将根据此次专家研讨意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打磨,不断修改,尽全力把《蔡坤山耕田》打造成唱得响、留得住、传得开的舞台艺术精品,把这部戏真正地留下去、传下去并演下去,以此回馈广大观众的厚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