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什么生物活了35亿岁 谁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生物

参考消息网3月17日报道西班牙《趣味》月刊网站2月26日发表文章称,对地球过去发生的事情的了解为科学家们提供了预测遥远未来可能发生事情的必要工具所有模型都指向地球温度升高,随后各种生命形式将持续消失,海洋蒸发,最终,所有生物的最后一个幸存者将死去而这个最后的生物将与地球上出现的第一种生命形式——单细胞生物——非常相似,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地球上什么生物活了35亿岁 谁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生物?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地球上什么生物活了35亿岁 谁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生物

地球上什么生物活了35亿岁 谁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生物

参考消息网3月17日报道西班牙《趣味》月刊网站2月26日发表文章称,对地球过去发生的事情的了解为科学家们提供了预测遥远未来可能发生事情的必要工具。所有模型都指向地球温度升高,随后各种生命形式将持续消失,海洋蒸发,最终,所有生物的最后一个幸存者将死去。而这个最后的生物将与地球上出现的第一种生命形式——单细胞生物——非常相似。

文章称,几万年后,我们将发现自己身处一颗白色星球中。今天令人担忧的上升的海平面将会下降,露出新的海岸线,将岛屿与大陆连接起来,将海湾变成草原。已消失文明的幸存者不需要使用英吉利海峡隧道,他们可以步行到多佛——如果他们能忍受寒冷的话。为数不多的活人很可能会挤在赤道地区的篝火旁。我们将进入新的冰河时代,比克罗马农人和尼安德特人所经历的还要糟糕。许多科学家认为,它已经开始了。

化石燃料时代将成为传奇般的记忆,就像地球温暖得多的时代一样。持续了几个世纪、摧毁农业并造成气候不稳定波动的全球变暖,在地球的历史上只是一声叹息。慢慢地,自然进程找到了重新吸收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方法。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在短暂的间冰期期间繁荣发展的人类将切身感受地球的真实本质,就像在过去300万年中感受到的一样,那就是冰的统治。人类将生活在一个更冷、更干燥的世界。森林和丛林将消失并形成大草原,世界粮仓将变成干旱的土地,凛冽的狂风将以200公里的时速呼啸着掠过被冰雪无情覆盖的平原。曾经自认为主宰地球的文明将不复存在,即使是它引以为豪的摩天大楼,也将被500米高的冰柱摧毁,不再屹立不倒。生存变得越来越复杂,人类将不得不努力奋斗才能养活自己。我们的后代将陷入饥荒。

文章称,但人类的灭绝并不意味着生命的毁灭。在人类消失的数百万年后,生命将继续艰难地向前进。

由于太阳每一亿年缓慢而稳定地提升1%的亮度,这将导致温度持续升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因此而降低,最终会进入海洋或碳酸盐岩中。根据美国科学家詹姆斯·卡斯廷和肯·卡尔代拉的说法,在5亿年内,二氧化碳水平将下降40%,光合作用实际上将消失,95%的植物物种将濒临灭绝,只有仙人掌和灌木才能在这种条件下生存。

而在9亿年后,即使对仙人掌和灌木丛来说,二氧化碳也不会足够。在带有氧气的大气即将永远消失之时,也许会出现能够维持植物生命的其他形式的光合作用。从天空俯视,地球只剩下灌木丛、针叶林、平原和热带草原等,地球的颜色将从绿色变为棕色。

文章称,在5亿年内仍然存活的动物将不得不面临营养和热量的匮乏。当全球温度超过38摄氏度时,赤道的动物开始死亡,多细胞动物将向两极迁移。平均温度高于40摄氏度(这意味着热带地区的气温会更高)后,要么出现能够承受这种高温的新物种,要么动物生命将面临灭绝,因为细胞线粒体在温度高于45摄氏度时会停止运转。两极附近的生命必须在夜间活动,以躲避危险的太阳。也许有些动物将在夏天睡眠,到冬天才从连续的黑夜中醒来。随着温度的升高,动物将通过挖洞来维持生命。在地表只能找到细菌。当平均气温达到50摄氏度时,大陆上的生物几乎完全灭绝。原生动物、线虫和扁虫将成为伴随着地衣和苔藓的创造之王。海洋生命则会维持更长的时间。

文章称,12亿年后,太阳将比现在亮15%,这将导致地表温度平均达到70摄氏度,实际上所有的二氧化碳都将从大气中消失。全球海洋循环系统——也就是地球恒温器——将停滞。在海面以下数百米处,由于缺乏氧气和营养物质,生命将无法维持。海里看不到鱼。除了蓝绿藻,我们将面对一片死海。它们是地球历史上出现的第一种生物,也将是最后一种。由于海水携带的浮游生物减少,沉积物增多,再加上大沙尘暴,海水的颜色将变成棕色。

海洋加速蒸发会增加环境湿度。海水蒸发得越多,温度越高,海洋的消失速度就会加快,只留下巨大的盐滩。在我们周围的荒芜景观中,不会出现复杂的生命。只有无处不在的细菌仍然存在,就像一切的开始一样。但这也不会持续太久。紫外线辐射将对地表进行消杀,也许有一些细菌可以隐藏在地下。

地球就将这样面对其不可挽回的结局。

来源:参考消息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