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书法孩童体(有人认为弘一的)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送别》,这首传遍大江南北的曲子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却很少人知道这首歌曲的作词者是一位僧人——弘一

弘一法师书法孩童体(有人认为弘一的)(1)

弘一像

弘一,原名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最高,举世瞩目。

很多人都认为弘一法师的书法像“孩童体”一样,很简单,每个人都会,真的是这样吗?

李叔同出生在一个相对殷实的家庭,他的家人大多都笃信佛教。尤其是大娘,是一个虔诚的佛教教徒,是她教会李叔同诵读《大悲咒》、《往生咒》。李叔同从小就受到佛教的熏陶。

据说在他出生之时,一只喜鹊叼着松枝送到产房内,由于大家都信佛教,认为这是佛恩赐的祥物。后来,李叔同无论走到哪儿,都将这根松枝带在身边。

他天赋异禀,才华横溢,从小就在文学艺术上显示出超强的天赋,饱读诗书。后又精通音乐、美术、喜剧、书法,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风流才子。

他早期的书法以习碑为主,如《石鼓文》《峄山刻石》《天发神谶碑》及一系列的魏碑造像等。结体大气开张,笔画雄强浑厚,章法逸宕灵动。可以说是学什么像什么,对书法展现出异常的天赋,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弘一法师书法孩童体(有人认为弘一的)(2)

弘一早年临《魏灵藏造像》

当时,一度成为上海《太平洋报·画报》常邀书法家,成为李叔同的书法连载,可见当时他的名声已经相当显赫了。鲁迅曾这样评价他的书法:“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

他的行书学习苏轼和黄庭坚,两者取其独特之处,学习苏轼结体的宽扁,黄庭坚用笔的开张,又融合魏碑的笔意,结合得恰到好处。

弘一法师书法孩童体(有人认为弘一的)(3)

弘一行书

可正当他名声鼎盛的时候,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出家,此时李叔同39岁,即将不惑之年。

这显然遭到很多人的不解,他的兄长文熙充满疑惑的问他:“你人不做,为什么做和尚呢?”。可李叔同不答,他习惯了沉默不语。

又有谁懂他内心的清净和安详呢?

出家后,他从李叔同变成了弘一,一个虔诚而自律性超强的苦行僧。他曾经“断食”过17日,尝试用“断食”来修养身心。有《断食日志》的记载:“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并且每天用斋不超过两样菜,还坚持过午不食,其自律能力可见一斑。

此时他的书法不断的磨掉了锋芒,像洗净铅华一般。

弘一法师书法孩童体(有人认为弘一的)(4)

弘一书法对联

出家之后的几年,北碑依然是他的书法核心,结合帖学中圆笔的应用,逐渐减轻了北碑的刚强猛锐。

进而又在这个的基础之上学习魏晋小楷,楷书的新风格逐渐形成,北碑的影子逐渐消失。多了几分平静、沉稳和恬淡。运笔开始轻松自如,佛门艺术家气质表露无疑,有“一叶一菩提”的极简境界。

弘一法师书法孩童体(有人认为弘一的)(5)

弘一书法

之后继续探索和变法,“弘一体”终于形成,也就是我们说的“孩童体”。此时面目清晰,完全褪去了烟火气,只有平淡、恬静,他自白:“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弘一书法的静而不躁,一种庄严的静谧、文雅、雍容。没有华贵的庙堂气,也没有寒俭的山林气,只有遗世独立、俯瞰众生的佛门之气。

其书法的字形瘦长,笔墨润而不枯。字字独立,一丝不苟,看似稚拙,其实真实烂漫。一字一画都参透、贯彻着他内心的虔诚和朴素。

弘一法师书法孩童体(有人认为弘一的)(6)

弘一书法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赠君谋父子》有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有一种美叫“简约”,但不是“简单”。书法亦有一种“简约”的美,清代书画大家八大山人就是一个典型。而弘一的字也有这种特征,利索、简洁,不拖泥带水。不刻意追求书写笔画的粗细、用笔的中侧、结构的正斜等,完全是笔随情走的境界。

弘一大师在去世的前三天,用尽浑身的力气写下了“悲欣交集”四个字。这是他最后的绝笔,也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回顾,这四个字看了流下眼泪的不知有多少人。

弘一法师书法孩童体(有人认为弘一的)(7)

弘一绝笔——悲欣交集

因此纵观弘一的书法人生,你还会觉得他的书法简单吗?一点都不简单,这种经历人生的繁华和沧桑,最后返璞归真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书法的内涵和精髓,不是从外在去体现的,是书法家自我的成长和精神的承载,是情感的表达和性情的抒发,这种精神内涵是没人谁能超越和模仿的。所以才能永垂不收,铭记于世。

这就是我国伟大的弘一法师,佛门是他历尽浮华、漂泊半生后的精神归宿。他的精神像空气,永远弥漫在每个人的心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