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修建三峡大坝(当年修建三峡大坝)

深淘滩,低作堰——李冰历史已经为我们证明,正确建立的的水利工程可以福泽后代百世子孙,为传统农耕文明的中国带来充足的灌溉用水,淤泥聚集成为百亩良田,我国的都江堰就是如此,它合理的利用了山川与河道地形,直到千百年的今天还在为天府之国持续带来连年的风调雨顺,而到了今天,我国已经成功兴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拦水工程——三峡大坝,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为什么修建三峡大坝?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修建三峡大坝(当年修建三峡大坝)

为什么修建三峡大坝

深淘滩,低作堰。——李冰

历史已经为我们证明,正确建立的的水利工程可以福泽后代百世子孙,为传统农耕文明的中国带来充足的灌溉用水,淤泥聚集成为百亩良田,我国的都江堰就是如此,它合理的利用了山川与河道地形,直到千百年的今天还在为天府之国持续带来连年的风调雨顺,而到了今天,我国已经成功兴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拦水工程——三峡大坝

在近现代的中外水利工程界看来,建设一个庞大的水利工程是一件需要三思而后行的事情,容不得半点差池,稍有考虑不周便会使得无数的资源投入化为虚影,浪费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因此在我国建设三峡大坝的时候,进行了长足的考虑,从政府到专家都经过了慎重的考虑和研究。也正是这些周全的的考量使得修建三峡大坝成为了一项一本万利的工程,但是,修建大坝的过程并不顺利。

大坝修建历程一波三折无比艰辛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代·刘禹锡

早在1918年,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修建三峡大坝的想法,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际地位低下,经济衰微,各种工业百废待兴,因此我国政府决定修建三峡大坝,这座大坝不仅可以解决我们正面临着的能源危机,同时也向世界各国昭示出了新中国强大的发展潜力,也让我们的人民对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党中央树立起更强大的信心。

三峡大坝的修建选址湖北省宜昌市,修建完成后也确实如同料想的那样为我国的工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长足而巨大的贡献,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的能源难题,兼又起到了防洪抗旱的作用,是一项举世闻名造福后代的庞大工程,但是修建大坝的过程却无比艰辛。

大坝的修建牵扯众多,除了要投入的大量财力物力人力,还要劝导大量附近居民搬迁,安置搬迁居民,修建新房舍,此外,江水还会淹没大量耕地农田,对人民和国家都是巨大的损失,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决定时不得不慎重考虑。

也正是因为此,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安排了大量专业人员顶着酷热的阳光在大坝的修建地址上进行了长达10年的全面的勘察,并对勘察数据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为三峡大坝的投入预算以及可行性进行了周全的考量,并在此后的四十多年里多次做了详细的考量,进行长期的准备,终于在1992年,我国正式通过了修建三峡水利工程的决议书。

然而修建三峡大坝不是一件全民赞成的事,1993年,在三峡大坝决议书签署当天,拟定的同意书上却少了九位专家的名字,也就是说没有签字的九位专家并不支持三峡大坝工程。

专家不同意三峡大坝工程的建立的原因何在?

首先,三峡大坝的建立的的确为我国带来了大量的经济利益,解决了当时亟待发展的新中国的众多问题,但是大坝的设立并非百利而无一害,所以九位专家不在同意决议书上签字确实情有可原,因为大坝的建立确实在以下几个方面为我们带来了弊端。

1. 濒危物种加速灭绝。被称为我国活化石之一的我国特有鱼种中华鲟,出现在地球上已经有1.4亿年,近年来已经处于濒危,数量已经极其稀少,被称作"水中大熊猫",但是三峡大坝的设立阻断了中华鲟逆流而上回到出生地产卵的通道,加速了中华鲟这一物种的灭亡。

2. 库区的水污染加重。建造三峡大坝之后被拦腰截住,形成江水淤积,库区上游工厂排出的污水不能及时汇入河流,使得库区的水污染加重,并且额外的污水处理设备会增加建造大坝后维护运转的成本。

3. 珍贵古遗迹被淹没。大坝建起之后大量水被大坝拦腰截住,坝区形成了大量积水地,即使当地居民已经提前转移,但是仍有珍贵遗产无法撤出,比如珍贵巴蜀文化中心的遗存,这是当今人类最古老的化石遗址之一。

4. 三峡大坝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水利工程。中国有没有能力建成如此庞大的拦水大坝尚且未可知,退一步讲,即使三峡大坝顺利建成,为我国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成为了我国国防的弱点,当时风传国民政府反攻大陆的谣言里,就有人扬言国民政府特务要炸掉三峡大坝,水淹我国下游平原。

5. 大坝修建需要大量的原住居民搬迁,而修建三峡大坝需要搬迁的远不止湖北人,更多的是四川人,而人口的流动又需要调动大量的民政资源,直到16年后的今天,当初的居民搬迁事宜仍然留有不小的后遗症。

简单分析修建三峡大坝的利弊,利不必多说,但是从全局着眼,修建三峡大坝确确实实不是百利而无一害。因此当时没有在决议同意书上面签字的九名专家应该也确实有着自己的考虑,所以他们不支持三峡大坝的修建也是情有可原。不过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即使几位专家提出了反对意见,三峡大坝还是按照原定日期开工并且在建设过程中一切顺利,终于在2006年如期建成。

工程竣工,当初的九位专家是否后悔没有在同意书上签字?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杜鹏程

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否定的。简单分析,不难得到以下几点缘由:

专家首先是一个有决断力的自然人,并且我们相信他们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是经过了长足的考虑的,既然几位专家在当时经过考虑之后给出的答案是不支持,也就是说这九位专家能够提出疑虑无疑是理性的、勇敢的,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勇于表达真实想法,是实事求是的体现。那么在如今若干年之后的今天也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其次,这几位专家学者在当时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除了出于自己专业性的考虑之外,还顶着很大的舆论压力,因为当时的人心所向必定是同意修建,但是仅仅有不超过十名专家提出了反对意见,因此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如果他们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那么说明他们对自己的决定坚信不疑,因此他们不会后悔。

在大坝建成之后的十几年里,确实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的能源问题。我国的三峡水利工程现在是世界发电之最,每年的发电量达到1000亿度,相当于上海市整个城市半年的用电量,使得居民对于燃煤发电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为我国减少了大量的碳排放.

同时"鱼米荆襄,险在长江",荆襄九郡一直是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但是威胁到它的一大天灾就是洪水,但是在三峡大坝修建之后,有防洪库存221.5亿立方米,对下流地区的防洪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是这些作用,真的全部是支持建坝的专家们带来的吗?那些反对的专家们提出来的意见有没有反过来为大坝的修建起到过正面作用呢?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寓言《塞翁失马》

从另一方面来说,其实专家们提出的忧虑也反过来促进了三峡工程的考虑,指出了一些不足,如果没有这些专家的忧虑,也许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遗漏一些问题,比如单就在决议讨论会议上有一名专家提出的战争软肋问题,当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国防安全有待发展,各国都想趁新中国弱小之时在大陆搞破坏。

如果战争爆发,那么修建好的三峡大坝反而会成为我们防守的软肋,一旦大坝被破坏,下游的众多城市和几百万人民财产将会受到毁灭性灾难,正因为此,三峡大坝在设计之时起码考虑到承受相当于几百吨至上千吨当量的TNT爆炸的威力,这正是反对意见对大坝修建起到的正面作用。

况且一件事情本来就有正反两面,不过从事实角度出发,那些专家们的担忧也确实不无道理,因此我们不必求全责备。退一步讲,那些专家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大家都想着为祖国的发展还有人民的生活出具一个利益最大化的解决方案,只是大家提出方案的道路和角度不同罢了。因此。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那九名专家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文/羽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