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芸知道二大结局(披着真实故事的外衣)

前两天我去影院观看了《只有芸知道》,回来后却一直没有动笔,因为我不知该如何动笔,网上有人说看电影的时候她们哭的稀里哗啦,可是我没哭;网上还有人说,看不懂说明你阅历不够。嗯,我承认我确实阅历不够。

我想了两天还是没觉得影片哪里感人,甚至有一点尴尬。对我来说,它更像一部唯美的言情剧,集齐了一见倾心、运气爆表、疾病缠身、不离不弃的特质,再加上新西兰的风景,唯美的不像话。

只有芸知道二大结局(披着真实故事的外衣)(1)

美人、美景,像一张明信片,唯美的不像话

影片基于真实故事改编,可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感情依然太单薄了,我看不到男女主角之间厚重的感情,感受不到影片中宣传的相濡以沫。它对我来说更像一本流水账,干瘪地记录,机械地展示。

影片取材基于现实,却又脱离现实,观众并不买账

电影是以冯小刚朋友的故事为原型进行创作的,现实中的感情肯定足够动人,不然也不会打动冯小刚以此进行创作,但是影片中的故事进行的太顺利了,有点脱离现实。

我们来梳理一下影片中隋东风(黄轩饰)和罗芸(杨采钰饰)的感情及生活究竟有多顺。隋东风刚到新西兰没钱,林太(徐帆饰)免费提供房子给他住,只需要他帮她收拾一下草坪;隋东风和罗芸都是来自北京,在北京的时候就经常坐同一趟公交车,到了新西兰两人更是都住在林太家,这就是所谓的缘分。

隋东风为了罗芸和别人打了一架,英雄救美,好感产生;他送了她一袋护手霜,关系基本确定;他为了她赌博赢了10万块钱,两人结婚。

只有芸知道二大结局(披着真实故事的外衣)(2)

隋东风和罗芸结婚了

结了婚的隋东风想盘一个小餐馆,可是价格太贵,恰巧房东太太有资源,林先生的堂弟要把小饭馆盘出去,位置偏远一点,但是价格便宜,而且方圆100里只有这么一家中餐馆,不愁没生意。开餐馆,想找个洋妞前台,洋妞梅琳达(莉迪亚·佩克汉饰)立马出现,自己赶来,都不用招聘。

隋东风和罗芸都喜欢狗,一只流浪狗便出现了,它听话、温顺,成为了他俩的感情寄托。

你看,所有的人和事都在为他们的感情让路,试问两个独自在外打拼的年轻人真的会有如此好的运气吗?更何况他们不仅仅是在外地,更是在异国他乡。

隋东风最初来到新西兰是因为他考上了艺术学院,但是学费太贵读不起,就靠送外卖维持生计,但是从他吹笛子就可以看出来他并没有放弃艺术梦。

就在他追梦的过程中,他跟罗芸认识了、相爱了、结婚了。明明从赌场赢了钱可以继续深造,他却转身开起了餐馆,艺术院校不上了、笛子不吹了,从此围着锅炉转。他们之间的感情何其伟大。

只有芸知道二大结局(披着真实故事的外衣)(3)

彼此相依、共同生活

整部片子给我的感觉就是导演在结局的引导下,给男女主角做了一场巧合堆砌。用各种顺利来表现两人一生的相濡以沫不免太单薄了些。它只不过披了一层“真实”的外衣,做了一场唯美的梦。

什么是相濡以沫?是指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可是片中的隋东风和罗芸既不困难,也没互相帮助。他们只是一对平凡的夫妻过着平凡的生活。

为了遗憾而遗憾、为了冲突起冲突、逻辑不通,观众可以落泪却不足以动情

影片中有两处我实在看不明白,更想不通。一处是,十几年的时间,罗芸一直没能去看一次鲸鱼,这真的很难吗?别的不说,单是梅琳达就让我们知道了,去看鲸鱼一点都不难。

有一次梅琳达晚上去救助搁浅的鲸鱼,早上就回到了店里,说明他们离能看到鲸鱼的地方并不远。距离上完全可以达到去看的条件。

只有芸知道二大结局(披着真实故事的外衣)(4)

明明可以两个人一起完成的事非要一个人带着遗憾去

晚上散步的时候隋东风说,“我们养狗的愿望实现了,鲸鱼咱们真养不起,你就在梦里迷着吧。”鲸鱼本来就不是用来养的,去看不好吗?

隋东风宁愿给她在床头放一个画着鲸鱼的广告牌,都不带她去看鲸鱼。就算是开餐馆的时候,店里离不开人,罗芸无法去看鲸鱼,那么餐馆烧毁之后呢?为什么两人不去看,非要等罗芸死后,隋东风带着罗芸的骨灰去。

我只能理解为影片为了煽情,故留遗憾。罗芸没看成鲸鱼,隋东风带着她的骨灰,不仅在恶劣天气下看到了鲸鱼,当他把骨灰撒向大海的时候,他还看到鲸鱼喷了水。是不是很感人?是不是要流泪?煽情目的达到。

还有一处是,他们来到小镇的第九年,遇到了半夜想吃霸王餐的老头。罗芸冲上去和他激烈地争吵,梅琳达暗示隋东风,老头可能有枪。于是三个人放老头离开。

老头出现的意义是什么?是因为餐馆开的太顺利了,日子过得太平静了必须有一点波澜?是一场意外,让梅琳达转而成了成了他们的恩人?因为这场意外加速了罗芸想离开的想法?也许三者原因都有,但是就是会让人感觉突然和没必要。

只有芸知道二大结局(披着真实故事的外衣)(5)

岁月静好,互相陪伴

除此之外,为了加速剧情的发展,桥段安排的也是很随意了,看极光许个愿希望餐馆毁掉,餐馆就起火烧没了;唯美爱情戏码演的差不多了,离开小镇,就需要女主病发了。我们能够感觉到剧情的走向和发展,套路满满,情意不够。

这届观众很难带?不,我们只是越来越知道我们想看什么,想要什么了

网上流传着一段话,说票房不是检验电影好不好的标准。那么票房对于冯小刚来说重要吗?我想他的微博和在薇娅直播间的露面可以给我们答案。

冯小刚和黄轩23号在薇娅的直播间卖票宣传电影,号召大家带着家人去观影。25号凌晨,冯小刚发了一条微博,感慨以前影片过亿跟现在过亿的区别,跟以前充满戾气的他相比,这一次变得分外柔和。

只有芸知道二大结局(披着真实故事的外衣)(6)

冯小刚出现在直播间为电影宣传,微博里也变得柔和

票房确实不是检验电影好坏的标准,但是票房可以检验观众对影片是否认可。这一届观众并不会被节奏带跑,他们有自己的观影感受,也有自己的想法。

就如同现在热映的《误杀》,在翻拍片并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它凭借良好的制作班底和演员完美的演绎,被观众认可,影片也成为一匹黑马,票房一直位居前列;《上海堡垒》虽然有流量小生的存在,可是票房严重扑街,电影不好看就是不好看,观众不买账就是不买账,流量小生也不管用;前段时间热映的《少年的你》,同样有流量小生的演绎,但是演技精湛,影片内容观众认可,票房很漂亮。

观众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这一届观众并不难带,只是我们已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陈凯歌在参加《演员请就位》的时候拍了一个《我想有个家》,引起了导演之间的争议,郭敬明更是直言,剧作层面失真,演员表演不合理。那么这个小短片演的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富二代开了一个房产中介,面对卖房者坐地起价和买房者辛苦凑钱的局面,他直接从卖房者手里买下了房子再卖给买房者,而且告诉他们钱可以慢慢还,并且不收利息。

只有芸知道二大结局(披着真实故事的外衣)(7)

故事太理想,理想的难以置信

请问这样的中介哪里有,我也想遇到。网友们更是对此展开了讨论,有人说,陈凯歌有高度,心里有善意,他想把自己的善意表达出来,可是不得不说他的片子太理想化了,太过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观众无法产生共鸣。

就像冯小刚的这部《只有芸知道》,影片里运用了大量的美景和音乐来表达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可是两个人之间经历的困苦和磨难并没有表现出来,真的无法支撑起相濡以沫的设定。冯小刚这部影片又何尝不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导了一出纯爱戏码呢。

只有芸知道二大结局(披着真实故事的外衣)(8)

只有芸知道

观众想要什么呢?想要演员更加精彩的演绎,想要剧情扎根于现实又不脱离现实,想要和影片达到共鸣,想要中国的电影越来越好。

写在最后:

细数二人婚姻,芸对风满是“欺骗”,所谓的相濡以沫掺杂着最初的隐瞒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他俩携手走过的一生,罗芸是否幸福我不知道,但是隋东风在最后一点点得知自己被“欺骗”的真相时,他会不会有那么一丝后悔,会不会有那么一点遗憾?我们也不得而知。

芸在最初就没有给风选择的权利,只是用一场赌博为自己博了一把明天。这段感情,风是主动争取被动接受的。如果给风一次重来的机会,他会做怎样的选择,恐怕只有风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