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昇的成就和代表作(当代毕昇王选的创新观)

毕昇的成就和代表作(当代毕昇王选的创新观)(1)

王选(1937-2006)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是我国著名的计算机应用专家,致力于文字、图形、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

王选从事技术创新产生的系列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应用,使中国报业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国自主创新的典范。王选的创新历程是一个开展跨领域研究的发展历程。

谈到从事计算机研究的体会,王选在多种场合都提及一个重要观点,即“跨领域研究是创新的重要源泉”。王选结合自己从事技术研究与创新的历程,深切体会到多学科知识基础与跨领域研究成就了他关于中国报业和印刷技术的跨越与创新成就。

王选认为自己取得一些成绩得益于年轻时具备了跨领域的知识,这一点对于今天人们在技术创新、选择科研项目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北大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的四年学习,为王选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功底,这是从事计算机研究的必备素质。数学的抽象性本质与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和应用系统设计中的手法与思路十分相像,二者之间有共通性。

此外,王选还总结了两个重要因素。

其一,得益于选择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道路。1958年,王选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作为年轻骨干,王选参加了由北大组织的中型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主要负责逻辑设计和调试,一直在硬件第一线上跌爬滚打。对于当时一些新的计算机,王选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同时也经常自问为什么总是停留在欣赏别人成果上,自己怎么没有创新?后来王选明白是由于自己不懂得应用(相当于现在的软件),于是他决心投身到应用研究上去。1961年,王选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从硬件转向软件,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王选的这一跨越当时在中国是第一个,在美国也不多见。王选认为,一旦有了软、硬件两个领域的基础以后,也就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才真正的懂得了什么是计算机。王选认为,要在空白区耕耘的人,首先应该是这个领域的专家,熟悉本身这个领域的业务,同时要对相近的领域有丰富的知识,这样就可能提出很多创新的想法。

其二,得益于年轻时注意锻炼英语听力。王选一直注意锻炼英语听说能力,他先收听短波中北京台的对外英语广播,后来收听英国广播公司对远东的广播,这对了解外国的先进技术起了很好的作用。王选指出,一个人要想在某一领域的研究上取得成绩,就要及时了解和学习国外这一领域的最新动向和成就,这大多是通过阅读外国文献来实现的。1975年,王选开始研制精密照排系统时,可以大量地查阅外国文献,了解国外最新研究动向和发展方向。王选认为,不仅文献上有新思想、新设计,国外的新产品更新很快,今天的科技人员也需要学会“精读”国外的新产品。

作者:赵志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