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景观频遭游客破坏(管不了还是不想管)

如果你知道脚底下的红石有一亿年,你还会上去踩踏吗?8月6日,“莱芜红石公园丹霞地貌破坏严重”报道刊登后,引发舆论关注,齐鲁晚报“壹粉”们纷纷留言。到底是管理不好,还是不愿意去管理?这事不能赖在游客身上。红石谷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呼吁相关部门立马采取行动。

丹霞地貌景观频遭游客破坏(管不了还是不想管)(1)

园区称有巡逻保安

但在现场并未找到

“不可再生,就这么被破坏了,对得起子孙后代吗?”、“老百姓不懂其宝贵性,但有关部门应该有一定保护意识啊!”、“有价值的东西就应该保护、保留,不能等到彻底坏了、面目全非了,再去亡羊补牢。好好珍惜现在仅有的一点资源吧!”……

在中国,从热带到温带,从湿润区到干旱区,从沿海丘陵平原到青藏高原,都有丹霞红层分布,发育了多种成因的丹霞地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但就我省而言,丹霞地貌比较罕见,仅莱芜和新泰有分部。正因为丹霞地貌破坏后不能恢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刊发“莱芜红石公园丹霞地貌破坏严重”后引发上述评论,不少网友直言“可惜!”

网友“小猫倩倩”还特意去红石公园红石谷逛一圈。“记忆中,小时候红石公园红石谷好大一片,好多大红石头,现在去看看确实小了不少,也许下去个几十年,咱们儿孙后代的就不知道为啥红石公园叫红石公园了。”在“小猫倩倩”看来,作为莱芜区的地标建筑,红石公园红石谷应该得妥善保护。

“它(红石园区)的规模比几年前是差远了,我们为此也在那边也安排了保安。”7月31日,记者以游客身份询问公园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时,该工作人员透露,除了风化、雨水冲刷等自然原因,人为破坏也是造成红石损耗的重要原因。但31日当天,记者先后两次来到红石谷内查看,均未发现工作人员所说的巡逻保安人员。

“我们安排了保安巡逻。”6日,济南市莱芜区园林管理局园林风景科工作人员表示,红石遭踩踏、刻字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公园为此安排了保安巡逻。该工作人员称:红石公园本身便是因红石谷而立,对于红石谷规模的逐渐缩减,莱芜园林部门也十分清楚,“我们已经呼吁多次,号召市民共同保护,但发现后也只能是劝阻”。

关于“利用围栏将红石谷圈围起来”的建议,该工作人员表示,此前也曾探讨过该方案,但因考虑到在红石上安装围栏对于红石岩体本身会造成伤害,便安排了巡逻人员。

对于公园管理方的说法,不少网友并不买账。“设上围栏就可以了”、“立上告示牌、安排上看护巡逻人员”、“四周都装上监控设备”……对于网友“小猫倩倩”的忧虑,市民纷纷献计献策。

丹霞地貌景观频遭游客破坏(管不了还是不想管)(2)

“每天都去竟不知这是丹霞地貌”

市民建议园区加强宣传管理

据悉,红石公园自1987年建立以来,几经改造,已成为莱芜区当地市民娱乐休闲的首选之地,而“镇园之宝”红石谷作为山东省仅有的两处丹霞地貌之一,更以其珍稀瑰丽的地貌特征吸引众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在现场记者发现:有的游客为了近距离接触红石,与红石拍照留念而踏进红石谷;从红石上的众多的心形图案、“LOVE”以及人名名字等刻痕来看,众多游客出于炫耀而做此事;而游客们大都是从众心理——看到众人都进去参观以及无看管的现状,而走进红石谷内。

“这儿没人看管、也没有告示牌,我们都还以为可以随便进入”、“你看,当地人都带着孩子进去游玩,我们也就跟着进去了”……7月31日,记者询问多位来此游玩的游客,他们纷纷表示,没管理人员、没有提示牌,让他们以为红石谷是完全对外开放。

“这儿土松软,还靠近水塘,小孩子都爱在这里玩”、“十多年了都是随便进出”、“小孩子踩踩也没啥事吧”……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红石谷丹霞地貌稀缺,但“家门口”的市民却不知其珍贵性,自由出入更已是莱芜区当地市民来约定俗成的游园习惯。

“赶紧围起来吧”,网友“P.L.趙”坦言,自己尽管每天都去,但并没有注意到红石谷的珍贵。“这么些年节假日经常去玩,竟一直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丹霞地貌,”网友“缘溪行”说,除了游客增强保护意识之外,红石谷周边增加适当的科普引导十分必要。

“为什么不去设置标牌禁止乱写乱画呢?”、“公园里也没写注意事项,大家都是爬着玩啊!现场也没有工作人员劝阻!”网友“馨香寒武纪”等人认为,红石谷丹霞地貌遭遇不文明行为,与公园管理方的管理措施密切相关。

环绕红石谷三周,记者发现,确如众多游客所说,红石谷的任何出入口以及显眼处均未设置相关的提示标语;而且红石谷南侧的池塘上小桥以及东侧的石板路都是直接与红石谷园区相连接,由此可知该处景点“亲民、零距离接触”的设计思路,但也正因此而留下了人为损毁的隐患。

丹霞地貌景观频遭游客破坏(管不了还是不想管)(3)

管理措施会诱导游客行为

无人管理带来‘破窗效应’

2010年8月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广东丹霞山、浙江江郎山、江西龙虎山、福建泰宁、湖南崀山、贵州赤水六处系列提名地组成。

去年8月,两段游客踩踏张掖七彩丹霞岩体的短视频在网络热传,视频显示,两名男子和一名女子行走在七彩丹霞岩体的表面,其中一名黑衣男子把鞋脱掉拎在手里,光脚踩在岩面上。视频之外还有一名录视频的男子,光着脚踢起岩体表面的沙土,并念叨说“我破坏了六千年的(原始地貌)”。

“违法成本较低也是这类公园屡遭踩踏和破坏的原因之一。”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济南分部)律师李友震介绍,上述三名游客在甘肃张掖丹霞地貌景区的红砂石上刻字后虽然遭到了查处,其中一名未成年人未受处罚,两名成年游客被当地派出所罚了款,但罚款金额只有200元。

“即便被处罚的游客,惩罚力度也不高。类似在红石上踩踏、刻字等不文明行为介于恰当的和违法行为之间,这些行为对旅游地资源、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但相应的处罚措施却并不严厉。”李友震说,如何管理也是红石公园需要面临的考验。

“游客做好做自己的义务,公园管理方更应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如果景区管理不善,不加保护、乱刻乱画不加制止的话,往往导致‘破窗效应’,引发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园管理方亟需增强管理措施。”李友震认为。

李友震最后提醒,旅游地的软硬件设施、管理措施等旅游文化氛围影响这游客文明行为意向,更对游客的旅游行为有一定的诱导与暗示作用。“在一个优质景区,优质的旅游环境得到人们的认可,大家都会自觉维护景区环境;而在一个管理不善的景区,人们往往自由散漫,不文明行为也就不足为怪。”

丹霞地貌景观频遭游客破坏(管不了还是不想管)(4)

相关链接:丹霞地貌看一次少一次

“亡羊补牢,尤未晚已”

网友小蚂蚁65010318说,小时候去玩的时候红石板比现在大的多

网友仰天长啸132说,前两年还有保安制止人员上去,现在直接没人管了

网友“miya”说,新闻不说,我也不知道这些不能踩,所以说还是当地没有保护好。

网友“大脸猫”说:“不保护起来大众估计不知道是罕见地貌。”

网友吴照辉说,为什么不保护起来?任人踩踏?保护无法再生的自然景观已经刻不容缓,既然知道了,就要及时采取措施!一旦有人破坏了,应该遵循我国法律进行制裁,罚款不是目的,而是真的从心里意识到开始纠正!“丹霞地貌很稀有,真的是很美,由于天气因素,看一次少一次。”

网友睿说,这不能怪游客好吗?谁知道这是啥啊!

网友bingo说,圈起来写个标语呗,当地不重视啊!

网友MissZhong说,其实也不一定是故意踩,有可能就是不清楚这些东西,所以还需要加强宣传。

网友玄绪国说,希望有关部门抓紧研究保护方案,保护自然资源落到实处。

网友笑傲浆糊说,这个很明显是管理的问题,怨不得游客!亡羊补牢,尤未晚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杰 刘飞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