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之崇州话(四川方言之彭州话)

四川方言之崇州话(四川方言之彭州话)(1)

彭州话属于西南官话,整个四川地区说彭州话的人,主要是岷江以东的成都郊县。具体包括彭州市、新都区市区以北以西,郫都区大部份,都江堰市岷江以东,温江区部分范围。方言特点:独特的入声韵母(入声独立)。而成都市区与重庆市区是成渝片(入派阳平),并不是灌赤片(入声独立),所以与成都市区和重庆市区方言都与彭州话有较大差异。

区别于成都话全部无翘舌音,彭州话在个别入声字拥有翘舌音,比如成都话说“吃”(ci),彭州话发音“chi’er”。成都话发音“十”(si),彭州话发音“shi'er”。

另外还有个别单词是韵母的区别。比如成都话个别字“i”的音彭州话要读成“e”,个别字“u”的音彭州话要读成“o”。例如成都话说“一”,发音为“yi1”,而彭州话发音为“ye5”;比如成都话说“不”,发音为“bu1”,而彭州话发音为“bo5”。(注:5声是指灌赤片独有的入声)

一、方音

以城关天彭镇为中心的彭县方言, 属四川方言的一个小分支, 为岷江流 域音系。有声母24个, 比普通话少了 1 个“n”, 多 了 4 个: “v、η、 n、z (国 际 音 标) ”。韵母37个, 比普通话少了 5 个: e、一i (后) 、eng、ing、ueng,多了 3 个: iai、ue、io, 有 5 个调类: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调值相应为55、21、52、 13、33。其特点是保留了古入声字 (在普通话中, 入声字已归入四声, 特别是阳平和去 声了) , 发音重。其中: 北君平、庆兴、丰乐、桂花 4 乡的大部和西郊、丽春、太清 3 乡的少部杂有崇宁 (现郫县唐昌地区) 音; 丰乐、桂花两乡并杂有灌县河东音。 现将彭县方言中有代表性的单音词与对应的普通话中的单音词, 在声母、韵母、调值上的异同, 列表 (按音序排列) 如下表:

四川方言之崇州话(四川方言之彭州话)(2)

四川方言之崇州话(四川方言之彭州话)(3)

二、方言词语

彭县话的词语多属北方话基础方言,但也有不少方言词语。语法与普通话语法基本 相同,个别语法现象较特殊。

一、日常用语举例

早晨叫“清早八晨”。吃午饭叫吃“晌 (sǎo) 午”。吃晚饭叫“宵夜”。饭前或中途小吃叫“打尖”。幼儿吃饭叫“吃饭饭”或“吃莽莽” ( māng) 。喝 水 叫“喝咪咪”。睡觉叫“睡歪歪”。做饭叫“烧火”。软和叫“ 火巴(pā) ”。吃肉或赴宴叫“吃油大”。吃得多叫“着 (zhuó) 的”。人胖叫“富态”。矮小瘦弱 叫“身小(lāng) ”。 赤膊叫“打光董董”。穿着入时、漂亮叫“苏气”。

不整洁、粗俗叫“娄”。哮喘病人 叫“齁 (hōu) 班儿”。调皮儿童叫“糟鸡子”或“糟班 儿”。闲聊叫“冲 (或 吹) 壳 子”、“摆闲条”、“摆龙门阵”。开玩笑叫“讪谭子”,戏耍人 (多指小孩) 叫“逗 (dōu) ”。使人难堪叫“方人”。故意挑起事端或欺侮人叫“肇皮”。吵嘴打架叫“打 捶角力 (读ní) 。傻叫“瓜”。糊涂叫“颠冬”。贪心叫“盘心”。严肃、按部就班叫 “正二八经”。不严肃,不正经叫“幺二喝三”。背着说人家坏话叫“翻是非”。

说话 不算数、失约叫“黄”或“水”。跨步叫“ 音掐,上大下步 合成(qiá) ”。地方叫“塌 塌”,角 落 叫“ 㮟(kā) 㮟头”。无事赶场叫“赶耍场”。便宜叫“相因”或“欺头”。谢谢你叫“劳 (读作难) 问你”。舒服、满意叫“安逸”或“安登儿逸”。麻烦、难办叫“汤水”。 过问、清理叫“理抹 ( mǎ)”,使劲、拼力叫“架势”,使连接、固牢叫“逗(dòu)”。

未固牢、不可靠叫“活甩甩”。试一试叫“告一告”。不怕事叫“不撤火”或“不虚火”。 干脆、利索、痛快叫“撇脱”。弄确实叫“马实在”。决断叫“宰指”。对付不了叫“哈 (hā) 不开”。骂人无能、办事不力叫“日瓦”。结束叫“煞角”。毒药叫“痨 药”。

四川方言之崇州话(四川方言之彭州话)(4)

二、专用语举例

外祖父叫“家公”,外祖母叫“家婆”。姑、姨叫“孃孃”。小字辈叫“幺爷”、 “幺叔”、“幺儿”、“幺侄”。产妇叫“月母子”。吝啬之人叫“啬家子”。流氓叫 軃 (tǒ) 神。

扒手叫“摸哥儿”或“摸二哥”。偷贼叫“贼娃子”或“黑脑壳”。粥叫 “稀饭”。糯米做的甜酒叫“醪糟 (náo zāo) 儿”。作料叫“相 (xiàng) 料”。荸荠叫 “慈菇儿”。围裙叫“围腰”。寝室叫“房圈”。蚊帐叫“罩子”。扫帚叫“扫把”。 掸子叫“鸡毛刷刷儿”。

吆家禽家畜用的竹竿叫“响竿儿”。柴油三轮车叫“乓乓车”。 东西磨损叫“玉”。声音很响叫“# (ηāng) 。蟑螂叫“偷油婆”。青蛙叫“蜞蚂”。 蜻蜓叫“丁丁猫儿”。喜鹊叫“鸦鹊”。猫头鹰叫“猫儿头”或“鬼冬哥儿”。大雁叫 “雁鹅”。

四川方言之崇州话(四川方言之彭州话)(5)

三、方言词语的构成、句式、用法特色举例

1、词素重迭而且带儿化的词组较多。如:本本儿、盖盖儿、虫虫儿、方方儿、样样 儿等。

2、名词尾多带“巴”、“头”、“子”、“杆”等。如: 巴:盐巴、嘴巴、掌巴、泥巴; 头:手头、锅头、河头、瓶瓶头; 子:桃子、碾子、裤子、今年子; 杆:笔杆、秤杆、腰杆、连二杆 (小腿) 。

3、动词尾多带“脱”、“倒”或 (倒起) 、“惨”、“起” (或“起的”、 “ 起 在”) 等: 脱:整脱、说脱、 抹(má) 脱、跑脱; 倒:抓倒 (或“抓倒起”) 、埋倒 (或“埋倒起”) 、拿倒 (或“拿倒起”) 、估 倒 (或“估倒起”) ; 惨:忙惨、累惨、吃惨、耍惨; 起:拿起 (或“拿起的”、“拿起在”、㧯 起 (或“ 㧯起的”、“ 㧯 起在”) 、写 起 (或“写起的”、“写起在”) 、唱起 (或“唱起的”、“唱起在”) 。

4、修饰成份与形容词或动词组合而构成的双音节或三音节的词组较多。如: 焦咸、刮苦、烹香、梆老、稀耙烂、蒋好吃、精痛、非讨厌。这些词组里的“焦”、 “刮”、“烹”、“梆”、“稀 #”、“蒋”、“精”、“非”字,当“很”、“极”, “十分”讲,起程度副词作用。

5、形容词尾带叠声的词组较多。如:满冬冬、光匡匡、耙液液、硬梆梆、甜蜜蜜、 苦哑哑、香烹烹、臭熊熊、光生生、粗虾虾、火刹刹、蔫妥妥、胀鼓鼓、空捞捞等。这 些“冬冬”、“匡匡”……都是表示“满”、“光”……的程度。

6、用“得不” (或“的不”) 、“得不得” (或“的不的”) 与“郎个” (或“咋 个”、“啥子”) 嘛 (或“畦”) 句式,表疑问。如:他来得不 (意“他来了好不好”、 “允许不允许他来”)? 他得不得来 (意“他能来还是不能来”)? 他要郎个嘛 (意“他 究竟要做什么”) ?

7、用“吗郎个” (或“吗咋个”) ,表商量。如:我想睡了,你也休息吗郎个 (或 “吗咋个”) (意“你也休息好吗”) ?

8、用“活紧”,表“即将”之意。如:这条井绳快要断得活紧了。

9、用“不得”、“不得会”,表示肯定或允许。如:他不得来,我也不得会来。

10、用“了得嘛”、“都……了得嘛”,表示动作已完成或正在持续进行中。如:他 走了得嘛。他都来了得嘛。

11、用“倒×不×”,表示“既不……也不……”之意。如。“倒长不短”、“倒 明不白”、“倒大不小”等。

12、“的”字当“在”字讲。如:“他的哪里? ”答“的屋头”。

13、“紧”字当“久”、“老”字讲。如:“我紧等你”,“你莫紧耍了”等。还 当“等”、“让”字讲。如:“紧你在这里,我走了”,“紧你吃饱”等。

14、物量词用“些”、“好些”;动量词用“一道”、“一头”、“下下 (háhá) ; 指示代词用“这阵”、“那哈儿 (her) ”,疑问代词用“哪个”、“哪阵”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