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兴宁竹板歌(非遗新视界③梅县竹板歌)

手腕轻轻抖动,竹板碰撞出有节奏、清脆的声音,伴随的还有高亢的歌声和悠扬的琴声,这就是客家人独特的曲艺——竹板歌。

“句句落肚”是客家人对竹板歌的形容,表达出竹板歌清晰明了的音乐表达思路,使其成为当地一种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的客家艺术。竹板歌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已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兴宁竹板歌(非遗新视界③梅县竹板歌)(1)

竹板歌可以由单人或双人说唱,也可以多人演唱,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竹板歌有“四块竹板走天下,一张嘴巴唱古今”之美誉,它反映面广泛,地方色彩浓厚,文学性较强,它基本是随客家人的迁徙而落地生根,全面记录了客家人的生活。从历史到现实,从生产到生活,从语言到风俗习惯,从个人到家庭社会,无所不有。

广东兴宁竹板歌(非遗新视界③梅县竹板歌)(2)

竹板歌主要伴奏工具是四块用苗竹精制的竹板,每块两指宽六寸长,其中一块有锯齿。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梅县竹板歌市级传承人李玉珍介绍,竹板歌说唱的内容较广泛,有传统的、现代的长短篇唱本,有歌唱新生活方面的好人好事,有歌唱政策法令等,唱腔圆润多变,通俗易懂,曲调优美,成为人民群众抒发情感、寄寓理想的艺术手段。

因为竹板歌演唱不受场地、灯光、服装、布景等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演唱,所以只要李玉珍一有时间,她都会叫上几位传承人聚在一起,相互切磋一下。“我们作为传承人,有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一有空就会相互交流。”李玉珍说。

广东兴宁竹板歌(非遗新视界③梅县竹板歌)(3)

“唱竹板歌要做到张口就来,在表演的时候,还要配上喜怒哀乐的表情,才能吸引观众。艺人唱竹板歌时,不仅要一边唱一边想词,还要投入感情,演技到位,有时候还可以把现场看到的、当时的心情用竹板歌的形式唱出来,这对表演者的功底和技艺要求颇高。”李玉珍说。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娱乐消费方式的转变,竹板歌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冲击。特别是在当代快餐文化面前,传统竹板歌相对处于弱势,其表现形式在现代人心中渐行渐远。

广东兴宁竹板歌(非遗新视界③梅县竹板歌)(4)

“竹板歌是我们宝贵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迫在眉睫,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把它发扬光大。”李玉珍说,为了改变传承断层这种现状,梅县区广泛发动社会各阶层力量,利用专业和业余文艺团队,创作排练相关节目,并在全县城乡推介使这项艺术走向社会,贴近生活,成为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广东兴宁竹板歌(非遗新视界③梅县竹板歌)(5)

竹板歌不断传承创新,多次代表梅县区参加比赛。 受访者供图

而李玉珍个人也毫不懈怠,作为梅县区较为年轻的竹板歌代表性传承人,她不断学习如何创作改变新的曲目。近年来,李玉珍通过加快推广工作,把竹板歌编入到学生教学课程之中,培养学生对学习竹板歌的兴趣,取得了不少成效。

“梅县竹板歌的传承人目前有五位,我是市级传承人,还有四名区级传承人,分别是朱丽芳、刘金茹、温秋灵、徐怀伟。”李玉珍说,他们积极推进竹板歌、山歌走进梅县区的各间校园,从娃娃抓起,激发小朋友的兴趣。

广东兴宁竹板歌(非遗新视界③梅县竹板歌)(6)

竹板歌传承人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梅县竹板歌的传承人们结合群众的广场舞、山歌,创作出适合乡镇、社区文艺队表演的剧目,并代表梅县参加了省里的比赛。例如《四女夸夫》获得了第七届广东省群众戏剧曲艺花荟银奖,“现在每次下乡表演我们都会带上这个节目,群众非常喜欢。”李玉珍说。

原标题:

四块竹板走天下

梅县竹板歌被列入广东省非遗名录

【来源】南方日报·梅县视窗

【文】汪思婷

【图】何森垚(除署名外)

【作者】 汪思婷;何森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