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并非理所当然深度解析(幸福可望不可及吗)

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物质条件也大大提升,但幸福感不升反降。幸福的感觉总是转瞬即逝,刚体会到幸福愉悦,下一刻却又会体会到失落,感觉幸福总是在路上。幸福真的是可望而不可及吗?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呢?

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幸福,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幸福!

幸福并非理所当然深度解析(幸福可望不可及吗)(1)

最近看到一个很火的视频,标题《什么是幸福》,视频的内容是这样的:

富人说:健康就幸福。

穷人说:有钱就幸福。

乞丐说:吃饱就幸福。

病人说:活着就幸福。

这个视频点赞量很高,说明这些人是认同这个观点的。但是用一个小故事来贯穿一下,你很容易就能明白自己为什么不幸福了!

说从前有一个人,得病住进了医院,当得知自己得的是癌症时,心理崩溃,绝望和病痛的折磨,让他痛苦难当,这时他想:“如果能让我活着,即使做个乞丐也幸福。”(病人说:活着就是幸福)

通过医生的努力,病情慢慢好转,最后痊愈出院。这次大病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出院后他沦为了乞丐,每天乞讨来的食物,勉强能维持生命,根本吃不饱。这时候他想:“如果每天都能吃饱饭就是幸福”。(乞丐说:吃饱就是幸福)

然后他把乞讨来的粮食每天节省下一点,做种子,种在地里,辛勤的耕作,后来收了很多粮食,他每天都能吃饱饭了。可是他看到很多人都开豪车,住洋房,他又想“如果我有了钱就幸福了”。(穷人说:有钱就幸福)

于是他起早贪黑,努力赚钱,于他成了有钱人,成了富人,可是由于他在赚钱的过程中,长期的透支身体,又生病了,每天饱受疾病折磨。这时他又想“要那么多钱啥用,健康就是幸福”。(富人说:健康就幸福)

故事中这个人,在他人生不同的阶段,对幸福有不同的定义,总是把幸福寄托在人生目标的达成后,让他的幸福永远在期待中。

当然达成自己理想的目标,的确可以让人感觉到幸福和愉悦。但在短暂的幸福和愉悦之后,会陷入迷茫,紧接着又会产生新的目标。幸福感随着下一个更高目标的出现而消失。

这就是生活中,多数人觉得自己不幸福的根本原因。

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

小故事蕴藏大道理。看完下面这个小故事。你会恍然大悟!

幸福并非理所当然深度解析(幸福可望不可及吗)(2)

有一次,我生病住医院,得的是眩晕症,感觉天旋地转的,躺在病床上不敢动、不敢睁眼。

这个时候孩子站在床边陪着我,妻子用热毛巾给我洗脸,擦手,然后一勺子一勺子的喂我吃饭,

我闭着眼睛感受着:“有点不好意思?有点感激?有点……”。说不出来的微妙感受。虽然晕得很难受,但是心里面暖暖的很舒服,这不就是幸福吗?

一连好几天过去了,妻子每天重复着。我渐渐地习以为常了,思想开始麻木,妻子稍微怠慢我就发牢骚,抱怨这、埋怨那的。妻子感到委屈,和我抗争,一时间两人火药味十足,幸福感全无。

这时候和我住在一个病房里的病友,对我说:“她侍候的你很细致,很贴心。你看咱病房里哪个人能比得上她”。

我一想的确是哈!怪我不知足。然后我向妻子认了错,赔了不是,夫妻俩和好如初,瞬间又幸福感满满。

也就是说,开始的时候,妻子喂我吃饭,我的意识是感激妻子,爱妻子,所以觉得幸福。

后来我的意识把感激变成了理所应当,以至于对妻子产生各种不满,所以就感觉不到幸福。

病友的一句话,让我把错误的意识改正过来,才重新获得了幸福感。

所以,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就在自我意识里。是一个人对当下生活和环境的意识形态。

讲到这里我们就不难得知,要想获得长期存在的幸福感

首先我们要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就意味着接纳,要接纳一切。

假如,一个人无法接纳自己目前的工作和生活。那么,他便总希望未来更好,而这就让他无法拥有内心的平静。

压力、焦虑会让他活得疲惫,总看到自己的不好,让他痛苦、纠结、烦恼、怨恨。

因为他不喜欢当下。

于是,他的时光,都用在了摆脱自己,摆脱现在,追逐未来的虚空之中。

相反,假如,一个人能够接纳自己的一切,那么,他便能安然愉快地活好每一天,便拥有了内心的平静和平和。而这也正是身心健康、事业腾达、智慧人生的基石。

活在当下,才是幸福生活的入口。

幸福并非理所当然深度解析(幸福可望不可及吗)(3)

无论我们现在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层,生命的哪一个阶段,幸福都在我们身边,只不过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的意识,用心去感知,用心去体会。

其实幸福很简单也许就是:渴了的一杯水;饿了的一个面包;冷了的一件棉袄;热了的一根雪糕。

父母的叮咛;孩子的嬉闹;家人的陪伴;亲友的问候;

能够有家回,有人等,有饭吃。无忧、无虑、无病、无灾。就是幸福!

网友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