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兴亡浅析诸葛亮北伐的得与失(蜀汉的开始和结局)

谈及中国的历史,单说“蜀”时,似无出奇之处,只是一个地名,但如果提到三国,一个光照千古的神奇王朝就会骤然出现,三国迷们将其称其为“季汉”。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称赞诸葛和刘备君臣一体相知相依的诗句。

蜀汉兴亡浅析诸葛亮北伐的得与失(蜀汉的开始和结局)(1)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还是出自于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句。

在百姓困顿中,是他站了出来,在北海,消灭了企图抢劫粮食的黄巾余孽,在徐州,赶跑了打着为父报仇旗号,实际上却抢地盘,杀百姓的曹操之流。

这位领袖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备,和“四世三公”超级背景的袁绍袁术兄弟,有“太监爷爷”留下的丰厚家底为保障的曹操等人不同,刘备以织席贩履为业,一开始除了有着可怜的汉室后裔血脉,开始就是百姓的身份,却一步一步地屡败屡战,最终在晚年才创立基业。建立三个国家中之一的蜀汉王朝。

蜀汉兴亡浅析诸葛亮北伐的得与失(蜀汉的开始和结局)(2)

就连糜芳叛变,作为其亲兄的糜竺惴惴不安,去负荆请罪于昭烈帝刘备,刘备甚至明说,不会因为糜芳的叛徒身份而迁怒他的家人老小。

黄权投魏,刘备都没有听信下属之言拿其家小问罪,只是坦然说:

‘只有朕负黄权,黄权不负朕’。

更绝的是:黄权在曹魏那边也坚信昭烈帝仁义,不会伤害他的家人。甚至在昭烈帝刘备病逝白帝后,黄权都不在曹魏君臣面前露出喜色,还暗中祭奠昭烈帝。

这是历代皇帝都无法拥有的魄力。

宋朝大文豪苏轼都以刘备跃马檀溪来盛赞昔日昭烈帝的风采:

“檀溪溪水自东流,龙驹英主今何处!“

这些我们熟知的诗人,他们文采斐然,毫不吝惜地用他们的笔墨来点缀他们的英雄形象,关羽就不用说了,一代武圣留名千古。

与商周的古朴庄重、东西两汉的慷慨激荡、唐朝的盛大开放、宋朝的喧嚣富裕不同,季汉带给我们的更是一种改天换命、义薄云天、仁义良善、浪漫理想的独一无二的精神!

蜀汉兴亡浅析诸葛亮北伐的得与失(蜀汉的开始和结局)(3)

季汉英雄们不畏天命、著称。恢复汉室、拯救天下;这是当时整个季汉全体的精神时尚和最高追求,但因为这类的精神,季汉也因此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和争议最大的时代。

然而在魏蜀吴三国归晋,经短暂一统后,再次陷入分崩离析;这一次分裂的时间,是中国历史上最漫长的,前后达三百年之久。从那以后、无论是盛唐、北宋元明清;都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这种独特的吸引精神。

虽然物转星移,时代变迁,就算“败家子”刘禅献出成都,但成都却供的是昭烈庙;诸葛亮没能回到荆州,但襄阳仍有孔明广场;关羽大意失荆州惨死临沮身首异处,但荆州却一人为他建立雕像。

蜀汉兴亡浅析诸葛亮北伐的得与失(蜀汉的开始和结局)(4)

甚至于姜维离魏归汉几十年,再也没有回到令他魂牵梦萦的家乡,天水甚至在现代的动车上都以他的字命名——伯约号。蜀汉集团最重要的这四位人物,百折不挠,鞠躬尽瘁,忠勇无双,虽然他们逝世千年了,但他们又何尝不是时刻鼓舞着后人作为榜样?

直到现在,如果你问:

中国现在哪个历史人物的庙宇最多,答案:关羽

蜀汉兴亡浅析诸葛亮北伐的得与失(蜀汉的开始和结局)(5)

洛阳关林关帝庙

四川武侯祠千年香火不断,而且杜甫还有过题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汉兴亡浅析诸葛亮北伐的得与失(蜀汉的开始和结局)(6)

回顾季汉的历史,从桃园、隆中到五丈原再到最后的剑阁,正月十六成都的宫殿,季汉英雄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打造着中华上下五千年来最光辉的画面。

想到季汉,我的脑海里出现的是闻得兄弟惨死、怒而举兵的昭烈帝刘备、是五丈原潸然落泪,临终前还在喃喃“悠悠苍天何薄吾也”的主公丞相、是从天怒吼“吾计未成,乃天命也”的大将军姜维。

蜀汉兴亡浅析诸葛亮北伐的得与失(蜀汉的开始和结局)(7)

季汉一脉相承的浪漫情怀,就如同春天开发着粉嫩璀璨的满树杏花,它的悲剧收场却如同结着酸涩的杏果,连杏仁都是苦涩的……

无论生在何时,百姓们最朴素的愿望就是,有饭吃、有家可归、就像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的“苟全性命于乱世”。

这些诸侯恰恰连这样的权力都不给他们,一不小心就成为他们的“刀俎上的鱼肉”,然而有这样的一位领袖,他偏偏以这些凶狠诸侯的理念相反,他主张“欲成大事,必以民为本”。

蜀汉兴亡浅析诸葛亮北伐的得与失(蜀汉的开始和结局)(8)

它虽然是三国中最弱的国家,却偏偏闪耀着比其他两国更耀眼的光芒。

蜀汉兴亡浅析诸葛亮北伐的得与失(蜀汉的开始和结局)(9)

它,拥有着青萍般“接地气”的气息,它,一生处于逆境,坎坷;却始终坚定信念而不移,九死不悔,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他,是百姓的依托,避风的港湾。他用自己的绵薄而又坚韧的力量傲视忧患的气概,抒发出一腔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他向一代代传奇。

例如上下五千年中所有的历史故事中,有除暴安良,有扶危济困,有兄弟情义,护国安民,满门忠烈,薪火相传……

在季汉的历史中,可以找出以上所有要素的影子。

蜀汉兴亡浅析诸葛亮北伐的得与失(蜀汉的开始和结局)(10)

这在充满血腥的时代中,这不比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记》更美妙吗?

而且更离谱的是,敌方皇帝司马炎心目中自己的丞相人选是诸葛亮而不是他的爷爷司马懿父亲司马昭!

在季汉王朝中,找不出什么“狡兔死走狗烹”的残酷戏码,刘关张的兄弟君臣情义,就连罗贯中都在《演义》中,在关羽败走麦城中面对诸葛瑾的劝降,他可以坦然说出:“汉中王待我如兄弟,从不相疑”这样的话语。诸葛亮拥有着权臣的权力,却能心无旁骛地对外征战,别说是刘备,就连“扶不起”的刘禅都对这位“相父”崇拜尊敬,没有做过伤害诸葛丞相的事情。

蜀汉兴亡浅析诸葛亮北伐的得与失(蜀汉的开始和结局)(11)

蜀汉兴亡浅析诸葛亮北伐的得与失(蜀汉的开始和结局)(12)

历代古人宣传自己心目中的大将,无非是霍去病卫青,还有三国时期的关羽张飞赵云。将军们当然希望自己的主公是刘备这样值得追随的人。当官的也当然希望跟随刘备这样的主公,对自己无比信任可以完全施展自己的抱负!百姓当然幻想自己也能像刘备一样从草根起家创下一番基业!就连黑白两道都要拜关公!

蜀汉兴亡浅析诸葛亮北伐的得与失(蜀汉的开始和结局)(13)

就连地位不高的将领如张南、冯习、傅肜父子、张嶷、赵广(赵云之子)、黄崇(黄权之子)都甘愿效死命。

在那个人命如草芥,血流漂杵,道德沦丧,狼心狗行之辈横行的世界界。有一伙人心向光明,逆风而行,以仁德对残酷,以大义对阴谋,以豪勇对强权。有季汉这批文武将相,鞠躬尽瘁,拉高了人民对义气、勇气、智慧、仁德的期待与上限。

又如何不让人感慨怀念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