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清代地主古墓(湖南衡山发现57座清代墓葬)

12月7日,记者从湖南省衡山县文化遗产事务中心获悉,衡山县长江镇阳田村四组发掘出57座清代墓葬,其中年代最早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目前,当地文物管理部门正配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文物修复保护工作。

湖南清代地主古墓(湖南衡山发现57座清代墓葬)(1)

2021年8月至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阳田村黄氏家族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清代墓葬57座,出土陶瓷器、铜器、琉璃器等文物105件,包括92件釉陶罐、1件青花碟墓志、2件琉璃耳环、2件砖墓志、7个铜纽扣和1件铜烟袋。

湖南清代地主古墓(湖南衡山发现57座清代墓葬)(2)

“青花碟墓志在衡山是首次发现,它的主要作用是对墓主人进行身份说明,而且它不可以随意买卖,必须要专门烧制。”衡山县文化遗产事务中心副主任喻谦介绍说。这次发掘的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其中砖质墓志和青花碟墓志在清代墓群中较为少见。

湖南清代地主古墓(湖南衡山发现57座清代墓葬)(3)

据了解,本次发掘的清代墓绝大多数墓葬方向一致,排列有序,部分墓葬保留有墓碑,年代最早的是康熙四十一年墓。同时,绝大多数墓葬的两壁有壁龛,壁龛内各置一个黑釉陶罐,罐内装有稻谷,俗称“粮坛”。在墓葬中存放五谷等粮食是自汉代以来就流行的葬俗,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专门用于随葬的谷仓罐。

喻谦表示,阳田村清代墓群的发现,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以及江南地区的丧葬习俗和区域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总台记者 赵喜 衡阳台 赵望 衡山台 赵诗)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