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简史方兴未艾的便利店(疯狂扩张4年开店2800家)

什么是“新物种”?

2015年,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上举了2个例子:暴风影音和乐视。

“(他们)是中国市场上的新物种,你不能用传统眼光看,新物种的存在一定会改变我们的环境!”

结果4年后,暴风影音老板败光400亿,深陷囵圄;乐视老板则仓皇外逃,至今未归。

一夜间,“新物种”三个字跌落神坛,从“行业领军者”变成了“规则破坏者”。

天使与魔鬼,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零售简史方兴未艾的便利店(疯狂扩张4年开店2800家)(1)

然而,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敢对经验说不”的人。

在“新物种”这件事上,偏就有人不信邪!

零售简史方兴未艾的便利店(疯狂扩张4年开店2800家)(2)

网上曾流传一个说法:在北京,只有想不开的人才开便利店,因为你只能做“3个半”生意

  • 马路太宽,只能做半条街生意;
  • 大型会议太多,只能做半年生意;
  • 夜生活不丰富,只能做半天生意。

所以一直以来,除了资金雄厚的日系3巨头(罗森、全家、7-11)、加油站的“两桶油”(中石化的易捷和中石油的昆仑好客),本土便利店鲜有成功案例。

直到2017年,一个宣称要做“便利店新物种”的小公司,横空出世。

零售简史方兴未艾的便利店(疯狂扩张4年开店2800家)(3)

不但在北京迅速站稳了脚跟,仅用一年就突破了100家门店;还在全国遍地开花,4年开出了2800家。

这是什么概念呢?

要知道,当初实力雄厚的7-11,从进入中国市场到坐拥2800家门店,用了整整17年!

所以,这股名叫便利蜂的橙色风暴,到底什么来头?它真的能实现“新物种”的传说吗?

零售简史方兴未艾的便利店(疯狂扩张4年开店2800家)(4)

转头来到2022年,突然传来便利蜂大面积缺货、关店、裁员的消息。

当初要“3年开10000店”的豪言壮语还在耳畔,如今却关了近700家门店,一下子失去了近1/4“领土”!

诸多“新物种”前辈们的悲剧,仿佛又依稀可见……

究竟发生了什么?

远远观望,你永远无法了解事情的真相。

如果你也有“自己干点啥”的想法,今天就不妨跟着心眼儿一起走近这股橙色风暴,通过其跌宕起伏的发展经历,探寻下未来创业的终极密码,从而帮助自己少走弯路,尽快过上理想的生活!

零售简史方兴未艾的便利店(疯狂扩张4年开店2800家)(5)

01 “算概率找媳妇”的数学天才

说到便利蜂,就不得不提到其创始人,庄辰超。

1976年出生于上海的他,从小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计算机天才。

  • 小学毕业,他已经能用BASIC语言编写出几十个小程序。
  • 中学时期,他又一举拿下程序员工程师证书、AMC(全美数学竞赛)一等奖等诸多荣誉。
  • 18岁,庄辰超收到了北京大学的保送通知书,没参加高考就直接升入顶级殿堂攻读电子工程。

看到这,你可能会问了:

这个庄辰超怎么看,都不像“干实体”的人啊?

高智商、较早接触互联网、会编程、计算机玩得6、喜欢接受新鲜事物……这分明是大多科技大佬身上的标签嘛,像网易的丁磊、阿里的马云,还有国外的乔布斯、比尔·盖斯一样,他难道不应该搞互联网创业吗?

零售简史方兴未艾的便利店(疯狂扩张4年开店2800家)(6)

的确!其实在便利蜂之前,庄辰超早就通过互联网创业,实现了财务自由。

从大四时做的搜索客(Sceek),到体育垂直门户鲨威,再到家喻户晓的去哪儿网……富豪庄辰超已经积累出了这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那么这一次,他又为什么要进入一个完全不搭界的便利店赛道呢?

这就是他与其他大佬的不同之处了:这个人,特别相信概率。

零售简史方兴未艾的便利店(疯狂扩张4年开店2800家)(7)

庄辰超曾说,在他的眼中,整个世界都是靠建模推演完成的。

据说他当初追女友时,从约会地点、到行动路线,甚至连走到什么地方可以做什么、说什么,都用计算机建了模。不仅如此,为了保证准确性,他还特意去请教其他女生,看看哪里有不符合逻辑的地方,可以改进。

结果怎样呢?

庄辰超顺利捕获了芳心,终抱美人归。

理工男的爱情,就是这么浪漫……

零售简史方兴未艾的便利店(疯狂扩张4年开店2800家)(8)

总之,在天才庄辰超看来,人生的所有问题,都能用概率的方法解决。

创业,自然也不例外。

2016年1月,庄辰超发了一封内部信,宣布了离开“去哪儿网”,便抱着兑现到的10亿美金开始思考:下次创业,干点啥?

老规矩,建个模型先!只见他顺手抄起一张纸,画了个机会分析模型。

横坐标与纵坐标,分别代表行业集中度行业创新机会。这样,就得到了一个行业四象限图

零售简史方兴未艾的便利店(疯狂扩张4年开店2800家)(9)

第一象限:集中度高、创新机会大。像刚刚落幕的“去哪儿网”、证券交易、酒店预订等行业,都会落在这个区域里。这里面有创业机会,但也容易被头部企业并购。

第二象限:集中度高、创新机会小。像香烟、可乐这样的行业,不适合创业,只适合投资。

第三象限:集中度低、创新机会小。以餐饮业为例,就是创业难度非常大的行业。

第四象限,集中度低,但创新机会大。比如说,中国的二手车市场和便利店。

分析到这里,庄辰超猛然意识到:自己的下次机会,就在这第四象限里!

而如果是开便利店,每天都需要做海量的决策,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项——数学建模。

“那就做便利店!”

这便是便利蜂的雏形。

零售简史方兴未艾的便利店(疯狂扩张4年开店2800家)(10)

所以,与其说庄辰超要创办一家连锁便利店,不如说他是打算用便利店行业来验证自己的决策系统决策模型。

而这,也是便利蜂能迅速超过诸多“老前辈”,实现疯狂扩张的根本原因。

02 便利蜂凭啥这么“快”?

正如庄辰超考虑的,一家几十平方米便利店,那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每天一睁眼,就有上千款商品在货架上、仓库里等着被决策:从订货计划到品类调整,从货品陈列到食品的现场制作,再加上员工岗位分工、排班作息……所有的所有,真真儿是要把店长忙死。

所以,圈内人都有一个共识:门店的核心竞争力,往往就取决于一个好店长。

那么,培养一名“合格的店长”需要多长时间呢?

  • “资深鼻祖”7-11说:我们至少得3年。
  • “新物种”便利蜂却说:我们不需要店长!

零售简史方兴未艾的便利店(疯狂扩张4年开店2800家)(11)

如果你仔细观察过,就会发现便利蜂的门店里果然只有店员,没有店长

那店长的活儿,都给谁了呢?

庄辰超的答案是:数字化系统。

像订货、选品、SKU调整之类的线上操作,系统自己就能从发指令到执行,闭环完成了。而像员工排班、货品陈列、现场熟食生产等需要人来配合的工作,就由系统发出指令,店员只需要按照执行。

一句话,在便利蜂,算法驱动一切,系统决定生死。

省去了大量培养新店长的时间与精力,所以他才能凭着快速拓展,成为走得比7-11更远的便利店品牌神话!

可话又说回来了:什么都让机器决定?能靠谱吗?

庄辰超拿出了2个“让人无法拒绝”的理由——

零售简史方兴未艾的便利店(疯狂扩张4年开店2800家)(12)

首先,便利店的决策虽然多如牛毛,但大都没有“致命危险”。

如果换成银行、医院,动不动就跟钱、人命有关,弄不好就会出大事。

而在便利店里,今天面包进多了,大不了最后甩卖,或者干脆不要了,损失个块儿八毛的,不影响第二天开门营业。

这就让决策系统拥有了充裕的试错空间。通过不断地自我纠正、修复,一步步地掌握便利店的决策规律,不仅能大大提高经营效率,复制起来也很方便。

零售简史方兴未艾的便利店(疯狂扩张4年开店2800家)(13)

另外,庄辰超还做了一个实验:他找来10个成熟有经验的店长,依据过去一周的门店销量数据,去决策减少门店的10% SKU。第二天,门店的销量下降了5%。

而如果换成系统,同样的决策,带来的影响却只有0.7%。

事实胜于雄辩。

在某些方面,机器的算法的确比人的直觉更靠谱!

不得不承认,如果时间停在2019年,庄辰超的便利蜂算法系统,的确能成为惊艳行业的“新物种”

然而,随着2020年的到来,算法对于便利蜂来说,究竟是利还是弊,就不好说了。

零售简史方兴未艾的便利店(疯狂扩张4年开店2800家)(14)

03 关店潮:“冬眠”还是“假寐”?

“原来我公司附近有一家便利蜂,住处附近也有一家,最近都关门了。”

“便利蜂怎么了?”

2022年刚开春,很多消费者都发现了,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便利蜂,接连出现闭店、提前关门、货架空缺的情况。不仅如此,便利蜂线上的外卖订餐和小程序也相继关闭。

关键是,这还不是“某个地区的问题”,北京、上海、南京、济南、无锡等地,都出现了“关闭的便利蜂”。

一时间,“便利蜂出现大幅关店潮”成为热议话题。

零售简史方兴未艾的便利店(疯狂扩张4年开店2800家)(15)

不过,就在上个月,便利蜂官方给出了回应,称“不存在大量关店潮”。

“当前,便利蜂正陆续同步推进各城市冬眠门店的复业,待更好时机和条件出现,便利蜂冬眠门店将全部复开。”

换句话说,我们不是关门了,只是暂时“冬眠”。

那为什么要冬眠呢?

这还得回到庄辰超的算法决策系统上。

其实刚开始,庄辰超并没有想把所有决策都交给系统。

他的本意是让系统来辅助店长做决策。

这样一来,既能发挥系统快速决策的优势,又能加入店长从全局考虑的判断与分析,优势互补,一举两得。

零售简史方兴未艾的便利店(疯狂扩张4年开店2800家)(16)

然而,试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庄辰超发现自己的想法太简单了。

便利店的业务是环环相扣、紧耦合的:工厂、物流、门店要配合得天衣无缝,才能让门店正常运转。

如果要系统配合人决策,就意味着系统必须慢下来“等”,速度优势就无法发挥;而如果要人配合计算机,系统就得不到精确反馈,更无法实现迭代,决策的准确度必然大大下降。

于是,庄辰超得出一个结论:能与AI系统完美配合的,只能是另一套AI系统,而不是人!

零售简史方兴未艾的便利店(疯狂扩张4年开店2800家)(17)

从2018年开始,便利蜂全面改变门店经营模式,把决定权都移交给系统,让系统来把握方向盘。很快地,系统的决策能力优势,就超过了60%门店店长,便利蜂开始飞速成长。

但是,俗话说物极必反

系统决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它很难学会“通盘考虑”,“从大局出发”。

一旦出现重大突发情况,比如说疫情,系统就会因为“反应不过来”,仍按单个门店的小幅波动来进行优化。

这下,可就麻烦了!

零售简史方兴未艾的便利店(疯狂扩张4年开店2800家)(18)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便利蜂的销售额断崖式下跌40%。可算法还在按部就班地调整员工的排班、部署供应链……结果就是,所有的店面都陷入了一片混乱。

天使与魔鬼,真的只有一线之隔!

发现问题的便利蜂赶紧收回了系统的决策权。

大家每天用Excel表格手动计算每家门店的经营数据,最紧张的时候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忙碌了几个星期,这才制止了混乱,让失控的门店重新恢复“理智”,悬崖勒马。

到现在,庄辰超每每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都不觉冷汗直冒:

幸好那时便利蜂的规模只有几千家,还可以靠人力及时补位,如果是上万家,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现在的便利蜂是不是就变回“系统辅助人”的模式了?

并非!

零售简史方兴未艾的便利店(疯狂扩张4年开店2800家)(19)

在庄辰超看来,所有新技术的发展,都必然要经历一个起伏的过程。遇到问题就逃跑,不是“新物种”的做事方法。

“只要继续细分决策环节的颗粒度,穷尽决策的每个细分场景和每个细节,就可以解决系统决策的短板。”

如今,便利蜂冬眠的门店已经开始逐步恢复运营。同时,还引入了不少与消费场景强相关的新品。

冬天已然过去,春天还会远吗~

你是否看好便利蜂这个“新物种”呢?

欢迎留言,我们讨论区里接着聊~

零售简史方兴未艾的便利店(疯狂扩张4年开店2800家)(20)

#打开眼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