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所向无敌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有勇无谋)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发生在于禁率领七军增援樊城之前,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和庞德。原文如下:

三国所向无敌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有勇无谋)(1)

庞德闻之,免冠顿首,流血满面而告曰:“某自汉中投降大王,每感厚恩,虽肝脑涂地,不能补报;大王何疑于德也?德昔在故乡时,与兄同居,嫂甚不贤,德乘醉杀之;兄恨德入骨髓,誓不相见,恩已断矣。故主马超,有勇无谋,兵败地亡,孤身入川,今与德各事其主,旧义已绝。德感大王恩遇,安敢萌异志?惟大王察之。”操乃扶起庞德,抚慰曰:“孤素知卿忠义,前言特以安众人之心耳。卿可努力建功。卿不负孤,孤亦必不负卿也。”

三国所向无敌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有勇无谋)(2)

德拜谢回家,令匠人造一木榇。次日,请诸友赴席,列榇于堂。众亲友见之,皆惊问曰:“将军出师,何用此不祥之物?”德举杯谓亲友曰:“吾受魏王厚恩,誓以死报。今去樊城与关某决战,我若不能杀彼,必为彼所杀;即不为彼所杀,我亦当自杀。故先备此榇,以示无空回之理。”……谓部将曰:“吾今去与关某死战,我若被关某所杀,汝等即取吾尸置此榇中;我若杀了关某,吾亦即取其首,置此榇内,回献魏王。”部将五百人皆曰:“将军如此忠勇,某等敢不竭力相助!”

三国所向无敌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有勇无谋)(3)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关羽围困樊城,曹仁形势危急。为解樊城之围,曹操命于禁为主将,庞德为先锋,率领七军前去救援。于禁以庞德的故主马超和哥哥庞柔在刘备集团任职为由,建议曹操撤销对庞德的任命。庞德得知这一消息,在曹操面前表明心迹,终于获得曹操的信任,得以出征樊城。

三国所向无敌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有勇无谋)(4)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庞德对故主马超的评价,叫做“有勇无谋”, 意为只有勇气,没有计谋。形容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只会鲁莽的去做事,从不会投机取巧。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三国志•董卓传》注引《献帝起居注》中的“ 吕布受恩而反图之,斯须之间,头县竿端,此有勇而无谋也。”

三国所向无敌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有勇无谋)(5)

庞德曾经是马超手下的将领,这一点并不是《三国演义》虚构出来的情节,而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庞德传》记载,庞德出自关中,原为关中割据势力马腾的部将。马腾离开关中前往许昌沦为曹操人质后,庞德随即跟随马腾之子马超,并成为其手下最为著名的将领。

三国所向无敌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有勇无谋)(6)

此后,马超发动潼关之战,庞德跟随左右,并与曹操展开激战。马超被赶出关中后,庞德又随之来到汉中,投靠了汉中割据势力张鲁。后来马超与张鲁反目,被迫归顺刘备,庞德却不知何故继续留在张鲁身边。曹操平定张鲁后,庞德又随张鲁一起投靠了曹操,并成为曹操集团的战将之一。

三国所向无敌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有勇无谋)(7)

庞德如何看待自己的故主马超,在史料中并未提及,但《三国志•马超传》注引《典略》中有一段记载值得关注:“初超之入蜀,其庶妻董及子秋,留依张鲁。鲁败,曹公得之,以董赐阎圃,以秋付鲁,鲁自手杀之。”由此可以看出,张鲁对马超可谓恨之入骨,甚至亲手将马超之子马秋处死。作为马超的嫡系大将庞德却安然无恙,没有受到马超事件的牵连,可见庞德在汉中期间已经与马超分道扬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只有一个,马超为人“有勇无谋”,甚至因为自己的野心而害死了父亲马腾,这样的人注定无法取得成功,也不值得庞德效忠。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