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名府遗址挖了吗(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千年古都城现沦为普通古村落--韩城)

宜阳韩都故城,韩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城西25公里处,洛河北岸,南于莲庄、张午隔河相望,北靠高村、石村两乡,东接柳泉,西邻三乡,因战国时期韩国二次迁都于此而得名,是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古城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朝大名府遗址挖了吗(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千年古都城现沦为普通古村落--韩城)(1)

韩城遗址

韩都宜阳故城是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早期都城,位于今宜阳县城西25公里的韩城镇东侧,是当时韩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中心。该遗址规模巨大,布局完整,结构严谨,保存完好,出土文物丰富,是东周时期韩国历史沿革的客观见证,对于研究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水平、建筑艺术、丧葬习俗、社会风俗以及古代都城发展史都具有重要价值。

史料记载,韩国本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周威烈王二年(公元前424年)韩武子迁都宜阳,到韩景侯时(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7年在位)又迁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市),所以宜阳是韩武子时期(公元前424年--公元前407年)韩国的都城。此后,该城一直使用逾千年,至北朝时期因战事才遭废弃。

宋朝大名府遗址挖了吗(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千年古都城现沦为普通古村落--韩城)(2)

出土文物

三家分晋,魏国占有今山西西南部,位于原晋国统治的核心地区,农业发达,人口密集,经济基础雄厚。而韩都平阳地处汾河谷地,地狭人众,劣势明显,并且远在晋南中部,不便于进军中原开疆拓土。故而,迁都之举势在必行。早在公元前461年,韩氏就开始了对伊洛地区的军事行动,肃清了中原地区的戎患。

周贞王八年,韩、魏复共稍并伊、洛、阴戎,灭之。其遗脱者皆逃走,西逾汧、陇。自是中国无戎寇,唯余义渠种焉。”伊洛地区曾是韩氏早年征伐的要地,且戎患既清,迁都于此,便于更好发展。同时,旧邑平阳,南距黄河较安邑为远,东距太行山又较晋阳为远,韩国要想向外发展挺进中原,就只有南渡黄河以图进取了。黄河之南为周王室和郑国。周室虽已衰弱,但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韩国对周室尚不敢发起挑战,便只有攻取郑国[]。三家破智之后,韩国就有了南下灭郑的考虑和准备。”由此可见,韩康子(在位年不详)时就已经制定了南下中原、攻取郑国的战略方针。

宋朝大名府遗址挖了吗(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千年古都城现沦为普通古村落--韩城)(3)

旧韩城遗迹

在这样的战略指导下,韩武子迁都宜阳。

公元前424年左右。因为,迁都宜阳正是在南下灭郑的战略指导下所展开的发展步骤,而韩武子二年正好发动了“伐郑”战争,还杀了郑幽公,这应该不是简单的巧合,依常理推测,这时很可能已经迁都宜阳了。换言之,迁都宜阳可能应在“伐郑”之前,只有在中原站稳脚跟了,才能更好的开展大规模的伐郑战争。

宋朝大名府遗址挖了吗(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千年古都城现沦为普通古村落--韩城)(4)

韩城出土文物

宜阳坐落于宜水与洛河交汇处的宜水北岸,北依崤山,南接熊耳,东望洛阳,西通商阪,依山傍水,四塞险固,是兵家必争之地。宜阳之西为虢国故地,经过晋国二百年的经营,已为富庶之乡;宜阳之东,为伊洛阴戎旧地,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宜阳对南下的韩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和战略意义。

宋朝大名府遗址挖了吗(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千年古都城现沦为普通古村落--韩城)(5)

韩魏古长城遗迹

宜阳是古代四方交通的枢纽,是两京大道、秦楚孔道和晋楚通道的交汇之处。

其次,宜阳不仅是军事要塞,也是重要的咽喉要道,是韩国立足中原的首选之地。

宜阳,西控崤函,可扼两京往来之咽喉,控秦人东出之门户;南屏熊耳,依山设防,可阻楚人北上之师;北跨黄河,可兼顾平阳旧邑,分晋扩土,与魏、赵争锋;尤为重要的是,东出颍汝,可伺机灭郑,伐楚侵宋,争夺中原霸权,实现韩国既定的战略目标。

总而言之,择都宜阳,进可征伐郑国开拓疆土,退可扼守要道据险御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事实证明,作为韩国南下攻伐的第一个军事据点,宜阳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这里韩人杀了郑幽公,取得了灭郑战争的关键性胜利,为韩国最终灭亡郑国驰骋中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韩居宜阳,自韩武子元年(公元前424年)至韩景侯元年(公元前408年),仅韩武子一代,历16年左右。

宋朝大名府遗址挖了吗(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千年古都城现沦为普通古村落--韩城)(6)

古城遗迹

韩都宜阳故城是东周列国都城中保存较好的一座。城墙东、北两面至今大多数仍高出地面3米至8米左右,城内85%的面积尚未被村庄或建筑物破坏,且地下文化层丰富,保存较好。

2000年9月,韩都宜阳故城被列为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该遗址面积较大、离市区距离远等实际情况,文物部门确定了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思想,以"原真性、整体性、可视性、可读性、持续性"为原则,对未来的保护利用进行了如下构想:

尽快制定总体保护规划和保护条例,使保护工作做到有法可依,遏制日常生活中对遗址造成的破坏。

划定保护范围,在保护区内进行综合环境治理。在保护遗址的前提下绿化立碑、修建护栏。

保护好现有文物景点,并在合适的地方竖立标志说明。对文物进行必要的修护,保护文物古迹遗存及其历史环境,真实、完整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当地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千年王都有你的家乡么 多选

0人 0%

洛阳

0人 0%

西安

0人 0%

开封

0人 0%

北京

0人 0%

南京

0人 0%

杭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