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贯中自己写的歌(为什么黄贯中在1998年写了这首自嘲味道很重的歌)

在艺术概念里,有个词叫风格。风格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时代特点、民族特性、作者思想、个人经历、艺术修养及审美水平等。一旦某位作者擅长某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并形成了自身稳定、成熟的艺术特色,就可以称为个人风格了。

继1997年的专辑《惊喜》后,1998年,Beyond又推出了《不见不散》。

黄贯中自己写的歌(为什么黄贯中在1998年写了这首自嘲味道很重的歌)(1)

在编曲方面,三子依然邀请了刘志远和黄仲贤。

听过整张《惊喜》的歌迷,一定品尝过惊喜了。

这是五人默契合作的功劳。

《不见不散》,延续了这份惊喜,五人的配合也显得更为老练放松。

今天说下其中的单曲「蚊」。

黄贯中自己写的歌(为什么黄贯中在1998年写了这首自嘲味道很重的歌)(2)

就热门程度来说,蚊当然不值一提,它生来只是少数人的菜。

就精彩程度而言,蚊却又出类拔萃,它有资格跻身佳作之列。

Beyond的歌里,有很多此类的矛盾体作品。

叫好不叫座。

恰是这些叫好不叫座的歌,最能凸显他们的个人风格。

把人比喻成海树星月,还显得诗情画意一些,比喻成蚊子?

好奇怪。

蚊,作曲黄贯中,作词李焯雄。前奏的电吉他riff,模拟了蚊子的叫声和飞舞状态,颇有种讨人嫌的感觉,贝斯里是满腹委屈的不悦。演唱有独白的味道,在无可奈何里倾诉着不吐不快的抱怨。作品中的某些音效,逼真得就像自然界的采样,刘志远的合成器表现不俗。后程给乐器留了大段表现时间,模拟蚊子说话和闹情绪的音色,惟妙惟肖,一把电吉他不断重复,另一把则表现出明显的不甘心和抗争。在结尾处,多种乐器合力营造了蚊子嗡嗡叫、振翅乱飞和被人追着拍打的动态场景。歌曲的气质极为另类,编曲可谓细到发梢,节奏明快有趣,在沉闷中搞怪,在自嘲中调侃。如果把歌名拓展一下,可以叫“一只蚊子的挽歌”。这首歌,听的是一只蚊子的内心独白,看的是一只蚊子的短暂一生。

天生不讨好

我犹如蚊蛭飞舞

出身多低等多粗糙

冲天飞多好

我也曾信这一套

一巴掌差点不终老

不空想不制造烦恼

不多想不锻炼头脑

只想温饱想性命能保

天生不讨好

我犹如蚊蛭飞舞

出身多低等多粗糙

冲天飞多好

我也曾信这一套

一巴掌差点不终老

不空想不制造烦恼

不多想不锻炼头脑

只想温饱想性命能保

打打打都想打我

亲亲亲都不亲我

我只想好好地过

我却要与我性命拔河

听完歌曲,看完歌词,有什么感觉?

这是一首构思精巧的作品,用自嘲的心态,把自己比成了一只粗鄙的蚊子。

这里的蚊子,可代指默默无名的普通人。

确切地说,是指那些出身低微,却想与命运拔河的小人物。

黄贯中自己写的歌(为什么黄贯中在1998年写了这首自嘲味道很重的歌)(3)

在家驹的歌里,你很难发现自嘲,只会看到自信。

这种自嘲式的创作手法,黄贯中尤为偏爱。

比如「阿博」里那位脸上挂满无所谓的自卑青年。

再比如「十八」里那个被时光冲撞的灵魂败坏者。

若论自嘲的程度,显然蚊更重一些。

以自嘲心态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很容易引发共鸣。

因为它不是高高在上的,使听者和作者有了很多共同语言,于是才有接下来的感同身受。

敢于自嘲,说明内心足够强大。

或者说,这是自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黄贯中自己写的歌(为什么黄贯中在1998年写了这首自嘲味道很重的歌)(4)

Beyond的很多作品,只要你听得够仔细,就能从中发现很多信息,如时代印记、乐队状态、作者喜好等。

真诚的歌,从不欺人。

那么,为什么黄贯中在1998年写了这首自嘲味道很重的蚊呢?

这是个值得一谈的话题。

身处变迁的洪流中,每个人都是被动接受者,就像孱弱的蚊蝇。

好音乐里,有大环境的回音。

彼时的香港乐坛“红火”依旧,歌手们拼命生产着旋律上口的软情歌,然后用这些歌去打榜圈粉。

只剩下了三子的Beyond,显得另类且渺小。

与四子时代相比,无论是他们的作品,还是形象,都与整个乐坛更加格格不入了。

1996年那场BEYOND的精彩演唱会,鲜明地宣告了乐队未来的发展方向:坚硬,自我,技术流。

这是一个只有少数派拍手称快的方向。

尽管叱咤乐坛组合金奖连得四届,但三子后期的唱片销量普遍不高,甚至是惨淡。

这结果,是预料之中的。

在乐坛这片大森林里,Beyond的声音,就像不起眼的蚊子嗡鸣。

最坚固的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

不用看任何报道或资料,只听作品,就能听出三子时期成员之间的嫌隙。

1994-1996,三子尚能够患难与共同进同退。

从1997开始,分裂迹象逐渐变得明显起来。

黄贯中和黄家强同为创作主力,但在同一张专辑里,经常出现曲风不统一、理念不相合、方向不一致的尴尬。

这种尴尬早已有之,到后期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

与此同时,媒体越来越“关心”黄贯中和黄家强谁更有才华,Beyond的歌迷也越来越热衷站队互黑。

失去了家驹这位队长,分裂似乎是必然的,是无可避免的。

1999年,三人各自单飞。

虽然乐队暂未解散,但明眼人清楚,Beyond已经名存实亡了。

卸下昔日的光环,咬着牙重新上路,大不了做一只无足轻重的蚊子。

说完了时代背景和乐队状况,该说黄贯中的个人性格了。

黄贯中自己写的歌(为什么黄贯中在1998年写了这首自嘲味道很重的歌)(5)

音乐人的作品气质,与性格密不可分。

黄家驹是如此,黄贯中也是如此。

黄贯中展现给外界的性格比较直观,少言多行,脾气火爆,冲动易怒,不太会隐藏情绪,很直率。

可是还有很多重要的性格细节,只能去他的作品里找。

访谈可以撒谎,但作品不会。

将黄贯中各时期的作品听完,你至少能感受到这些特征:勇敢,不服输,孩子气,孤僻怪异,崇尚随遇而安,不喜欢用蛮力。

还有一点很关键,自信和自卑兼有。

在音乐深处,黄贯中既是一头声如洪钟的狮子,也是一只低声细语的蚊子。

黄贯中自己写的歌(为什么黄贯中在1998年写了这首自嘲味道很重的歌)(6)

黄贯中自己写的歌(为什么黄贯中在1998年写了这首自嘲味道很重的歌)(7)

蚊这首歌,写的当然是小人物心态。

一定有歌迷知道,他还写过大英雄。

小人物和大英雄,哪个更耀眼?当然是大英雄。

那小人物和大英雄,哪个更重要?

是不是不容易回答了?

没有小人物,就无法衬托出大英雄。没有大英雄,也无法显现出小人物。

在不精通的领域里是小人物,到了擅长的领域,就变成了大英雄。

平日里籍籍无名的小人物,到了某个特殊的时间点,就是名满天下的大英雄。

在某些人的视角里是小人物,也许换一群人换个视角,就是大英雄。

小人物和大英雄,两者可能随时转化。

这世上,没有真正的小人物,却有真正的大英雄。

哪怕是一只蚊子,它也能冲天飞。

只要敢与命运拔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