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工业固体废弃物常用处理技术介绍)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按行业类型可分为:①冶金废渣,主要有钢渣、高炉渣、赤泥;②矿业废物,主要有煤矸石、尾矿;③能源灰渣,主要有粉煤灰、炉渣、烟道灰;④化工废物,主要含有磷石膏、硫铁矿渣、铬渣;⑤石化废物,主要包含有酸碱渣、废溶剂、废催化剂等,此外还包含一些轻工业所排出的下脚料、污泥以及渣糟等废物。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工业固体废弃物常用处理技术介绍)(1)

工业废物

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支柱,工业在我国占据了经济发展的很大比重。而工业固体废物对于环境的污染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要做到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原则

固体废弃物处置的基本原则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对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尽可能通过回收利用,减少废物处理处置量;不能回收利用和资源化的固体废物应进行安全处置;安全填埋和焚烧为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最终处置手段。

二、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方式

1、预处理方法

对于固体废物(废渣),常见的预处理有三种:

(1)压实。用物理的手段提高固体废物的聚集程度,减少其容积,以便于运输和后续处理,主要设备为压实机。

(2)破碎。用机械方法破坏固体废物内部的聚合力,减少颗粒尺寸,为后续处理提供合适的固相粒度。

(3)分选。根据固体废物不同的物质性质,在进行最终处理之前,分离出有价值的和有害的成分,实现“废物利用”。

2、一般物化处理方法

工业生产产生的某些含油、含酸、含碱或重金属的废液,均不宜直接燃烧或填埋,要通过简单的物理化学法处理。经处理后水溶液可以回收再利用,有机溶剂可以做焚烧的辅助燃料,浓缩物或沉淀物则可送去填埋或焚烧。因此物理化学方法也是综合利用或预处理过程。

3、安全填埋法

安全填埋法是一种把工业废物放置或贮存在环境中,使其与环境隔绝的处置方法。也是对其经过各种方式的处理之后所采取的最终处置措施,目的是割断废物与环境的联系,使其不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是否能阻断废物和环境的联系便是填埋处置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安全填埋潜在风险的所在。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工业固体废弃物常用处理技术介绍)(2)

航拍深圳市下坪固体废物填埋场

4、焚烧处理方法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的过剩空气量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分解反应,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高温中氧化、热解而被破坏。焚烧处置的特点是可以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在各种工业废物的处理技术中,至今为止,只有焚烧处理技术是可以最大程度和永久的破坏解毒工业废物,同时可以极大的减少工业废物的体积(为原体积的 5%-15%)。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工业固体废弃物常用处理技术介绍)(3)

焚烧发电厂

5、热解法

区别于焚烧,热解技术是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利用热能将大分子量的有机物裂解为分子量相对较小的易于处理的化合物或燃烧气体、油和炭黑等有机物。热解法和焚烧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焚烧是一个放热过程,而热解需要吸收大量热量。焚烧的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而热解的主要产物是可燃的低分子化合物。

三、处置工艺的选择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工业固体废弃物常用处理技术介绍)(4)

安全填埋法投资低,操作简单,固废填埋费用低,但存在很大后患,有害物质容易泄漏,造成环境污染,一旦衬层系统失效,就会对周围环境和公众造成长期持续的威胁,并且填埋场占用大量土地,带来土地资源浪费;高温焚烧法和热解法符合工业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的工业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总原则,经处置的工业废弃物残渣体积减少 90%以上,重量减少 80%以上,通过改善焚烧工况,可以抑制二次污染物的产生,经过严格尾气净化措施,可确保二噁英、呋喃、重金属、酸性气体、烟尘等有害二次污染物得到高效净化,同时具有占地少,可资源化(供电、供热、供汽),但前期投入费用较高,运行成本和运行技术难度较大;高温焚烧法和热解法相比,高温焚烧法可以处理各种不同性质的废弃物,适用性广,适合较大处理量,但经常需采用辅助燃料,能耗较大。而热解法其燃料可以由本身解决,还可回收油类等产品,能耗和费用成本降低,经济性方面较好,但目前还不具备较大的处理量,适用范围有限,技术成熟度不如高温焚烧法。

四、结语

借助科技的力量,工业废弃物处理技术不断改进或推陈出新,进而发展节能减排技术,提高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提高我国废物资源利用率,实现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