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阿萍疑供奉6个牌位是哪年死的(吴啊萍事件真相大白)

近日,南京玄奘寺供奉侵华战犯事件经南京市公安机关依法立案调查已经真相大白。经调查核实,吴啊萍,一个有着医学院大学学历的90后,纯属因为自己的信仰,在南京玄奘寺私自供奉5名侵华日军战犯牌位。

吴阿萍疑供奉6个牌位是哪年死的(吴啊萍事件真相大白)(1)

玄奘寺供奉的侵华日军牌位

令人觉得荒诞的是,她供奉侵华日军战犯的理由竟是,到南京后了解到这些人在中国犯下的暴行,产生了无法去除的心理阴影,长期被噩梦缠绕。在接触佛教后,产生了通过供奉这些战犯“解冤释结”“脱离苦难”的想法。

吴阿萍疑供奉6个牌位是哪年死的(吴啊萍事件真相大白)(2)

私自供奉侵华日军牌位的当事人吴啊萍

不懂佛教的因果论,无从得知吴啊萍的奇葩脑回路是怎么回事。人似乎一旦有对神的信仰,有时候就会变得执迷,做出一些不合常规的事来,让人难以理解。

01 人们对神盲从的一面

明朝的张岱在他写的《陶庵梦忆》里记录了一个和神性有关的故事。

吴阿萍疑供奉6个牌位是哪年死的(吴啊萍事件真相大白)(3)

明人张岱和他的《陶庵梦忆》

张岱的外祖父做官时,得到一匹神奇的骡子,它浑身雪白,连蹄子都是白的。传说它的尿能治疗打嗝的毛病,方圆里的老百姓就慕名前来取骡尿喝。因为是官家的骡子,百姓必须递上状纸预约,多的时候求神尿的状纸有几十张,张岱的外祖父就把木香浸泡在骡尿里,贴了告示让百姓来取用。

真不知这骡尿里有什么有效成分,能够解决人们的嗝呃之疾。一个地方有如此多的人会得这种病,也真真是奇了怪了。有没有可能,作者为了把这骡子描述得神奇,故意夸大了事实也未可知。人们对神骡小便的热衷,多少有点不可理喻。可见一遇到神,人就放弃了智商,只肯用脚后跟来思考了。

人们一般会觉得,求神拜佛的人当中,多是那些没什么知识和文化的人,其实不然,有知识也会有盲从的时候。

我自己也曾被算命先生割过韭菜。当时在农村教书,同事中有一个姑娘,她亲姨被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奉为活神仙,据传你但凡有解不了的难题,去找她都能如愿。我那时年轻不更事,有点好奇这种灵异现象,一次他们说要问仙姑也就跟了去。

吴阿萍疑供奉6个牌位是哪年死的(吴啊萍事件真相大白)(4)

民间的算命先生

为了验证仙姑到底灵不灵,我也看了10块钱的。我问的是前程,当时刚参加完研究生考试,就问仙姑:我在学历上还能不能再有所提升?仙姑瞅了瞅我,眼角余光看我塞在盘底的票面,十分肯定地说:到顶了,就不肯再多说什么了。后来证明仙姑一点儿也不准,想必心意不到位,仙姑不肯为我多说好话。

求神问仙成了我的黑历史,让我好不惭愧,以后就再也没有干过这样的蠢事儿。

02 人为什么会信神?

人生在世,单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在面对人生的各种风浪时,人有时候会感觉自己的渺小,好多事情都由不得自己。正是认识到人力有限,无法抗拒命运,所以就生出找个靠山的心。

吴阿萍疑供奉6个牌位是哪年死的(吴啊萍事件真相大白)(5)

虔诚的信徒

寒山子有诗云:碌碌群汉子,万事由天公。这个天公,在不同的宗教里就是不同的神。

人选择一种信仰,多半是在生活中有了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或内心有无法克服的心理痛苦。

我有一个同学出国定居,早些年独自带着孩子在国外很辛苦,老公在国内,两人因为要不要出国定居的问题产生了分歧,感情上很苦闷,就一头扎进天主教中寻求安慰。后来老公和她们在国外相聚。她就更加对天主教深信不疑,觉得全靠“主”他们一家人才过上了安宁的生活,从此对主言听计从,成了忠实的天主信徒。

多数人的信仰不是主动的选择,而是对内心苦难的逃避。

遁入某种信仰之中可以让人解脱的原因之一在于人不用为自己负责,他只需把灵魂交付出去,有神来应对一切烦恼。如果变好就是神显灵,如果状况没有好转便是天意如此,ta只要接受便好。如此一来,内心便得到了安慰。

03 神能显灵这件事

有人说,那你怎么解释求神得福、对神不敬被惩罚这种现象?

生活中确实会有各种“灵异“”事件。

常听人说某某寺庙很灵,谁谁谁想生儿子怎么也生不了,结果去那里一求不多久就抱了个大胖小子。

社会学家李银河讲了一个她在圣彼得堡教堂里的神秘事件。当时她和王小波正在参观教堂,可能她说了一句对神不敬的话,她手里拿的一个玻璃罐头瓶就无端裂开了,汁水洒了一地,很是尴尬。

有个同事和大家一起坐车,突然刮起了大风,这个同事就开了一句有点毒舌的玩笑,说完后其他人都“呸呸呸”以免灾,唯有他没有。没几天,他就无故摔了一跤,跌坏了腿。

其实,生活中的事件有个概率分布,特别好的事情和运气差的事情都是少数,大部分事情是常规事件。人们往往对好事和坏事分配更多的注意力,而对常规事件不那么关注。

吴阿萍疑供奉6个牌位是哪年死的(吴啊萍事件真相大白)(6)

概率

上面提到的好事符合概论的分布。生男生女这件事,就像把一个硬币抛出去,让人猜是正面还是反面,都有一半的概率能实现愿望。上面提到的坏事恰恰就是小概率事件,联系到神,就是神显灵了。

04 给心理披上一件神的外套

有些所谓的仙家能治疗心病其实是利用了生活的常识。

张岱的《陶庵梦忆》里就有乩仙帮助丈夫治好妻子嫉妒的故事。

吴阿萍疑供奉6个牌位是哪年死的(吴啊萍事件真相大白)(7)

嫉妒是种病

说有个叫朱文懿的人家里楼上供奉着乩仙,悬垂着一支毛笔,遇到事情会自己动起来,扶起笔来它会自动书写非常灵验。

朱文懿家里纳了不少小妾,他的夫人陈氏对她们非常嫉妒,朱文懿为此很苦恼,于是向乩仙祷告,请求化解妒忌的丹药。乩仙降诏说:这件事难啊,难啊!丹药就在你的枕头里。

文懿赶紧取出来给夫人服了。夫人心想:老头子有丹药,不给那些小妾们吃,只给我一个人吃,说明还是最关心我。从此就真的不嫉妒了。

这哪里就是神的作用了,分明就是人心在作怪。借用的就是人的心理作用,表面是笔仙在治病,实则运用的是心理学的原理。

再比如说一那些算命先生,他们是多少懂点心理学的。作为神的代言人,这些人其实特别善于察言观色。他们通常阅历丰富,可以根据人的面部表情和形容动作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心活动。根据常识的判断猜对了人心中所想,也符合常理。

05 “信神”积极向善的作用

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倡导人存善心,做善事,戒除人性中不好的部分。

吴阿萍疑供奉6个牌位是哪年死的(吴啊萍事件真相大白)(8)

李银河在她的《人间采蜜记》里也记录过她在内蒙插队时村民讲给她听的一个故事。说的是因果报应。说有个人问一个瞎眼老婆婆借了斗米,还米的时候欺负她眼瞎,用斗倒过来的浅底假装把米还了回去,老婆婆也没有发现。

这人死后就投胎到老婆婆家,转生为一只母鸡,天天为老婆婆这家下蛋还债,直到下完最后一颗蛋,还被扔了出去。

这种惩恶扬善的故事很多,目的是震慑那些有恶念的人,让他们不敢造次为非作歹,这种信仰起到了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宗教里一般都承诺一个无比美好的来生,大家不管今生有多苦,可以期盼下辈子过上好日子,所以要攒多多的善行,为通往来生的路上有一个履历亮眼的通行证。这对大家都有好处,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少了,人民安于自己现有的生活,知足而常乐。

06 高级的“神性”体验

丰子恺把人生分作三层楼,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是衣食,精神生活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是宗教。他说,住一层楼的人,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子孝孙贤就满足了;住在二层楼的人,专心于学术和文艺,寄托于创作和欣赏;住在三层楼的人,不愿意做本能的奴隶,希望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

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住在一层楼,为生计奔波,考虑的多是衣食住行这些俗务。有少部分人住在二层楼,像那些专家、学者、知识分子,在某个专门领域钻研,成为有特长有技艺能享受精神生活的人。这世上很少人住在三层楼,这类人关注自然运行规律、人的终极使命,是具有神性的人类。

吴阿萍疑供奉6个牌位是哪年死的(吴啊萍事件真相大白)(9)

人生三层楼之第三层

普通人即使信神,也是为了向神有所求,求的是私利。他们放生,是希望延长自己的寿命;他们念经,是盼着自己无病无灾。甚至有人专门为自己祈福,却对别人的不幸幸灾乐祸。有人举例说,看我们家常年吃素,火灾来了,我们家没事,邻居家却烧光了。这种的态度不是真的有信仰,他是把信仰当做谋求私利的工具而已。

有人的信仰则是因为看透了人生的无常,因而抛却我利和私欲,心无挂碍地成为一个为世间谋福祉的好人,比如弘一法师。他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他身上的神性显现了出来。

每个人身上都有三种心性:兽性、人性、神性。兽性是本能,人性是社会道德的要求,神性是最高的发展境界。宗教就是那些具有神性的人创造的,如释迦牟尼的佛教、耶稣的基督教等等。

马斯洛认为,所有的宗教的产生都是某些先知或预言者的高峰体验的结果。是他们把人身上的神性发挥到极致的结果。

宗教中的打坐、冥想都是希望激发人身上的神性。它与俗世的灵感的原理很相似。美国音乐家雅尼自称在创作的时候就会进入一种心流的状态,他认为你只要足够专注,创造的灵光就会来到你的内心,自己流成一首首美妙的音乐。人如果能够带着宗教般的激情,就能创作出非同寻常的作品。这是宗教对于人生的积极启示。

吴阿萍疑供奉6个牌位是哪年死的(吴啊萍事件真相大白)(10)

每个人都有高峰体验的可能性

反观“吴啊萍事件”,这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是一个向神交出灵魂的俗人,为了求私利而做出的荒唐行为。无怪乎我们的大圣人孔子就反对神怪之说,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训诫。以普通人的道行,如不能驾驭,最好远离。

其实,不论信不信神,我们无非是想过更好的人生,如对自己有益、对社会也有益,每个人各取所需就好。只是,我觉得,灵魂还是自己保管得好,哪怕是面对神,我们也需要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和判断,否则便会迷失在神的光环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