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产业结构主观题(高考地理工业区位选择)

地理高考产业结构主观题(高考地理工业区位选择)(1)

一、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

(一)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土地、水、资源。

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等。

3.社会因素:政策、投资者的个人偏好、消费习惯、国防需求等。

环境因素:主要考虑与盛行风向、水源地的关系。

区域工业区位因素

某地区的工业区位因素因素,一般从经济位置、资源配置、交通条件、市场容量(人口数量、消费能力)、科技教育、劳动力(数量与素质)、国家政策、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入手,分析其突出的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从而提出合理的发展方向。

工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目标是要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其主要原则是成本最低、利润最高、污染最小。具体方法是:

1、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具体见下表:

2、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要充分考虑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做到对区域污染降到最低。 在布局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主导风向的影响:对有大气污染的工业,要考虑风向的影响。在常年有盛行风向地区,要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在风向复杂多变的地区,要布局在当地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在冬夏季风对吹的地区,要布局在与对吹风垂直的郊外;在城郊热力环流显著的地区,要布局在 城市风下沉距离之外。

水源的影响:有水污染的工业,要远离城镇水源地河流的上游,同时考虑排污的需要,要尽量接近流经城区的河流的下游并采取无害化处理。

地形的影响:对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要布局在通风良好的地形区,避免布局在通风效果不理想的山谷或盆地中,以免废气大量聚集而影响人体健康。

与城市的距离:占地少、基本上无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区;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市区边缘的近郊区;严重污染的工业必须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外。

总之,在工业局中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把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各方面的效益和谐统一起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