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液性纤维腺瘤会转癌吗(用隆隆鼓声抗击癌魔)

这是一群抗癌明星,也是一曲凡人之歌她们不是什么流量网红,也没有什么闪光灯,她们是一支特殊的“抗癌鼓队”每一次击打,于身患乳腺癌的她们而言,是一种康复训练,同时也是对命运的顽强回击在生活的舞台上,这支鼓队如何长成了今天的样貌?她们给出的答案是:不以外界为镜子,而以内心为标准,用勇气去重塑自身,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粘液性纤维腺瘤会转癌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粘液性纤维腺瘤会转癌吗(用隆隆鼓声抗击癌魔)

粘液性纤维腺瘤会转癌吗

这是一群抗癌明星,也是一曲凡人之歌。她们不是什么流量网红,也没有什么闪光灯,她们是一支特殊的“抗癌鼓队”。每一次击打,于身患乳腺癌的她们而言,是一种康复训练,同时也是对命运的顽强回击。在生活的舞台上,这支鼓队如何长成了今天的样貌?她们给出的答案是:不以外界为镜子,而以内心为标准,用勇气去重塑自身。

失去健康的岁月

上海市杨浦区定海路街道第三睦邻中心一间教室里,一眼望去,扑面而来的是一抹鲜艳的粉红,这是阿姨们最喜爱的颜色。十几把椅子围成一个圆圈,左右手伴随着音乐的节拍,敲打着鼓面,一支简单又不简单的“抗癌鼓队”就这样正式开始她们的表演。

没有现场观众,也没有主持人报幕,站在圆圈中间的周建中女士,干练的头发下,一条精致的丝巾格外醒目,她将身体重心靠前,踩着韵律指挥着阿姨们。欢快的旋律仿佛插上了翅膀,自由自在地飞舞。

这支鼓队的全称,是“杨浦区爱康癌症康复服务中心绽放生命艺术团非洲鼓队”,成立于2019年,目前共有20名成员,年龄最小的59岁,最大的已经76岁,平均年龄65岁左右。

和其他热爱音乐的乐队不一样,她们都曾是“抗癌明星”,每一位成员都是癌症患者——她们大多数得的是乳腺癌,也有一些是其他妇科癌症。即使是来排练,也需要随身带着药物,在休息的间隙用温水服下。

提到癌症,不少病人都是被两样东西给打垮的,一样是巨额的医药费,另外就是被癌症吓破了胆,没了精气神。

但她们并不喜欢被别人称呼为“病人”,“我们什么也能干,为什么要做一个病人呢?”一位姓顾的阿姨向记者说道,只有回到家里,她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病人,因为会受到来自于家人们无微不至的照顾。

排练到了休息时刻,阿姨们和我们围坐成一圈,场景就像是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里的病友们举办的定期故事会,大家分享起那段刻骨铭心的抗癌故事。

朱女士第一个举起了手。2003年6月,年过四十的朱女士突然发觉身体不舒服,持续高烧的状态下让她不得不住院,但就是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疾病。几番辗转后,命运的宣判还是来了,朱女士不幸被同时确诊了卵巢癌、宫颈癌以及子宫内膜癌三种癌症。看着当时还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朱女士唯一的信念,就是必须活下去。

幸运的是,老天爷似乎露出了一丝怜悯,她被大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2018年,癌细胞再次转移到肝部,但朱女士也再次被幸运之神眷顾,身体状态变得越来越好。“那时候心理肯定讲不出来的难过,但是在亲戚朋友们的鼓励下,我已经走出了自己的困境。”朱女士说道。

一旁的顾阿姨则向我们表示,当时化疗一次就需要一万多的费用,而她前前后后化疗了整整二十多次,整个治疗费用下来在四十万以上。但再次回忆起那段经历,顾阿姨的脸上却写满了云淡风轻,“钱可以赚回来,我的生命只有一次。”最让她感动的是她的丈夫,作为一名标准的理工男,天天晚上熬夜查资料,还一个个地给他的医生同学打电话去咨询,她的家人没有放弃,她又怎么能轻易地说放弃呢?

化疗的痛苦,往往是任何人都难以承受的,在这群阿姨们造型各异的一头秀发背后,都曾经历过掉光头发的痛苦。此时,王阿姨眯起了眼睛,笑着对我们说,那年真的冲到了医院九楼的窗边,打算一头扎下去,但身边的丈夫拼命拽着她不松手,“人家都说十八层地狱,我就是从十六层地狱爬上来的。

用鼓打出的勇气

和住院部镜子里形容憔悴的颜面相比,现在的阿姨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化着淡淡的美妆,嘴角轻轻上翘,露出笑意,与生病时判若两人。

冯阿姨告诉我们,现在队员们的状态都已经稳定了。在这支鼓队里,爱唱爱笑的阿姨们找到了一个家。在这个“家”里,关上门,就像把病魔关在了门外,留下的都是开心的回忆。

人们无法拒绝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浸润。鼓队成立后,她们生命的一部分交融在一起,互相支援和补充,也在面对“癌症患者”的身份时更有力量。

朱女士说,丈夫去世后,儿子和队友的陪伴帮助她远离了孤独。之前的一次大手术,是队友周建中和儿子一起送她进了手术室,一直守到手术结束。每天,周建中还会骑车到医院陪她、开导她,直至出院。“从她家到我住的医院,挺远的。”这份情谊,也让她对鼓队有了更深的感情。

非洲鼓的鼓声沉厚有力、清脆明亮,节奏欢快,用来激励阿姨们的“斗志”正合适。对乳腺癌患者来说,它还是一种音乐治疗的方法。乳腺癌患者往往存在术后上肢水肿的问题,严重的还会致残。因为血液回流不畅,乳腺癌患者的手臂往往肿胀严重,甚至衣服都穿不上。敲打非洲鼓,正好可以提高手部的活动量,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不适。

队友陈胜利说,这支队伍从诞生到现在,得到了杨浦区爱康癌症康复服务中心的很多支持。中心的创办人施月波帮助过很多癌症患者,也为鼓队倾注心血,知道队员们此刻最需要精神上的力量,组建这样一支鼓队,正可以满足她们的需求。

一台非洲鼓有七八斤重,但医嘱说,乳腺癌患者的手部承重能力在三到五斤范围。演奏时,阿姨们把非洲鼓放在地上或是挂在肩上,不用拿手举着。难的是,之前排练没有固定场地,阿姨们只能“到处流浪”,鼓也要随身带着。

找不到场地的原因是,非洲鼓敲起来分贝不小,一般的室内空间满足不了隔音要求,难免打扰到邻居。

周建中觉得这样不行,更何况队员们都是病人,哪能背着鼓到处跑呢。她辗转找人,联系到了定海路街道第三睦邻中心的负责人,把抗癌故事讲给他们听。

“我被这群阿姨感动了。在病魔面前,她们真的很有勇气,也很勇敢。”这位负责人后来说。

为了支持这支鼓队,负责人答应,阿姨们可以选择睦邻中心教室的空闲时段过来排练。鼓就统一放在睦邻中心里,不用背来背去,减轻阿姨们的负担。阿姨们一看这场地,乐了,“窗户是双层玻璃的,隔音效果好,离对面的居民楼也尚有距离。”有了固定的场地,就像有了可以依靠的港湾,阿姨们对这个新家很满意。在这里,骨干队员扮演了志愿者的角色,带领新来的队员一起走上康复之路。

活在此刻的人生

从鬼门关走一遭,这些阿姨们都是与病魔斗争的胜利者,然而,她们也曾目睹了许多的送别,“我这个病房大概进来二十多个人,真正剩下的只有两三个,每一天都目睹着生死,有很多玩得很好的朋友都离开了。”说到这里,朱女士的眼中满是伤心。

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生遭遇,她们比常人更加活得通透。阿姨们有句共同的口号:“忘记了昨天,不考虑明天”。在她们眼里,没有什么比活在此刻更重要。

而重生的勇气,正是这支抗癌鼓队所给予的,对于她们每个人来说,这是一个来了就再也不想退出的团队,“有时候我情绪低落了,队友们就会对我说,你一直待在家里干嘛?出来活动啊!”朱女士说道,一晃眼,她的儿子已经从小学生成长为上海财经大学的研究生,而自己也越来越愿意和他人交流,不再把自己封闭起来。对于她们而言,最欢乐的时刻就是坐在一起打鼓,鼓声伴随着笑声,可以治愈一切乌云。

除了组队演奏非洲鼓来进行康复训练以外,这群阿姨们还自发地组织去逛街、农家乐、卡拉OK,当然,也计划着在某个周日午后,集体出现在前滩太古里摆pose,“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不是都乘地铁嘛,他们看到我们回家后,一定会告诉父母,今天看到一群阿姨穿的比年轻人都好看!”洋气十足的冯阿姨说完这句话,现场的人都被她逗笑了。

如果有一天发现有队友没来,所有人都会马上询问是啥情况。而家人和朋友是希望看到她们能走出来,“我女儿和我说,侬只要走出去就是好的。”王阿姨说。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不给小辈太大的压力,他们工作压力已经很大了,我们一有病,他们还得跟着我们受罪。”谈及人生未了的心愿,顾阿姨的眼睛飘起了雨滴,她至今记得,自己开刀动手术的那一天,女儿隔着门窗外看着母亲嚎啕大哭,而她当时却没留下一滴眼泪,“有什么好哭的!你看,我这不都活过来了。”

如今,69岁的顾阿姨甚至学会了游泳,每天都要来回游个七八百米。

“如果有一天疾病再次降临,甚至要面对死亡时,你们是什么态度?”采访接近尾声,我们问了阿姨们这样一个问题。

听罢,她们齐刷刷地摇了摇头,大声地回了三个字“无所谓”,“反正都是第二次活,怎么活都是赚的。”年纪最大的沈阿姨,目光坚定地说。

来源: 新闻晨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