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有名的穿镜岩(玉林这个岩洞的景色不但被徐霞客游记所记载)

灵山有名的穿镜岩(玉林这个岩洞的景色不但被徐霞客游记所记载)(1)

【摘要】水月岩,曾在清代就列为“鬱林八景”之一。其历史悠久,又有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记里对其景色做了详细描述及地方官员、文人墨客题记和民间有关明惠帝传说而闻名。

灵山有名的穿镜岩(玉林这个岩洞的景色不但被徐霞客游记所记载)(2)

水月岩,据有史可溯的最早记载,是北宋《宋云笈七签》记载“鬱林州水月岩白石洞为二十一洞天”。接着到了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曹学全《广西名胜志》载:“水月岩在州南二十公里,洞中虚明,石乳凝结琅干倒垂,涧水从岩中流,荡漾击石,水石益奇……”崇祯十年(1637年)7月27日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称水月岩有“洞门遥与水门映,半月还成满月浮”。在水月岩洞口附近,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工部侍郎徐大任兴建的得一书院,基址犹存。明代郡人陈懋所题“水月岩”,字大如斗,至今仍光彩夺目。

灵山有名的穿镜岩(玉林这个岩洞的景色不但被徐霞客游记所记载)(3)

这个方圆约15公里的石灰岩岩溶地貌景区,峰林挺拔,洞多而幽,地下水于无声处冉冉流淌,忽而冒出地面,忽而入地不见。主洞水月岩长1公里多,于夏日趟水入洞,但觉水凉沁肤,愈行愈暗愈感寒气。洞中钟乳千姿百态,时有蝙蝠飞虫嗖的于耳边掠越,吱吱数声自洞内某处传出。电光一照,但见洞景宽旷瑰丽,一些钟乳石在光照下反射出点点散金般的光芒。

灵山有名的穿镜岩(玉林这个岩洞的景色不但被徐霞客游记所记载)(4)

水月岩分“两洞”“四胜”“双流”“三窦”。“两洞”即明洞和阴洞;“四胜”是水旁蹲石夹流、突兀作狮象形、洞顶垂石天桥、交龙舞螭;“双流”指同江和华塘水在垄中汇合;“三窦”指岩中有三支洞。明洞两洞口相隔百米,明洞流水潺潺,洞中之水自南流来,流过明洞向东北方而去。

水月岩暗洞里洞中有洞。在一个有着三米长的洞里,传说明惠帝遭遇“靖难之变”后曾避难于此,躲过了几朝皇帝,至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明惠帝方率尚存的二十余名随从离洞而去。水月岩这个洞就成了历史闻名的“藏过朝”。

“将军寨”是当年水月岩里的兵家要塞之一,又因为寨内有一座形如文昌宝塔的山,后来又被当地群众称为“文武寨”;“三光洞”居于水月岩辖区内塘岸镇马头岩最顶峰上,整个洞就有如高楼顶之塔状建筑,洞天然均匀地生成三个大小各异而又十分透亮的洞眼,透过此三个洞口分别可观望玉州、北流、陆川三地界的美景;还有地处水月岩风景区辖区内玉州、北流、陆川三个地界中陆川珊罗镇的大坑寨,也是水月岩风景区内保存比较完好的文物古寨。在大坑寨,可以感受村寨朴实的民风生活环境。

自2000年以来,民间人士呼吁保护开发水月岩的声音一直不断,今年初,水月岩项目纳入“五彩田园”规划,确定了环境整治、风貌改造、开发保护的路子。

“月上水生岩半间,岩虚得月透天关。水流到海源头活,月照人心不照颜。”明朝郁林知州邝元乐笔下咏叹“水月岩虚”的情景,不久或将重生,于洞内逞目抒怀,透过一线天、一圆孔窥见月夜之银河星际美景将成现实。

(来源:玉林晚报 记者 谭伟玲 通讯员 梁大新)

整理:刘子扬| 责编:刘子扬 | 主编:刘海东

玉林新闻网 玉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出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