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贵高铁时速(午餐去涪陵吃泡面)

渝贵高铁时速(午餐去涪陵吃泡面)(1)

确实,如果不是有人提醒,品牌100分还真心有好长时间没有吃过方便面、榨菜加茶叶蛋这样的早餐组合。当然为了向质疑我们消费能力的人显摆一番,一向滴酒不沾的小编也特意打开了一瓶茅台,喝上一小杯。在中国,如果你愿意,拿上手机身份证,不用带钱包,坐上高铁,午餐去涪陵吃泡面和榨菜,然后晚餐再去贵州邀上几个朋友喝茅台。当然,根本不用这么费劲周折,任何地方都可以喝上茅台,吃碗泡面加不再榨菜更是随意。

其实,仔细分析起来,吃不吃得起榨菜,喝不喝得起茅台,真心已经不是衡量中国消费能力的关键因素,品牌100分这个专门做营销和市场研究的人,完全不会愚蠢到拿这样的数据,来做中国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的评价标准。

渝贵高铁时速(午餐去涪陵吃泡面)(2)

榨菜、茅台并不是衡量消费市场变化的主要指标

涪陵榨菜的股价为什么下跌,很多专业文章已经阐释得非常清楚,无论是市场和消费者不接受也好,还是营销费用增长过高也好,总之它一定是企业在市场营销上出现了问题。而同样为消费白马股的茅台,近年来股价持续走高,也不能代表着人人都在喝茅台,作为奢侈性稀缺型消费品,茅台一直被动处于饥饿营销状态,这倒不是茅台主动为之,还是市场供需之间的自我调节。

显然,不能因为两家是上市公司,就把它们的业绩指标用来衡量消费者市场的变化。既不能因为方便面榨菜企业业绩下降,就判定消费降级,更不能因为茅台企业业绩好,就判定消费升级。事实依据两家企业的业绩判断消费趋势,得出的结论是矛盾的。

渝贵高铁时速(午餐去涪陵吃泡面)(3)

为什么方便面、榨菜、奶茶等消费食品经常会出现市场波动呢?

其实,长期在快消食品市场里的人都清楚,包括方便面、榨菜、奶茶等在内的很多快消食品都存在着消费的波动周期,这种消费波动周期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品牌100分分析认为,导致方便面、榨菜、奶茶等消费品市场波动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产品的创新能力不足。

尽管快消品并没有多高的科技含量,但快消品在产品创新上的难度却丝毫不亚于高新技术产品的创新。华为、苹果、小米、联想等高科技电子消费品领域,每年都会针对其产品线进行迭代。相反,在快消食品领域,产品迭代的周期显然要更长。即便快消食品品牌勇敢地做出创新迭代产品,还要到市场上进行检验,消费者是否会对迭代的产品买单也是一个问题。与智能手机产品的迭代相比,消费者处于一种“喜新厌旧”的消费趋势当中,而快消食品却可能完全相反,创新产品想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难于上青天。于是,很多快消食品品牌便不得不持谨慎创新的态度。

对于消费者来说,快消食品企业创新,他们不一定为这个创新买单,快消食品如果不创新,他们也会因此而减少消费。因此,尽管快消食品创新难度巨大,但不断地创新尝试,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市场就有可能出现萎缩。

近年来,比较典型的快消品创新企业便是香飘飘奶茶,其在上市之后也曾出现过低谷,但其在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上勇敢做自己,针对新生代消费群推出“小饿小困,喝点香飘飘奶茶”的再定位创新,并推出一系列具有新生代创新思维的创新产品,一举扭转市场颓势。

渝贵高铁时速(午餐去涪陵吃泡面)(4)

2.消费市场环境也在发生变化

方便面、榨菜等快消食品的消费需要一定的场景化。随着外卖市场的风生水起,以及人们对于餐饮多样性的选择,这使得方便面、榨菜逐渐演变成为替代者的角色,消费者往往都是在无可替代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方便面、榨菜的组合。因此,我们看到在过去几年当中,方便面等产品的销量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

导致方便面等产品的边缘化,一方面是由于坐火车、加班等消费场景发生了变化,过去在这样的场景下,方便面必须出场,现在高铁的速度使方便面无用武之地,加班点外卖取代泡面;另一方面自身的产品角色定位需要做出改变,替代食品的角色应该被替换掉,尤其是方便面的方便两个字,它应该被替换掉,泡面应该能够成为餐饮的一个重要选项。其实,榨菜与方便面极为类似,也是伴随性消费品。

3.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于方便面、榨菜等健康问题的一些误解

随着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健康食品的选择越来越挑剔。由于人们多年来对于方便面食品的一些谣言,至今仍然使得很多人笃定方便面是非健康食品。同时,作为小咸菜的榨菜来说,人们也会对其有健康方面的误解。

正所谓水喝多了还会引起水中毒,更不要说这些快消食品了。如果你不是上一顿方便面、下一顿方便面的话,大可没有必要为食用方便面、卤蛋、榨菜而有什么健康方面的担忧。来自很多食品领域的专家已经证明,方便面、榨菜并非像传言所说的那样对人们的健康存在严重危害。

这些所谓的有关健康方面的传言和误解,了是导致方便面、榨菜市场出现波动的原因之一。

渝贵高铁时速(午餐去涪陵吃泡面)(5)

结束语

我们只是简单地帮大家分析一下,以回应“吃不起榨菜”的不当言论。如果从市场营销和消费升级的角度详细分析市场变化,我们就会读懂中国消费者出现的一些消费动态和消费趋势,这里不再细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