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善战的可汗(奇首可汗无上可汗)

文 | 刘瀛璐

上尊号之风起自何时,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大概有这几种说法,一是秦始皇自称“皇帝”,二是汉哀帝自封“陈胜刘太平皇帝”,三是北周宣帝宇文赟自称“天元皇帝”,四是开始于唐代。倒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唐起说更为史家所接受。如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中认为皇帝“上尊号,事始于开元元年”,宋代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尊号起于唐”,《宋史·礼志:上尊号仪》记载司马光语:“尊号起唐武后、中宗之世,遂为故事”,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生上尊号,固起于唐,前世未有。”

学者罗新在《从可汗号到皇帝尊号》中认为,制度化的皇帝尊号出现在唐代,主要是受北亚草原部族、特别是突厥族的可汗号制度影响。在北亚民族所建立的汗国中,从柔然可汗郁久闾社仑号称“丘豆伐可汗”(意为驾驭、开拓之王)开始,掀起了在可汗名称前再加修饰之风,合在一起就是“可汗号”。北亚部族和中原王朝的文化互相作用下,草原之风吹到唐王朝,无疑为尊号制度的确立埋下了伏笔。自从唐太宗贞观四年(630)“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并得到太宗允诺后,唐朝历代天子一直被西北诸蕃尊称为天可汗,而尊称中原王朝皇帝为可汗的行为,早在突厥对隋文帝杨坚时就有了。再纵观《辽史》中对于奇首可汗、无上可汗、阻午可汗、胡剌可汗、苏可汗、鲜质可汗等等名号的记载,可以说和给皇帝上尊号的行为异曲同工。

最善战的可汗(奇首可汗无上可汗)(1)

孝圣宪皇后画像

唐以前,尊号并没有一种明确的概念与其他称谓区分,甚至在某种场合下,将尊号等同帝位也大有人在,当时非正统称帝的行为一度被定性成“僭尊号”“摄尊号”。更多的是将尊号与谥号混称。《史记·高祖本纪》有云:“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这里的尊号其实是谥号。进入唐代,尊谥混用大大减少,上尊号也特指在世时所获得的称呼,也是从此,历代帝王不乏踊跃者对溢美之词脑洞大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