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非遗(了解哈萨克族阿依特斯)

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歌唱的民族,歌和马是哈萨克的两只翅膀。2021年6月12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哈萨克族阿依特斯,它是反映哈萨克人民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百科全书”,堪称哈萨克民族的艺术瑰宝。2006年5月20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申报的"哈萨克族阿依特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月10日,伊宁县两位哈萨克族阿依特斯爱好者--居马汗·木汗买提汗和坎吉别克·阿合加别克来到喀拉亚尕奇乡卡赞奇村,在冬布拉的伴奏下为这里的村民表演了最具代表性的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流传剧目《艾赛提与额尔斯红江对唱》,曲调活跃紧凑,旋律富有激情。

哈萨克非遗(了解哈萨克族阿依特斯)(1)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是一种竞技式的对唱表演形式,即兴编词、填曲,因此对“阿肯”的要求很高,每次对唱围绕一个主题,在哈萨克谚语、格言、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中撷取精华,而后配上曲调进行演唱,以对方理屈词穷,对答不上为胜,斗才、斗智,表现哈萨克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感情,从唱词到音乐都充满浓郁的哈萨克口头文学和音乐文化特点。

由于是竞技式的对唱,阿依特斯艺人们在表演时通常采取扬己抑人的方式,力图先声夺人,语言尖刻而又互相谅解,胜不骄,败不馁,胜者谦和有礼,败者不耻于输。

61岁的居马汗·木汗买提汗是伊宁县喀拉亚尕奇乡卡赞奇村的村民,83岁的坎吉别克·阿合加别克是伊宁县林业局一名退休干部,他们从小就热爱弹唱,跟着父辈们除了学习基本的弹奏外,还要广泛阅读专门的书籍,在练中学,数十年来坚持在农村农村牧区演出。

“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族的宝贝,我爱阿依特斯。”居马汗·木汗买提汗说。

“我在20多岁的时候救开始学习阿依特斯,我的二儿子受我影响也喜欢,时代在变,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加入进来,传承好阿依特斯。”坎吉别克·阿合加别克说。(通讯员:陈咏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