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梅戏剧院演出直播(直播打赏助力黄梅戏剧团运营)

近日,拥有66年历史的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因为在抖音直播唱戏,收获众多粉丝,还被央视新闻频道关注点赞。报道肯定了直播对传统剧团的意义,“直播打赏带来的收入不光是帮剧团走出了困境,同时还吸引了更多的青年观众,让他们通过网络走进和了解黄梅戏。”

安徽黄梅戏剧院演出直播(直播打赏助力黄梅戏剧团运营)(1)

@怀宁县黄梅戏剧团 今年1月在抖音开启了直播。最初,他们只是希望用新的传播方式让剧团“活起来”,没想到半年后,剧团就在抖音收获了上百万粉丝,累计获赞超500万。现在,剧团每晚的直播都有十余万网友在线观看、点赞,送去礼物表达支持。直播打赏让剧团获得了政府拨款和线下演出之外的第三份收入,也坚定了演员们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心。

安徽黄梅戏剧院演出直播(直播打赏助力黄梅戏剧团运营)(2)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与不少传统戏曲一样,黄梅戏近年来面临着传承困境。

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团长刘丽华1991年从学校毕业后进入剧团,2010年起担任团长。县级剧团本身市场空间小,营收压力大,如何把剧团“救活”?十多年来,刘丽华一直在尝试革新。她想尽办法吸纳优秀的年轻演员,带领剧团编排原创剧目,承担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服务。近年来,随着剧团人数壮大,“90后”“00后”演员成为主力,市场逐渐被跑“活”。

去基层演出并不是一个吃香的活。夏天,演员们厚重的戏服被汗水浸透;冬天则被刺骨的寒风冻得直哆嗦。但在刘丽华看来,基层剧团虽然条件艰苦,仍然有着一份使命感,要尽可能地把黄梅戏带去更多地方。

然而,2020年开始,疫情打乱了剧团外出演出的脚步。在演出和收入减少的压力下,刘丽华决定让剧团在直播间唱响黄梅戏。一方面,黄梅戏需要往外传播,老团也需要新气象。另一方面,剧团收入一直来自政府拨款和外出演出。在抖音上的直播,或许能带来新的收入。

购买设备、组建团队,刘丽华将自己的办公室腾出布置成直播间。半个月的时间,直播团队便组建起来了。

随后,每天晚上的七点半,便是演员们开唱的时间,一唱就是三个小时。从耳熟能详的《天仙配》《女驸马》,再到剧团自创曲目,一应俱全。屏幕上好评一片,“这是小时候的声音,听得都想哭”“黄梅戏又出了一批传承人才”“这才是直播间该有的样子”……

安徽黄梅戏剧院演出直播(直播打赏助力黄梅戏剧团运营)(3)

25岁的谢慧慧自小就喜欢听黄梅戏。在安徽黄梅戏学校系统学习后,谢慧慧加入剧团成了一名专业黄梅戏演员。如今,她更是每晚直播的固定成员之一。

第一次直播时,谢慧慧紧张到说话“嘴瓢”,现在她已经变成直播间里的“话痨”,跟观众介绍着黄梅戏中的经典片段、指法、唱腔。“很多粉丝每晚来就是为了听一听乡音。一个身在国外的粉丝隔着13个小时时差也要听我们的直播。看到这些留言,我觉得自己和天南海北的观众距离特别近。”谢慧慧说。

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在抖音上所引发的关注,也远超过刘丽华的预期。不只直播,剧团发布的黄梅戏短视频也受到网友的欢迎。其中一条《扮皇帝》的视频,点赞量近百万,浏览量上千万。刘丽华认为,“在抖音现场直播,既能让年轻网民更加直观地认识了解安庆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能让黄梅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

安徽黄梅戏剧院演出直播(直播打赏助力黄梅戏剧团运营)(4)

直播间对刘丽华和怀宁县黄梅戏剧团而言,是一方全新的舞台。他们因此被更多人所熟知,邀约演出也达到了近年来的新高。除此之外,直播打赏也给剧团带来了新的收入,除了将一部分用来回馈演员外,刘丽华也持续加大对直播设备的升级改造。

年轻演员们干劲十足,让刘丽华很是欣喜。每每坐在镜头前,看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看着评论里大家对戏曲的喜爱,刘丽华就觉得充满了希望。

黄梅戏在直播平台大受欢迎并非偶然。据《2022抖音戏曲直播数据报告》统计,截至今年4月,抖音平台覆盖戏曲种类达300余种,其中有231种开通了直播。过去一年,戏曲直播开播超过80万场,平均每场观看3200余人次,相当于一场中型演出。

在抖音已开播的戏曲中,73.6%获得过打赏收入,不仅有京剧、豫剧、越剧,还包含潮剧、庐剧、傩戏、茂腔等濒危戏曲。借助直播和短视频,“百戏争辉、生生不息”的美好图景在线上得以实现。

(来源:北青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