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开放口岸(中山港升格一类口岸)

一类开放口岸(中山港升格一类口岸)(1)

中山港。

大洋网讯 随着中山水运经济和游艇行业蓬勃发展,水上治安和交通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昨日,记者从市政府获悉,中山市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研究也提上日程。

据了解,中山港对外轮扩大开放已经得到国务院的批准,中山港全面从二类口岸升格为一类口岸,届时大量外轮将靠泊中山港,通过中山市口岸进出境的旅客量也会增加,预计将增加3倍以上。据统计,2014年经中山市口岸进出境旅客达123.5万人次,这也是中山口岸全年业务量连续12年突破百万人次大关。

旅客量预计将增加3倍

据了解,中山经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水上交通运输对中山经济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中山港现有中山港区、小榄港区、黄圃港区、马鞍港区和神湾港区,目前,中山市辖区有码头和临时装卸点136座,航道里程约1000km,沿海航道2条,通航里程46km。

近年来,中山临海临江产业蓬勃发展,广新海工、盛世游艇会、东升“十里堤岸”、翠亨新区锦绣海湾城等大型涉水项目陆续建成投产,辖区水上活动日趋频繁。

未来,随着港珠澳大桥主体施工的推进、深中通道开工建设、粤港澳游艇自由行的实施和中山港扩大对外轮开放等因素,中山市水上交通将愈加繁忙,水上险情事故的风险也将随之增加。更重要的是中山港对外轮扩大开放已经得到国务院的批准,中山港全面从二类口岸升格为一类口岸。

届时大量外轮将靠泊中山港,通过中山市口岸进出境的旅客量也会增加,预计将增加3倍以上,2014年经中山市口岸进出境旅客达123.5万人次,这也是中山口岸全年业务量连续12年突破百万人次大关,其中,外国人占20%,港澳台同胞占50%,内地居民占30%。

建议提升水上搜寻能力

中山海事部门认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山市辖区水上交通突发事件风险将呈上升态势,突发事件的类型也趋于复杂。但中山市河网地带的特点决定了水上交通突发事件防范的范围广,时效性差,难度大。

因此,迫切需要针对辖区水上交通突发事件的类型、影响因素、风险空间分布等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为降低水上交通突发事件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并有必要开展水上搜寻救助综合能力建设研究,打造与中山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上搜寻救助体系。

中山海事局建议市政府拨出专项资金35万元,委托具备专业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开展中山市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研究。研究总体考虑中山辖区水域情况、港口发展、船舶流量、辖区气象条件、通航安全环境和水资源保护等的要求,综合分析和评价中山辖区水上搜寻救助综合能力及其建设方案,全面提升水上搜寻救助综合能力。

文/广报记者潘斌

图/广报记者于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