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两山豆腐(精品豆腐连乡俗)

安吉两山豆腐(精品豆腐连乡俗)(1)

“樟村豆腐宏村酒”——这是数百年来黎川人对樟村豆腐和宏村水酒的赞美之词。豆腐的细腻润滑,米酒的色清醇香,凡品尝过的人评价只一个字‘好’!县有关文史学家都分别专门赋诗撰文予以赞颂。随着县城明清老街的开发,樟村豆腐,宏村水酒现都在这里开店,继承这两地特色,不至于失传。此樟宏二村的特色名产,声誉已久,享名在外。但人们在赞颂樟、宏两乡镇特色时,似乎忽略或遗忘亦或不知道还有后一句的接龙赞美词:“龙安的蕌子家家有”。

安吉两山豆腐(精品豆腐连乡俗)(2)

【蕌,又称大蕌。百合科葱属、能形成小鳞茎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系中国南方特有的稀缺蔬菜,与蒜葱等同属辛香类蔬菜。作2 年生栽培,以鳞茎人食,质地洁白,口感脆嫩,营养丰富 且具防暑、开胃、助消化等保健功效,常加工成盐渍、甜 酸蓖头出售。也是我县广大农村较普遍的一种疏菜,他种植于农历七八月份,收获于十月份以后,可菜地留藏,方便随吃随挖。】

安吉两山豆腐(精品豆腐连乡俗)(3)

解放前,樟村—宏村—黎川公路尚未开通,这两个乡镇的人物交通均以沿龙安河这条水旱路为主,龙安是一古镇,也是樟村河、宏村河的下游,更是樟宏两村对外的门户之一,龙安距宏村水旱路仅十来公里,人行往来十分方便。宏樟两地大部分生活物资、土特产都通过这条水路运输,和龙安交流往来频繁,可谓车马不离桥。龙安人民勤奋,土地肥沃,也可能是乡情因地制宜,有家家种植大蕌的习俗,以至形成一大特色和规模,既满足本县市场的需求,还加工成腌制品外销,成了当地经济产业支柱之一,同样声誉在外,与豆腐、水酒并排名列。所以有:“樟村豆腐宏村酒,龙安的蕌子家家有”的说法。(也有人曲解说藠子产于西城,暂不深究)

因三地位置相近,似一衣带水乡邻,三地人民友好,多有亲戚走动,商贸往来密切,但也夹杂着一些污浊风气。因此这两句赞美之词据传在历史上还引发一段匪夷的误传笑话:由于后一个蕌 [lěi],与表(省略一偏旁)。用樟、宏两地方言念有点谐音,可能有些人口齿读音不准,也可能有些人出于无聊讥笑,也或许有些人故意以此为谈资,误读为:“樟村豆腐宏村酒,龙安的X子家家有”。本来一句赞美地方特色之词,以讹传讹,成了破坏乡邻和睦团结的污辱之语,引起龙安乡民不满,有时甚至因此发生干戈。当然这只是个历史传说,不必考究。同为一水带邻又是本县乡里乡亲,没有理由因闲言碎语和无稽之谈阻碍樟村、宏村、龙安人世世代代和睦相处和友好往来,也同样不会影响龙安蕌的在外声誉。

安吉两山豆腐(精品豆腐连乡俗)(4)

樟村豆腐虽只是本地农家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谈不上高档,但其加工成型的程序,从普通到名气,从粗糙到精细,生产工艺一步步探索,从而超过其他同类产品,多年来仿佛披上一层神秘面纱以待行家解开。樟村豆腐的特色是白嫩如玉、口感细腻、润滑爽口。这自然与原材料和工艺有关。现在的大豆种植,过多施于化肥农药,环境污染,还有农民搞不清的所谓“转基因”,使得大豆质量明显下降。生产豆腐用水,自来水要净化,难免要加入漂白粉。种种原因,使得外地豆腐略为逊色。而樟村豆腐所用大豆一般为本地种植的豆子,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樟村人有种植田塍豆的作法,豆种名叫(八月黄),它种在梯田塍上,单行种植,上下通风,生长周期长,不施化肥农药,自然生长,收获的大豆先要整体捆绑一把一把晾晒在屋檐下以待自然晾干,再择晴好天脱毛壳。大豆颗粒饱满,无瘪子呈金黄色,且肉质脆嫩,是上等豆腐原料。在使用自来水之前,樟村全乡大大小小望天井有50口以上,望天井水出自地下,水质清凉无污染,另加配石膏,干豆子脱壳,石磨磨浆,游浆的火候等环节都是影响豆腐品质的关键因素,缺一不可。

安吉两山豆腐(精品豆腐连乡俗)(5)

安吉两山豆腐(精品豆腐连乡俗)(6)

小小豆腐,虽只是一道菜,却蕴藏着深厚的地方乡俗文化。不知列位是本地人还是其他异乡人?是否岀席过樟村的红白喜事筵宴?有没有这种体验?在樟村,属于红喜事,豆腐这道菜是绝不能入主菜上桌的(包括水豆腐,油豆腐),不管樟村豆腐对你多有诱惑,都要避之不及,似乎一种禁忌。反之,老人百年之后(对人逝世的尊称)的白喜事席宴上,无论如何必须要上豆腐这道菜,而且是两个豆腐碗(一个方油豆腐,一个三角白豆腐)不可缺少,成了不成文的规矩。为何如此,有人解释为“后福”。小时懞懂,怕逢白事,更怕大人带去出席这种白筵席,尽管那时贫穷,难得一餐佳肴口福,但一看到水煮白豆腐就有点心理反映,可能是小孩幼小心灵不适应吧。只要村上哪家有老人辞世(也称“过位”),大人就会说去吃XX人的烧豆腐。这种乡俗不知什么时候兴起?其中什么涵义,不得明解,但一直延续至今。

樟村的一些方言,称呼更是五花八门,许多禁忌之俗出于脱口气,图吉利,长彩之意。初一、十五或年节期间要多说吉利话,一些要形成反义词,“丑”说成是“齐整”,东西不够没有要说“多出”、“斯文点”。头上戴的帽子与方言中“冇子”谐音,要说“有子”、“有老”。婴儿养得胖要说丑得很、像猪样(故意把孩子,好生养)。畜禽的头与蛋要说成是“元宝”,猪舌叫“猪赚仂”,避免与做生意亏的方言‘折’同音。人死了要说“升天”、“归西”,“过位”,正月有人去世要说去“做新客了”。杀鸡鸭猪忌说“杀”字,应说放猪、放鸭。鸡称“双趐”,鸭称“家禽”。大年初一不宜倒垃圾要说“聚财”。大年初一当天提倡吃素,不过正月初六不能室内装修震动惊吓家神等等。

安吉两山豆腐(精品豆腐连乡俗)(7)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樟村作为一个几百年古镇,蕴藏了众多的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民风民俗。但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有些风俗已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替代,有些已成为历史。但不管怎样,地方文化作为一个地方的产物,需要传承,需要弘扬,需要精细,更需要创新。人的思想会变,但祖辈传下的忠孝节义,礼仪廉耻的宗旨不会变,尊长爱幼,扶贫济困的作为不能变。樟村地方文化作为中国千千万万乡村文化的一部分,也将融入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有似波澜壮阔的汹涌大海,滚滚向前,川流不息。

二0一七年四月于广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