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泽公园最新状况(迎泽公园预计国庆前后迎客)

迎泽公园最新状况(迎泽公园预计国庆前后迎客)(1)

迎泽阁建筑群施工现场。

去年7月起,有着58年建园史、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太原人美好回忆的迎泽公园,迎来投入资金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造,一时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改造进展如何?传说中的国庆节前后开门迎客能否实现?拆了的游乐场空间将会怎样利用?8月21日,本报记者前往改造中的迎泽公园进行探访。

下沉式的仿古建筑群、一色儿明清风的长廊亭榭、古色古香的“宫灯”长椅……经过一年的改造,迎泽公园换新颜、披绿衣,增添了望月阁、观澜阁等明清仿古建筑,让人眼前一亮。其中,新建的迎泽阁不负众望,将成为公园的新标志。据了解,预计迎泽公园于今年十一前后将全新亮相。

明清院落古典雅致 成公园新标志

“假山不在了,变成了一座塔……”迎泽公园改造以来,西北角一座拔地而起的仿古阁楼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

在迎泽公园改造前,要说公园的标志,一定是迎泽湖西北角的假山。改造后,人们走在迎泽大街上经过大南门路口处,会看到一座全新的高大仿古阁楼,这就是代替原有假山新建起的迎泽阁建筑群景观。

21日下午,记者从青年路上的东门入园,顺着晋商博物馆北侧的主园路步行,看到公园沿途路面铺设已经完工,相比以前更美观、平整。

记者经过北门来到西北角,这里便是迎泽阁建筑群的一个出入口。眼前,一座古典雅致的明清风格院落被围在了青砖高墙内。从外面看,与一般仿古院落别无他样,翻翘的蓝色琉璃瓦屋檐从四周的青砖高墙内透出头角,玲珑别致。墙内西北角上,是建筑群中最高的塔状阁楼,也是此建筑群的核心“迎泽阁”。

步入院中才发现这里别有洞天,非常宽敞,建筑设计新颖别致。一进门,是一座拱形廊桥,桥的两端是两座小凉亭。桥下是一个下凹区域,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水材料,待此建筑群建成之后,桥下将蓄水,水中栽植水生植物或养鱼,游客站在廊桥内可观赏水中美景。

廊桥背后,便是那座最引人注目的三层建筑迎泽阁,造型上属于重檐阁楼。整体看去,这座阁楼主体已经完工,安装了青色琉璃瓦、仿古的雕花木窗,檐角还悬挂着铁质风铃。今后,游客登上这座阁楼,可以一览公园全貌。

在迎泽阁的下方,建有明清风格的院落、亭子、长廊等建筑,共同构成了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景观。值得一提的是,迎泽阁的第一层延伸出一条仿古爬山廊,高低起伏、曲折而行,并将其两侧的院落连接在一起,走在爬山廊中,身处不同方位的游客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公园景色,别有情趣。

仿古长廊亭榭贯穿全园

与改造前相比,这里的绿化面积明显增大,园路两侧全部栽种了柏树等各类树种,一眼望去,郁郁葱葱。尽管户外艳阳高照,由于两侧高大乔木的遮挡,走在园路上无比清爽。

园路两侧,已经安装了不少路灯,也是仿古的“宫灯”样式。园路上每隔数十米,新安装了休息座椅,均为钢架结构、木质座面。

从迎泽阁建筑群出来,北门正对的迎泽湖岸边,是一处新建的仿古长廊,朱砂红的木质框架古色古香。不仅仅是这里,记者在园内漫步一周,发现这样的仿古建筑贯穿全园。公园内新建了多处类似的仿古长廊,游客歇脚纳凉的地方也更多。比如东门附近,原有的办公用房拆除后,如今也全部绿化,并新建了仿古长廊、亭子藤架以及门楼,配以蜿蜒曲折的小路,构成一处全新的景致。

另外,公园内原有的百米长廊也得到了修复,此前的木护栏很多已开裂,现在已全部更换,同样也是木质。在长廊中段,新建有一座3层的仿古塔状建筑,衔接起长廊的东西段与南北段。此长廊顶部,还铺装了琉璃瓦块。长廊的南侧是一个新建的戏台,为木结构建筑,戏台中央刻有“镜中花”3个字,也是仿古风格。据施工人员介绍,这里很可能是“梨园唱和”景观,今后戏迷们有了好去处。

南湖游乐场将打造新的建筑群

经过紧张施工,迎泽湖湖心岛上新建起一座5层的塔状景观建筑,最上方是金黄色的塔尖,造型颇为独特,此建筑叫望月阁,为明清风格。在望月阁东南角,也就是迎泽湖岸边也有一座仿古塔状建筑,名为观澜阁。站在这些不同的阁楼上,会欣赏到不同的公园景致。 记者了解到,公园一期的改造有望在国庆前后完成,随后还会实施二期工程。随着南湖游乐场的游乐设施拆除,二期改造现已开始。按照规划,这里将打造一处全新的建筑群,规模会超过西北角的迎泽阁建筑群。另外,结合地铁2号线建设,公园西门处也将全新规划,其中要增设不少停车位,方便游客。

○相关

迎泽公园因地理位置而得名

迎泽公园,于1957年6月正式开放,是太原市最大的公园,因位于古太原城迎泽门外而得名,面积达666900平方米,其中迎泽湖水面就占了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那么,在正式开放前,迎泽公园叫什么名字?为搞明白这个问题,记者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

据资料记载,话说在清朝光绪十二年夏末的一天,汾水暴涨,冲决了汾河沿岸的堤坝,暴雨停后,人们为了排出内涝积水,不得不凿开南侧的城墙,将洪水排出,而当时分洪的区域就选在了迎泽门(如今的大南门)外的荒地上。从此,迎泽门外就留下一个小湖泊。

但是,时间一长,原来的小湖泊变成了一片低洼的沼泽地和臭水沟,此后,还一度成为旧政府的刑场和坟地,平时臭气冲天、污水横流。据记载,直到解放前,迎泽公园一带还是大南门外的一片荒郊野滩。

直到1952年,太原市政府决定在迎泽大街南侧建设一个新公园。1954年,因为地处古太原迎泽门外,同迎泽大街、迎泽大桥一样,新公园被命名为迎泽公园。

经过连续几年的打造,1957年6月1日,在国际儿童节这天,迎泽公园正式售票对外开放,是当时全国少有的城市大型公园。

迎泽公园开放后,票价一再调整,直到2002年7月1日,按照太原市第十四次市长办公会议精神,迎泽公园正式免费开放。

本报记者 路丽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