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放弃关羽(刘备为什么没有一统江山)

刘备历来是历史类三国作者和读者们的比较偏爱的人物,因为在写三国志的陈寿和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的笔下,刘皇叔被塑造成东汉末年正义的代表,理想的化身,自强不息,虽然屡次被打倒,屡次又站起来,简直就是一个不死的小强。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关公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走麦城、刘备为关羽报仇而发动夷陵之战等等故事感动了千千万万善良的人们,但是,历史的真相,究竟是如何涅?

刘备为什么放弃关羽(刘备为什么没有一统江山)(1)

我的看法:关羽之死的幕后推手不是别人,正是满口仁义道德兄弟情深的刘大耳朵!

刘备先后两次占据徐州,都没有发展壮大起来,第一次是被吕布偷了,三兄弟投了曹操回来打吕布制造了白门楼的杯具,第二次是借拦截袁术的机会盗取了徐州,却被曹操轻松给灭了,关羽也沦为俘虏,张飞失散,他自己跑到袁绍那边投奔了明公袁绍。嘎嘎,关羽之死,就是在这时候种下的祸根。。。

大耳朵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投奔大耳朵,至此,刘备在荆州的基业初成规模,但是。。。危机仍然存在。。。

荆州钱粮,大半在江陵,周瑜和曹仁争夺南郡,主要战场就是南郡南部江陵陵的争夺,打到后来曹仁不是周瑜的对手,退走,南郡南部被东吴占领,于是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仁南郡太守,并把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作为他的奉邑,让他屯兵于治所江陵。。。南郡此时被一分为二,南郡北部是老曹家设立的襄阳郡,治所在襄阳城,南郡南部就是老孙家占的还叫南郡,治所在江陵,而刘大耳朵那时候表了刘琦当荆州刺史,可怜治所只能放在公安,就在江陵的对面,隔着一条长江。。。

隔着一条长江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刘大耳朵被边缘化了,曹方在襄樊一线,周瑜占据了中间的江陵一线,大耳朵跟曹操被隔离开咧,往好处说是有周瑜替他挡着曹军,往坏处说,不跟敌方接壤,没有了发展的空间,往北往东都是赤壁之战盟友孙权的地盘,而且实力还比大耳朵强,赤壁之战之后的东吴,孙权和周瑜的声望那叫一个猛,作为胜利者得到了曹操南下时大部分的辎重和军器,士气和实力那叫一个旺盛,那叫一个猛啊,此时以大耳朵的实力根本没有硬撼东吴的可能,危机时刻到来咧。。。

此刻的刘大耳朵,深刻的感受到了危机感,荆南四郡,只是一个放大版的新野,此刻的刘备,被圈养起来了。。。

当周围都是盟友的时候,对一个地方势力来说是最危险的时刻,因为失去了扩张和发展的空间,荆南四郡地广稀,而长江以北被刘表经营发展了20多年的南郡和襄樊地区那才是荆州最富庶的区域,但却分别被曹操和孙权占领,刘备此刻内心的惶恐,又有谁能知道?即使是荆南四郡,也是打着刘琦的旗号才收入囊中。。。下一步该怎么办?隆中对的战略要怎样才能实施下去?

被圈禁在地广人稀的荆南四郡,刘备日夜坐立不安,老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呀,于是建安14年,傀儡公子刘琦病死(毫无疑问大耳朵是幕后黑手,因为荆南四郡已经稳定了下来,再供着这么个荆州刺史后边的事情就不好办了),刘备自领荆州牧,眼看着刘备干掉了刘琦有点蠢蠢欲动的腔调,这时候周瑜替孙权出了个主意:和亲,把孙权的妹妹嫁给老年丧妻(甘夫人病故)的刘备,周郎妙计安天下,48岁的刘备娶了20多岁的孙尚香,这一年孙权自己也只有27岁。。。刘备做了东吴的女婿,福兮祸兮?

周瑜和孙权的如意算盘打的很好,把孙尚香嫁给刘备做了正妻,过个一年半载,生下一男半女,将来和平演变夺个嫡那完全是有可能滴,周瑜孙权们打的如意算盘,刘备的手下们也看的门清,诸葛亮庞统们这时候肯定是这么对刘备说的:主公,孙夫人跟你怎么恩爱都是你们俩口子自己床上的事情,不过可一定不能让孙夫人有了主公你的骨肉,更不能生下儿子,那可是性命交关的大事,一旦有了东吴的后代,那可就是主公您的催命符耶,到时候万一主公有个闪失,东吴就顺利成章的夺取了主公的基业,所以。。切忌切忌!

大耳贼焉能不知其中的厉害关系?所以你看他跟孙夫人蜜月里再怎么恩爱,防范措施那做的是一丝不苟,所以一直到建安16年刘备进川和孙夫人分开,两年时间里孙尚香怎么也没能怀上刘备的骨血,也就没有完成周瑜和孙权使美人计的终极目标,釜底抽薪让刘备的继承人变成东吴的后代,然后在寻机做掉刘备,拿下刘备的基业。

建安15年,被圈在荆南四郡的刘备,终于松了一口气,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的周瑜病逝于巴丘,背后是否有大耳朵下的黑手,目前史料不足,但是不得不看到这么一个奇怪的共同点,就是刘备的对手或者障碍或者部下,只要刘备不希望他们继续存在下去,那么往往这些人就会英年早逝,多为病故,自己阵营的刘琦是这样,东吴那边作为最让刘备忌惮的周瑜也是这样,我确信,背后有大耳贼黑手的影子。。。

周瑜之死,对当时的形势影响是巨大的,刘备这边,是松了一口气,压在脑门上的东吴柱石终于倒下了,曹操这边,也松了一口气,毕竟赤壁的阴影太大了,这回周瑜一挂,襄樊一线的曹军蠢蠢欲动,江陵一线的吴军则人心惶惶。。。本来周瑜挟赤壁余威,镇守在荆州江陵北拒曹军,南压刘备,这下形势上的均衡随着周瑜的逝世而被打破。。。毕竟周瑜是一个让曹刘双方都不得不低头的存在,而后周瑜时代,东吴尚没有足以能弥补真空的强力人物出现,孙权的头大了。。。。事实上孙权也松了一口气。。。

东吴方面,孙权选定的周瑜接班人是鲁肃,事实上,也只有鲁肃,这个鲁肃可不是三国演义中被妖魔化的老好人鲁肃,这个鲁肃可是日后压制得在荆州的关羽丝毫不敢动弹的鲁肃,这个鲁肃甚至敢在关羽面前演单刀会,不是演义中的关羽带着周仓来鲁肃这边单刀会,历史上是鲁肃单刀到关羽那边去大义凛然的骂了一通关羽上演了一次单刀会。。。

历史上的鲁肃智勇双全,本领和见识都是非凡之选,隆中对的策略,最早类似的建议是鲁肃向孙权提出来的,而且鲁肃不玩虚的,不说匡扶汉室那一套虚词,直接建议孙权扫平天下成就王霸之业,这也是最对孙权胃口的,说实话,孙权喜欢鲁肃多过喜欢周瑜,尊重鲁肃多过尊重周瑜,鲁肃要辅佐的是孙权成就帝业,周瑜要干的是匡扶汉室,不是一个路子的人

刘备为什么放弃关羽(刘备为什么没有一统江山)(2)

所以周瑜死的时候,手下的部曲只有4000人,孙权对周瑜的防范和猜忌不是一点两点,不是一天两天,这也是周瑜英年早逝的原因之一,之二就是大耳朵的黑手!所以周瑜一死,孙权就任命鲁肃接替周瑜当了东吴大都督,接受周瑜的部曲和麾下诸将,镇守荆襄前线。。。

在对待刘备军事集团的立场上,鲁肃的想法是联刘抗曹,荆襄以前是刘表的地盘,荆襄集团的不少人才除去北投曹操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被大耳朵收拢归集在手下,像周瑜那样同时北拒曹军,南压刘备,就好像在玩火,总有一天形势会失控,因为刘备被圈在荆南无法发展,总有一天会铤而走险搞出事情来,而东吴在荆襄的统治本来就是事倍功半的事情,因为东吴跟荆州因为孙坚之死这个仇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得开的。于是鲁肃战略性的提出了“借荆州”给刘备!

孙权这个人,我始终觉得他格局太小,鲁肃提出的“借荆州”,其实一石数鸟,绝对称得上是大智慧大谋略,借荆州的第一个好处,是把虎狼之辈大耳朵,从荆南解放出来,直接推到襄樊一线的抗曹第一线,你刘备不是整天嚷嚷着匡扶汉室么,诺,曹贼就在北面许都离得不远,这下你可以去一展宏图匡复汉室去了,祸水北引,让刘备军事集团再次成为东吴的防火墙,让刘备的军事力量被牵制和消耗在荆襄抗曹第一线,免得刘备整天闹心不知道往那边发展。。。

借荆州的第二个好处,是告诉曹操,虽然你们最怕的周瑜挂掉了,但是现在我们东吴跟刘备集团结成了唇亡齿寒的盟友关系,你就不要再打着分化瓦解分而治之挑我们内讧然后你下来摘桃子了,大耳朵这样的不死小强,抗起曹来那是不用我们东吴动员滴!

借荆州的第三个好处就是:告诉刘大耳朵,周瑜在时念念不忘的进川收益州这个好事情,我们东吴现在放弃了,不去了,益州就交给你去收拾了,作为交换,等你刘大耳朵以后取了益州有了落脚之地,那么我们现在借给你的荆州,你要再还回来!。。。

所谓借荆州,其实借的是半个南郡,也就是南郡的江陵一线,荆襄九郡郡那是赤壁之后的叫法,赤壁之前的汉末荆襄一共七个郡,在赤壁之战后曹方占了南阳郡,和原南郡的樊城襄阳,孙方占了江夏郡和原南郡的江陵,刘备就是占了荆南四郡长沙桂阳武陵和零陵,曹方后来把自己手里的南阳郡和南郡襄樊一线重新划分了一下,新设了襄阳郡和南乡郡,这样才变成九郡。。。。借荆州之后到刘备得西川之前,曹方占有南阳郡,襄阳郡、南乡郡,孙方占有江夏郡,而刘备除了荆南四郡,还站有了南郡(其实是半个南郡,也就是江陵一线

借荆州之后,刘备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到襄樊一线去找曹军的不自在这是孙刘双方压根都不敢想的事情,在曹操还在世的时候,孙刘两方的力量加起来也就能采取个守势。尤其是荆州经过曹操下江南和赤壁大战伤了元气,要恢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所以大耳朵在得到了4个半郡的荆州之后,第一时间把目光转向了益州的刘璋。。。

刘备入川,引狼入室的是刘璋手下的张松、法正和孟达,这仨卖主求荣家伙告诉了我们什么呢,那就是叛徒最后都不会落得好下场,张松是因为在刘备放烟雾弹说要撤军回荆州的时候写信劝说刘备不要撤,结果被自己老哥告了密,然后被刘璋灭了全家,法正呢?刘备入川前后成为益州集团在刘备麾下的第一红人,法正在刘备取西川后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法正在取西川和夺汉中过程中起到的是军师和谋主的作用,所以刘备当了汉中王之后,又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这个人跟郭嘉一样有鬼谋,但是心胸比较狭窄,刘备拿下成都后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丫很是恣意妄为狂妄不可一世,有人找诸葛亮告状,诸葛亮只好说: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但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法正作为卖主求荣的叛徒,好日子在公元220年到了头,病故!时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不过是大耳朵为子孙除刺的再一次出手而已!叛徒都没有好下场,活的最久的孟达,虽然关羽死后通过叛蜀躲过了大耳朵的清洗,但最后仍然在再次叛魏的时候被司马懿剿灭。。。

刘备入川前后的人员安排,很值得玩味,关张赵云诸葛一个没带,全部留在荆州看家护院,军师带的是庞统,大将主要就是黄忠魏延,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分析主要原因如下:1、荆州是刘备戎马半生得来的根据地,昨为根基之地绝对不容有失,所以关张赵加诸葛这些心腹大将都留下确保荆州不失,2、刘备入川是打着帮助同宗刘璋对抗张鲁的橄榄枝进去的,加上内部有张松法正孟达三贱客做内应,取西川的难度在刘备看来并不大,没准就像一次郊游就搞定了,所以对困难的重视程度不够,3、庞统好不容易捞着一个独当一面给大耳朵当军师的机会,作为荆州集团的一员,庞统在刘备集团中资历尚浅,怕自己使唤不动关张赵等宿将,而黄忠魏延等归附大耳朵时日未久,功勋不著,容易掌控和操纵,也因为都同属荆州集团,必须得抱团建功固宠,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人事安排。。。打虎亲兄弟,上阵荆州兵。

刘备为什么放弃关羽(刘备为什么没有一统江山)(3)

是不是只有以上原因呢?我觉得还有第四个原因,庞统的小心思,其实大耳朵完全清楚,其实,大耳朵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考虑的呢?从涿郡起兵镇压黄巾开始,恩若兄弟的关张跟了刘备已经有20多个年头,屡立功勋不离不弃,关张在刘备集团的威望和亲信程度是无与伦比的,功高震主,过尤不及耶,如果刘备年轻个10岁20岁,那是一点问题么有,但是建安16年入川之时刘备已经50岁了,他必须为自己和阿斗的将来做打算了,关张的威望不可以再高了,能压制压制能打压打压,这才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思想。。。要尽快扶持荆州集团的将领用来平衡原从集团的压倒性优势是刘备重点考虑的方向。。。

历史上,大耳朵挂掉之后,阿斗被诸葛亮完全架空,只做了一个傀儡的小皇帝,诸葛在世之时,蜀汉军国大权一概掌于诸葛之手。。。如果大耳朵挂了而关张不死,诸葛亮还能完全掌控蜀汉的军国大权咩?诸葛是荆州集团的文臣之首,但是他的嫡系将领只有赵云,赵云在军中的影响力和掌控力完全不能和关张相比,赵云在长坂坡之时只是个卫队长的角色,关张都是独当一面的大将。。。

大耳朵留下关张赵云和诸葛镇守荆州,自己带着庞统黄忠魏延们入了川,留守的同学们中间,当时关羽的职位是襄阳太守(襄阳此时仍在曹方手中),荡寇将军,张飞的职位是宜都(南郡西边的几个地方)太守,征虏将军,赵云是牙门将军,曾短暂的领过桂阳太守,后改为留营司马(这个是赵云的老本行,可以算大本营警备队长),而我们可爱的诸葛之亮同学,只是一个小小的军师中郎将,都还不是将军,做的也只是在四郡督率粮草的干活。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刘备入川后是孔明同学领导着关张赵守卫着荆州,事实上是关张两人共同领导着留守军团,很可能是关羽驻守江陵,而张飞主要负责水军巡江,而赵云是看守着公安大本营和阿斗,监视着孙夫人和她的卫队们。。。。

建安16年刘备入川,建安17年张松被杀,刘备开始攻蜀,并调张飞赵云诸葛亮入川助战,留关羽独守荆州,期间刘备进军雒城,庞统在攻城时意外中箭身亡,年仅36岁,庞统之死,又一个英年早逝,背后有没有大耳朵的黑手,难说。。。

庞统其人,错不在长相,错在太恃才傲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人品和能力,跟法正很有一拼,不过法正毕竟是叛徒出身,所以在刘备面前相对还是比较小心谨慎,庞统却自持是荆州集团的元老之一,在刘备面前很是有点不知道大小轻重,刘备斩杨怀高沛后,挥兵直指成都,一路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地方都顺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在涪城,刘备大会将士,置酒作乐,志得意满。他乘着酒兴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庞统却说:“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时刘备已醉,怒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庞统起身而退。刘备马上后悔了,请他回来。庞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刘备,也不道歉,饮食自若。刘备说:“向者之论,阿谁为失?”庞统说:“君臣俱失”。。。后来裴松之评价刘备和庞统的这次争论说:“谋袭刘璋,计虽出于统,然违义成功,本由诡道,心既内疚,则欢情自戢,故闻备称乐之言,不觉率尔而对也。备酣宴失时,事同乐祸,自比武王,曾无愧色,此备有非而统无失。其言‘君臣皆失’,盖分谤之言耳。”

不要以为帝王的气量一直都有那么大,庞统在酒席之上当众顶撞刘备,按我的看法完全是借机发挥无理取闹,定西川是刘备集团的既定政策,刘备在取西川的过程中庞统也的确发挥了重要的参谋作用,但第一次小庞要搞鸿门宴而未成的时候,大耳朵已经开始警觉起来,刘备仁义为重的口号喊了20多年,慢慢把自己也忽悠进去了,所以大耳朵许自己对别人不仁,可不许自己手下的人对别人不仁,换句话说,刘备对手下类似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部下们天然就有一种警觉、猜忌和防范。。。

庞统在庆功宴上用冠冕堂皇的理由“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当面顶撞刘备,是个人都受不了,更何况心中有王霸之气的刘备,大耳朵心想,这家伙现在不过立了些须功劳就敢不把我放在眼里,将来阿斗们能镇得住他才怪。。。拉黑。。。我想,庞统的命运在那一刻就已经被决定了,后来所谓攻雒城,庞统中流矢亡。。。只能是一个悬案,谁听说过攻城的时候大小将领们没事而军师冲在前头被流矢射死的?背后还是大耳朵的黑手在行动。。。

刘备为什么放弃关羽(刘备为什么没有一统江山)(4)

庞统死了,谁最高兴?前方的法正最高兴,后方的诸葛亮最高兴,刘备虽然觉得自己下手有点早,但是毕竟自己已经50出头了,刺能早除一个是一个,将来不定有那么合适的机会了,庞统一挂,大耳朵就任命法正为谋主,继续进攻。。。而这时候张飞赵云诸葛亮们还在进川的路上。

关羽被留在了荆州独霸一方,这既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悲剧,一出悲喜剧就此上演,此时荆州的主力都被张飞赵云诸葛亮带走入川,荆州的力量其实已经被严重削弱,关羽已成为一个弃子和炮灰,关羽是伟大的战神和统帅,建安17年张飞赵云诸葛亮入川,建安24年关羽走麦城兵败身死,7年时间里,关羽和他的荆州军,让我想起隆美尔和他的非洲军团,用羸弱的肩膀扛起半壁江山,头上顶着曹操和他的百万大军,腰眼里还得防着东吴的偷袭,背后还插着糜芳傅士仁两根心腹之刺。。。关羽的日子过的艰难的紧。。。。。。

日子再难过也得过,后世有人说,关羽大意失荆州是因为关羽的骄傲使得他看不起孙权,拒绝了对方的联姻请求,才埋下了最后东吴背后下刀子偷袭荆州的因由,我觉得完全是胡说八道,当初孙权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关羽的主公刘备都改变不了双方骨子里生死竞争和潜在敌对的态势,孙权的儿子娶了关羽的女儿就能巩固加强双方的友谊从此安享太平没有后顾之忧?孙权当初嫁妹行的是美人计,孙权后来想跟关羽联姻施展的却是离间计!

不管是当初的美人计也好,还是后来的离间计也好,最终的目的就是釜底抽薪,如果关羽胆敢擅自跟对手联姻,第一个不放过他的就是大耳朵,统治着自己半壁江山的心腹大将,如果真的擅自跟潜在对手联姻,事实上半割据的关姓荆州还会有机会姓刘么?荆州还有必要姓刘么?

上一次的美人计,没有成功,这一次的离间计,不管联姻成功与否,离间计的效果是完全达到了,关羽当然不会看不透孙权玩的猫腻,可是他又能怎么办?万般无奈下的关羽除了扯书赶使,用最激烈的言词来撇清关系,来向大耳朵证明自己没有私心,不会背弃老大擅自结交友邦,他还能怎么做?悲哉关公。。。

建安19年,刘璋投降,大耳朵取得益州。建安二十年(215),孙权索要荆州不过,于是派吕蒙袭取荆南四郡,刘备率军五万下公安,后因曹操夺取了汉中令益州受到很大威胁,于是与孙权和解,割江夏、长沙、桂阳给孙权,留关羽镇守江陵和公安,刘备北上与曹操争夺汉中,关羽最后一次全身而退的机会失去了。。。在刘备集团中,我们伟大的战神关羽,被边缘化的留在了荆州圈禁了。。。

建安二十年起,关羽的荆州就只剩下南郡和零陵郡,主要的驻所就在江陵和公安,此刻领南郡太守的却是大耳朵的小舅子糜芳,守公安的是大耳朵任命的将军傅士仁,为什么关羽跟二人水火不容?因为这两人是大耳朵亲自安插的钉子,关羽心知肚明,才那么看不起这两条走狗。。。

看不起归看不起,但关羽还真就动不了这两个人,除非他决定和刘备彻底决裂,以关羽的忠义,刘备能做的事情,关羽是不会让自己去做的,向结义兄弟背后下刀子,关羽想都没有想过。。。

看不起归看不起,但关羽还真就动不了这两个人,除非他决定和刘备彻底决裂,以关羽的忠义,刘备能做的事情,关羽是不会让自己去做的,向结义兄弟背后下刀子,关羽想都没有想过。。。

关羽的北伐,不是出自刘备的指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和曹操的争夺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曹操也觉得自己时日无多,该是考虑儿子们接班的事情了,所以不得不退出汉中的争夺。夺得了汉中的大耳朵。在手下文武官员的拥戴下,自立为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年六月,刘备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荆州和益州的战略连接通道打通。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关羽,抓住战机,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

关羽犯了一生中最后一个错误,没有经过大耳朵的许可,擅自出兵配合东吴,大耳朵千怕万怕,就怕关羽被抗曹的同盟东吴给拉过去,怕什么来什么?不要以为东吴出兵攻曹,大耳朵也会出兵策应,想也不要想,大耳朵绝对会坐山观虎斗,本来西川和汉中就刚刚安定下来,巩固政权是第一位的,帮盟友出兵牵制对手那是属于喊口号可以,出力气休想的活,大耳朵没想到的是,关羽同学终于按捺不住,开始擅自配合友邦行动了,而且倾荆州全力北进。。。襄樊是这么容易打下来的么?

关羽擅自出兵北伐,标志着被在刘备集团被边缘化已久的关二爷的荆州军正式和大耳朵的益州汉中军的决裂,关羽犯了后来希特勒所犯的错误,两线作战,把自己后方的安全寄托在东吴是一个盟友的基础上,寄托在自己北伐是配合孙权进攻合肥的基础上,把安全寄托在沿江的烽火台和大耳朵的两个卧底身上,失败就不可避免,关羽么有想到的是,孙权早就向曹操投了降表,关羽以为曹操派人送来的孙权的投诚信是曹操在行驶反间计离间荆州和东吴的关系。。。关羽太大意了。。。。

孙权这厮,有很强的荆州情节,这丫老觉得不统一荆州,他就不配做孙坚的儿子,不配做江东的继承人,所以丫无时不刻没有在想着收回荆州,同时,对于关二和刘大耳朵的关系,孙权心知肚明,他之所以敢夺关羽的荆州,其实就是在赌刘备会坐视不理,放任自己消灭关羽,他并且在赌,假手东吴灭掉关羽的代价就是荆州全归东吴而刘大耳朵会承认这个既成事实。。。刘大耳朵有没有暗示过孙权可以这么干?难说,但是孙权以为自己已经心领神会却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关羽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樊城危在旦夕,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均降于关羽,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曹操感到威胁,一度准备迁都,被丞相司马司马懿及曹椽蒋济谏止。他们认为:“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

司马懿的眼光果然独到:“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孙权不乐意看到关羽北伐的成功,刘备又难道愿意么?关羽的功劳和威望越高,荆州军的实力越强大,刘备的心就越不安。。。

刘备为什么放弃关羽(刘备为什么没有一统江山)(5)

事实上,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关羽北伐失利,并不是因为后方被东吴偷袭,傅士仁在公安投降,糜芳在江陵投降,事实上关羽北伐失利,首先是在前线樊城被徐晃的援军打败,前线失败之后,后方无所可归,军队四散而去,这才酿成了后来走麦城的悲剧。。。

事实上,关羽在樊城被徐晃的援军击败后处于两难境地,直到确认江陵已经失手才全军撤退,而曹操下令不许追击,让关羽保留自己的有生力量回师去跟东吴吕蒙争夺江陵拼消耗,但是退军途中一方面军粮不济部队缺粮,一方面将士家眷都成了敌人的俘虏,军心四散,所以回师途中荆州军土崩瓦解,于禁的降军奔了曹方,荆州军投向东吴。。。关羽看不是路,派人向驻扎上庸的蜀将刘封、孟达求援,二人以以上庸新定为由,拒绝支援。关羽陷于进退失据,腹背受敌的困境,遂西走麦城。。。

善良的人们一直很奇怪,为什么关羽可以派人去上庸找刘封孟达搬救兵,而不是自己直接突围去上庸,事实上上庸的刘封和孟达,肩负的人任务和糜芳傅士仁一样的,都是受刘备的指示在监视和防范关羽,关羽怕兵败投上庸很可能被悄悄做掉,这才不敢亲自过去。。。。

至此,关羽之死的前因后果水落石出,刘大耳朵就是关羽之死的幕后推手,目的就是功高震主,易世后难以驾驭,为给阿斗除刺,刘备在自己的晚年清洗了大批功臣和部下,庞统、关羽、马良、糜竺、法正、刘巴、张飞、黄忠、马超等等等等,基本上除了诸葛亮一系的之外的嫡系和部下们被清洗一空,公元220年前后,蜀汉的将星谋臣们陨落了一大片。。。刘大耳朵就是这一切的幕后推手。(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