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两因素方差数据分析(科研实务交叉设计方差分析的SPSS操作)

一.问题与数据

表1为A、B两种闪烁液测定血浆中3H-cGMP的交叉试验结果。第1阶段1、3、4、7、9号用A测定,2、5、6、8、10号用B测定;第2阶段1、3、4、7、9号用B测定,2、5、6、8、10号用A测定,试对交叉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spss两因素方差数据分析(科研实务交叉设计方差分析的SPSS操作)(1)

二.分析问题

在医学统计中,欲将A、B两种处理先后施加于同一批实验对象,随机地使半数实验对象先接受A后接受B,而另一半实验对象则正好相反,即先接受B后接受A。由于两种处理在全部实验过程中交叉进行,这种设计称为交叉设计。在交叉设计中,A、B两处理先后以同等的机会出现在两个实验阶段中,固又称为两阶段交叉设计。在医学研究中交叉设计多用于止痛、镇静、降压等药物或治疗方法间疗效的比较。

三.SPSS操作

1.操作步骤

数据录入格式:

spss两因素方差数据分析(科研实务交叉设计方差分析的SPSS操作)(2)

spss两因素方差数据分析(科研实务交叉设计方差分析的SPSS操作)(3)

将数据放入因变量,将实验阶段和闪烁液类型放入固定因子,受试者编号放入随机因子。

spss两因素方差数据分析(科研实务交叉设计方差分析的SPSS操作)(4)

点击模型,出现如下对话框,选择定制,将实验阶段、闪烁液类型、受试者编号选入模型,构建项类型选择主效应。

spss两因素方差数据分析(科研实务交叉设计方差分析的SPSS操作)(5)

点击选项,出现如下对话框,选择描述统计和参数估计值。

spss两因素方差数据分析(科研实务交叉设计方差分析的SPSS操作)(6)

2.结果解读

spss两因素方差数据分析(科研实务交叉设计方差分析的SPSS操作)(7)

此操作主要分析主体间效应检验的结果,由结果可以看出:实验阶段的P值为0.014<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不同的实验阶段对结果测定是有影响的;闪烁液类型间的P值为0.080>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还不能认为两种闪烁液的测定结果有差别;受试者编号的显著性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各受试者的3H-cGMP值不同。交叉实验最主要的是观察A、B处理间的差别,不同阶段和受试者间通常是已知的控制因素。

四.知识拓展

该设计方法有很多优点,它不仅平衡了处理顺序的影响,还能把处理方法之间的差别、时间先后之间的差别以及实验对象之间的差别分开来分析。但是该设计有一个较为严格的限制条件:前一个实验阶段的处理效应不能持续作用到下一个实验阶段,因此,有必要在两个阶段之间设一个洗脱阶段,以消除残留效应的影响。#清风计划#

spss两因素方差数据分析(科研实务交叉设计方差分析的SPSS操作)(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