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是天才还是勤奋(运用勤奋来弥补学历的不足)

众所周知,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之父”、数学界泰斗级人物。其实,华罗庚的学历只有初中文凭;而且他还是个左腿残疾的人。那么,他是怎样克服这二大困难,从而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呢?

华罗庚是天才还是勤奋(运用勤奋来弥补学历的不足)(1)

华罗庚语录

答案:华罗庚是运用勤奋来弥补学历的不足,并用坚强的意志去战胜身体欠缺的。下面就与大家一起来分享华罗庚的成长历程。

一、贫困与瘟疫,二只拦路虎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家境非常普通,仅靠父亲经营着一个小杂货店,来维持着整个家的生计。后来的初中数学老师王维克慧眼识珠,发现了华罗庚具备数学天赋,让他从此爱上了数学,爱上了学习。

初中毕业后,华罗庚虽然考上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但是由于家里实在没有钱了。所以他只好退学在家帮着父亲看杂货店。因此,华罗庚的学历就定格在初中文凭了。

华罗庚人生道路上的第二只拦路虎,出现于1928年,当时一场流行性伤寒在苏南爆发、蔓延。只有18岁的华罗庚不幸被感染,医生甚至觉得华罗庚已经无药可治,好在半年之后,华罗庚挺了过来。

华罗庚是天才还是勤奋(运用勤奋来弥补学历的不足)(2)

华罗庚全家照。左起:妻子吴筱元、华光、华俊东、华顺、华陵、华罗庚

但是,因为在得病期间反复的用药、发烧,华罗庚的左腿落下了终身残疾。造成他在走路的时候要用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就这样,华罗庚遭遇了另外一只拦路虎-左腿残疾。

二.运用勤奋弥补学历不足

在第一位伯乐王维克老师的引领与帮助下,华罗庚下决心用自己的勤奋来弥补学历的不足。于是辍学之后,华罗庚没有忘记读书。当时他手里只有一本《大代数》和一本《解析几何》,为此他找到王维克老师借来一些教材,并用手抄了50页的微积分教材来学习。

华罗庚经常早早就起来,每次当邻居早上起来磨豆腐的时候,他早已点着油灯看好久书了。白天,他用所有的时间看书、研究数学题,甚至忘记问候客人。邻居们天天看他看一些奇怪的符号、画一些奇怪的符号,便都觉得这个孩子“疯了”。

就这样,在15岁到20岁的五年间,华罗庚用自己废寝忘食的自学,完成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有了扎实的基础,华罗庚开始了对疑难问题的探索。他将自己的论点和论证写成文章,向报纸杂志投稿。

华罗庚是天才还是勤奋(运用勤奋来弥补学历的不足)(3)

华罗庚名言

起先由于当时信息闭塞,无法获悉国外先进的数学研究进度,华罗庚提出的论题多是别人研究过的,所以发出稿件一直没被采纳。直到1930年,他的《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上海《科学》杂志收录,这篇论文为他开启了事业的腾飞之门。

这是因为,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看到了华罗庚这篇论文非常赏识,又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决定打破常规,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

这对华罗庚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清华园的图书馆对于他来说简直是天堂,那里既有先进、海量的数学书籍,又安静没有烦恼。他兴奋地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研究,为了方便阅读最前沿的资料,他又发挥了善于自学的特长,攻克了英语、日语、德语和法语多门外语关。

鉴于华罗庚的刻苦钻研与聪明才智,熊庆来主任与清华大学特别欣赏,让他在进入清华大学的短期内,连续三次破格升级,1931年,华罗庚先被提拔为数学系助理。

华罗庚是天才还是勤奋(运用勤奋来弥补学历的不足)(4)

数学家华罗庚

之后,潜心学术的华罗庚推出了更多的论文,其中有3篇被国外的科学杂志收录。1933年,23岁的华罗庚被聘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教,第二年,他又正式走上了讲台,成了数学系讲师。

只有初中学历竟然当上了国家著名大学的老师,华罗庚感触非常深刻,他也充分认识到:自学正是自己叩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之一;学历高低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才能,只有学到有用的知识就能品尝到学习的真谛。

在掌握了学习的窍门之后,华罗庚终于打败了“低学历”的拦路虎,迈开大步,在刻苦钻研数学的道路上奋勇前进了,而且创造了享誉海内外的卓越成就。

三、用坚强的意志战胜身体的欠缺

面对人生道路上的第二只拦路虎-身体残缺,华罗庚曾经用幽默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过:这是我在做“圆与切线的运动”。他还十分自信地说过:“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不仅这样想与说,他更用自己坚强的意志,来战胜身体的欠缺。

华罗庚是天才还是勤奋(运用勤奋来弥补学历的不足)(5)

1979年11月,法国南锡大学授予华罗庚荣誉博士学位

身体有残缺,不仅没有受到人们的歧视,反而照常得到国内知名大学教授们的赏识,这让华罗庚信心百倍,他下决心用自己坚强的意志来战胜身体欠缺,并且做出成绩来回报祖国与学者们。

由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引起了国际数学家们的注意。1936年,华罗庚在诺伯特维纳的推荐下前往剑桥大学深造,到了剑桥大学后,华罗庚便埋头于数学的学习研究中,当其他学生只选修一门课,他则同时选修了七八门课,每堂课都记录了一叠叠的笔记,写满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完成了20多篇论文。从此在国际上名声大噪。

随着华罗庚名气的增大,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多次邀请他留在国外发展。但是,在祖国怀抱中成长起来的华罗庚,没有忘本,他先后拒绝了英国剑桥大学与美国伊利诺大学的优厚待遇,分别于抗战爆发,以及新中国成立之际,毅然回到祖国,为祖国的科研事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时贫弱的祖国改变了华罗庚的努力方向,他对浩瀚深海兴致渐衰,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晚年的华罗庚推出的深奥研究减少,更多的是便于数学推广和应用的理论。他个人也亲身实践,到全国各地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以促进生产。

华罗庚是天才还是勤奋(运用勤奋来弥补学历的不足)(6)

华罗庚与其学生们

当人们担心华罗庚腿不方便,年龄又增大时,华罗庚却说:明年比今年一定大一岁,现在不去我以后绝对去不了了,我腿不好是老毛病,肯定一年不如一年;工程不懂我可以学。于是,在祖国的崇山峻岭中,都留下了华罗庚的足迹。

1975年,华罗庚患上了心肌梗塞,但是在治疗后,他依旧决定继续到全国各地推广双选法。当时,负责抢救的医生说,“如果抢救过来,他也最多活十年。”华罗庚说,“那我不希望死在家里,我要死在工作岗位中。”

1985年6月12日下午4时,华罗庚在东京大学向日本数学界作主题为《理论数学及其应用》的演讲,由于突发急性心肌梗塞,于当日晚上10时9分逝世。华老兑现了在工作岗位上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愿望。

总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运用勤奋来弥补学历的不足,用坚强的意志去战胜身体的欠缺。他的成功经历充分说明了:学历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实际能力与才智,只要勤奋努力,你就能获得成功;身体欠缺更不能否定一切,只需用坚强的意志去战胜,肯定会收获您意想不到的效果。

华罗庚是天才还是勤奋(运用勤奋来弥补学历的不足)(7)

江苏金坛华罗庚纪念馆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