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下江南的原因(乾隆六下江南都做了哪些大事)

乾隆六下江南的原因(乾隆六下江南都做了哪些大事)(1)

乾隆帝仿照其祖父康熙帝南下巡视的做法,分别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共6次下江南,每次行进的路线大致相仿,一般都要到江宁、苏州、扬州、杭州、海宁和嘉兴。乾隆帝六下江南的目的主要是:蠲赋恩赏、巡视河工、观民察吏、加恩士绅、培植士族、阅兵祭陵。

乾隆六下江南的原因(乾隆六下江南都做了哪些大事)(2)

每次南巡需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在乾隆帝南巡时,军机处及各部院都要有大臣随行,以便在行旅中处理朝政,乾隆帝下江南的主要活动内容是视察河工、海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勘察水情,兴修水利,关系到国泰民安之大局。乾隆帝每每亲临海塘,并与当地官吏探讨防洪杭涝的措施。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对江南士大夫、学子们多方笼络,竭力表现出对他们的关怀与厚爱。江南不仅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也是反清思潮的中心,江南地区的政局稳定,对清廷的统治意义重大。当然南巡还有一项不可忽略的内容是观山游水愉悦性情。江南秀美的水乡,奇巧的园林对出生在北方的乾隆帝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乾隆帝把下江南视为与平定西北边疆同等重要的平生大事,自言:“予临御六十年,凡举两大事:一曰西师,一曰南巡。”南巡虽然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且助长了社会上浮华之风。但对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沟通南北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乾隆六下江南的原因(乾隆六下江南都做了哪些大事)(3)

此书120卷,分为恩编、天章、河防、海塘、祀典、褒赏、阅武、程途、名胜等诸门。该书详细记载了乾隆十六年至三十年间,乾隆帝四次南巡的有关情况。它是一部图文并茂的重要文献,有助于我们了解乾隆帝南巡的路线、巡视的内容及其南巡的目的。

此卷将乾隆帝一行从京师出发至江浙地区,南巡沿途所经过州县的城池、地形、地貌详加标示,具有较高的地理文献价值。

乾隆六下江南的原因(乾隆六下江南都做了哪些大事)(4)

此卷记载了乾隆帝南巡,经过直隶,山东,江南(江苏)、浙江四省所巡视的重要名胜古迹。

图为乾隆帝的南巡船队经过扬州和瓜洲以后,渡过长江,进入镇江府辖境,首先驻跸的地方在金山。这里云烟缥缈,令南巡的队伍流连忘返。

乾隆六下江南的原因(乾隆六下江南都做了哪些大事)(5)

历次南巡,乾隆帝都要在江宁、京口、杭州等地阅兵,其目的是要通过阅兵来炫耀武力,震慑四方。同时也希望通过阅兵活动对各地的军旅起到督促和整饬的作用。图绘阅武的项目之一,藤牌兵操练图。

乾隆六下江南的原因(乾隆六下江南都做了哪些大事)(6)

乾隆帝深谙儒家文治之道,通过宏扬儒学来建立“礼乐”兴隆的太平社会。乾隆帝南巡时多次到曲阜祭孔,至文庙行礼,并到书院临视,以示敬仰孔子,优礼学人,尊重中原文化传统。不仅如此,每年春,秋仲月他还要率众大臣在太学举行隆重的祭孔活动。

乾隆六下江南的原因(乾隆六下江南都做了哪些大事)(7)

历代帝王中以治河治水著称的,首推夏禹。乾隆帝南巡的目的之一便是视河治水。他为表示对治水之祖的敬重,只要一到杭州,就要渡钱塘江,到绍兴奠祭禹庙、禹陵。

这是《乾隆帝南巡图》第九卷描绘了乾隆帝南巡至浙江绍兴谒拜大禹宙的情景。

乾隆六下江南的原因(乾隆六下江南都做了哪些大事)(8)

此画卷表现的是乾隆帝一行南巡归来,自永定门经正阳门抵达紫禁城午门的景象。此时卤簿齐备,鼓乐大作,百官肃立迎于道路两侧。此为《乾隆帝南巡图》的第十二卷。

乾隆六下江南的原因(乾隆六下江南都做了哪些大事)(9)

总的来说,乾隆帝六下江南有得有失,有利有害。通过六巡,乾隆帝相当清楚地了解江南的官风民情,又大兴河工,广蠲赋税,礼遇致仕大臣,培植士子,宣扬了圣恩,对争取缙绅士民,安定江浙,保护百姓的身家性命财产,发展生产,丰富文化,创造和延续"大清全盛之势",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开支确实十分巨大,每次南巡,历时四五个月,随驾当差的官兵一般是3000名左右,约需用马6000匹和船四五百只,还有几千名役夫,用掉了上百万银两,还给民间带来了极大的骚扰。乾隆对此也很了解,他在四十九年的御制《南巡记》里,既讲述了"西师"、"南巡"两件大事成功的原因,又明确指出,不具备君主之"无欲"、扈驾人员之"守法"、官员之"奉公"、民人之"瞻觐亲切"这四个条件,不可言南巡。过了十几年,他对南巡的劳民伤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军机章京吴熊光说:"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将来皇帝南巡,而汝不阻止,必无以对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