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老街现状(瑞安文艺大叔从废墟里淘出200多块老门牌)

“我家以前就住在打绳巷”“那是我以前邻居家的门牌”“曾经充满童年记忆的地方都已拆掉了,想不到还能再看见这些老门牌”……近日,位于瑞安市玉海街道新街55号,一面挂满门牌的墙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了众多过往市民驻足细看、合影留念。

八十年代老街现状(瑞安文艺大叔从废墟里淘出200多块老门牌)(1)

墙上的106块门牌,因曾经所在的房屋拆迁改造,从瑞安地图上“消失”了。如今,这些“无家可归”的门牌有了新的安身之处,新主人是陈克勤。他花了5年时间,奔走于市区老房拆迁的废墟里,淘宝一样找寻被丢弃的门牌。在市民满满的回忆里,“消失”的门牌焕发出新的生命。

文艺大叔很怀旧

在废墟堆里淘门牌

52岁的陈克勤头戴一顶前进帽,颇有文艺气息,虽然经营着一家服装店,身上却没有商人气息。店铺外头地上摆着些陶陶罐罐、花花草草,让人以为这是一家卖古董的。店铺北面墙上的106块门牌,是他自己拿着锤子一块一块钉上去的。

八十年代老街现状(瑞安文艺大叔从废墟里淘出200多块老门牌)(2)

去年12月25日,陈克勤为了给他的服装店铺做点装饰,想到了一个点子:把自己收藏的门牌钉在木门板上,既有装饰效果,又有人文情怀。这些旧门牌中,多数“老家”位于刚拆迁不久的市区南门、西门河头一带,包括市心街、打绳巷、竹木街等,还有更早一些拆掉的将军路、十亩巷等。

“近几年,瑞安老城区大拆大建,很多巷子消失了,这些门牌也被丢弃。它们虽然失去了实际作用,但仍是社会变迁的见证,有历史价值。” 陈克勤说。

他爱好广泛,喜欢雕刻葫芦,养花种草,淘古旧器物,还收藏过邮票、古钱币。收藏门牌,大约始于5年前。他在拆迁的老房废墟里发现不少被丢弃的旧门牌,深感惋惜,便开始有意识地收集。

南门一带拆迁的时候,陈克勤多次去现场收集门牌,却被保安拦下,甚至被误认为是来捡废铜烂铁来做买卖的小商贩。保安劝他,里面有工程车正在作业,进去有危险。陈克勤就趁着保安吃饭或午休的时间溜进去,淘得不亦乐乎。

除了目前展示出来的106块,陈克勤的店铺仓库里还有一箱及一大摞的门牌,还有100多块,其中“竹木街115号”是著名画家施美生故居的门牌。

市民点赞“门牌墙”

街区改造工程也要留下它

“我在装钉的时候,就有感兴趣的市民来围观了。”陈克勤想不到,这面旧门牌展示墙会如此受欢迎,每天有好几拨人潮围观评论。最让他开心的是,几天前,一对经过此处的母女无意中在这里找到了曾经是自家老宅的门牌。

八十年代老街现状(瑞安文艺大叔从废墟里淘出200多块老门牌)(3)

母女俩和自家的老门牌合影

“就是这块。”陈克勤指着“解放中路252号”说,“母女俩发现这块门牌后,超激动,相拥跳跃,还和它合影。”当时在场的陈克勤,深深感受到了这种“重逢”的喜悦。

陈克勤说,自从展示出这些门牌后,不少市民主动提出要将自家的旧门牌“献”出来。一位拆迁户老伯看到这面展示墙后,次日就将自家“邮电北路47号”门牌送过来。也有市民看到自家的旧门牌被展览出来,后悔自己丢掉了“传家宝”。更多的市民纷纷为陈克勤竖起大拇指:“你为瑞安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八十年代老街现状(瑞安文艺大叔从废墟里淘出200多块老门牌)(4)

市民看到熟悉的门牌很高兴

“不管怎样,大家都很开心,看到这些熟悉的门牌,哪怕是陌生人也会颇有感触地交流起来。”陈克勤说。

这面“门牌墙”也得到了会文里历史街区改造提升工程项目负责方的赞赏。“这些曾来自于真实生活的老门牌显得很有味道,为街区增添了怀旧的感觉。”工程方负责人孙虎告诉记者,他们已经计划为这个“门牌墙”做一个牌匾,叫“老城记忆”。

瑞安门牌历史悠久

目前有57个地名受保护

陈克勤制作的“门牌墙”,让不少市民想要探究瑞安门牌的起源,经历了哪些发展。

“据我所知,瑞安在上世纪20年代就已经有门牌了。”市地名服务中心主任张健告诉记者,目前,瑞安并没有和门牌相关的记载与调查资料。从留存的相关实物来看,瑞安最早使用的门牌材质是搪瓷,后来改成铝制,近些年的门牌基本采用的是蓄光复合材料,夜间也能看见。从陈克勤制作的这块“门牌墙”来看,其中有些门牌是官方发放的,有些属于民间制作的。

据了解,瑞安的地名工作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1983年,成立瑞安县地名委员会。随后,瑞安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2014年,瑞安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

去年,由市民政局编纂的《瑞安市地名志》出版。这是继1988年瑞安市地名委员会编纂《瑞安市地名志》后又一部正式出版的具有工具书性质的地名志。新版《瑞安市地名志》以瑞安2016年行政区域为范围,全面系统地记载瑞安地名资料。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老城改造、新城建设、道路开辟等,曾经的旧街小巷逐渐消失。但在近年来,地名保护工作越来越受重视。2016年,温州市民政局、规划局、住建委、文广新局、旅游局五部门联合下发《温州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首次启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是要让那些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地名得以保留。

比如,东起会文里、西至汇头街的水心街,由于宋宝文阁学士、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字水心)1150年诞生于此,故名水心街。张健说,像这些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地名,确实需要好好保护。

截至目前,水心街、会文里、丰湖街、万松路等57个地名被列入温州地名文化遗产名录。这些地名一旦被列入“保护名录”,一般不得更名。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由市地名服务中心策划的瑞安地名文化展厅,将布置在民政局一楼大厅,不仅展出瑞安的老门牌,还包括地名的来历、地名沿革等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