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豹路虎最耐用的车(但为何捷豹路虎却稳坐豪车第四)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所以捷豹路虎没有理由不让中国成为捷豹路虎全球市场的第一。”捷豹路虎全球首席执行官施韦德曾对中国媒体谈及“中国任务”,全面落地“中国战略”时表示,将有更多的车型走上国产化的道路。

捷豹路虎最耐用的车(但为何捷豹路虎却稳坐豪车第四)(1)

作为早已把中国市场列为第一大市场的捷豹路虎,通过目前3款车型的国产,得到了充足的回报。这个回报,不仅是捷豹路虎斩获了119,048辆的2016年年销量和31%的增长速度,更是以2000余辆的优势,打压了前几个月势头甚猛欲反超的凯迪拉克,同时力压雷克萨斯和沃尔沃,继续稳居豪华车第四的位置,支撑起了捷豹路虎在整个豪华汽车品牌中的地位。

就在捷豹路虎公布全球销量的第二天,乘联会发布了2016年全年汽车的销售情况,数据显示,过去的一年,SUV市场一枝独秀,以同比43.6%的增速领涨细分市场,成为2016年中国汽车销量走高的关键因素,包括奔驰和凯迪拉克在内的豪华汽车品牌,其超高的增速也主要得益于旗下导入的SUV车型。

把时间倒回到2015年,捷豹路虎在中国的表现却是另外一番景象。2015年2月1日,奇瑞捷豹路虎首款国产车型揽胜极光上市,掀开了捷豹路虎国产的序幕。然而这一年受经济下滑、车市寒冬以及部分车型定价过高等不利因素影响,捷豹路虎在华销量出现了负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捷豹路虎依然在揽胜极光上市8个月后,迅速导入第二款国产车SUV车型发现神行,形成了“双SUV”的产品布局,激活奇瑞捷豹路虎这家年轻的合资汽车公司。

进入到2016年,在两款国产SUV的齐心努力下,捷豹路虎迅速发力,依托“中国制造”进展神速。到2016年上半年,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9%,达53,157辆。其中,国产路虎揽胜极光及国产路虎发现神行成为销售主力,发现神行上半年累计销量更是达到了17,000辆。

当然,捷豹路虎并不满足于此,去年8月29日,奇瑞捷豹路虎第三款国产车型XFL上市,这也是捷豹品牌导入中国国产的首款轿车产品,喊出的“ABB J”口号的潜台词“路人皆知”,XFL除了在细分市场冲击ABB德系竞品之外,同样还肩负着帮助捷豹路虎在第四名之争中击退雷克萨斯其他竞争对手的重任。

捷豹路虎最耐用的车(但为何捷豹路虎却稳坐豪车第四)(2)

得益于国产车型不断地推出,以及国产根据今年2月份以来捷豹路虎公布的数据显示,捷豹路虎销售新车的国产化率都保持在40%以上,甚至更有6个月超过了50%,国产化车型销量占比最高达到了55.24%。可见,国产化率的提高,让捷豹路虎强劲复苏,重新回到了增长的轨道上。

实际上,“得国产者,得天下”,这几乎成为了豪华车之间竞争的不二法则。从国产车销售比例最高达90%以上的奥迪,到现在发展势头甚猛,国产车销售比例超过5成的捷豹路虎,都在不断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国产化程度。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国产化之后价格更加亲民,部分中级车用户也开始转投高档车的“怀抱”;另一方面,豪华品牌国产化之后,外观更加运动时尚、轴距更长、功能更多样,迎合了当下消费者的需求。

捷豹路虎最耐用的车(但为何捷豹路虎却稳坐豪车第四)(3)

更重要的是,国产国产化还可以扩大产能,带动服务网点建设,加快车企的市场反应速度,抢占市场先机,也是迅速扩大并巩固市场份额的关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曾表示,国产化是豪华品牌抢占市场不得不采取的策略,也是拓宽中国市场的必然趋势。

从今年起到2020年,奇瑞捷豹路虎计划每年至少推出一款新车型。基于此,奇瑞捷豹路虎也启动了二期产能扩建项目,新增7万辆年产能,带来超过50%的年产能增长,同时现有工厂设施也将实施新建及扩建——新建总装二车间及扩建焊装车间等,为其承诺的至2020年之前每年向中国市场导入一款全新车型以及未来的销量增长打下基础。通过产能扩建,引进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高端制造设备,将有助于把捷豹路虎在高档乘用车领域的先进技术带到中国,为中国汽车产业升级做出贡献,坚实支撑企业的未来业务发展。

捷豹路虎最耐用的车(但为何捷豹路虎却稳坐豪车第四)(4)

而在生产环节上,奇瑞捷豹路虎一直秉承全球品质,同时坚持共享价值的理念,保持可持续发展。”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陈雪峰表示,产品力是关键,这将是捷豹路虎在中国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砝码。

自2012年11月份正式成立以来,奇瑞捷豹路虎仅仅四年时间,完成了从项目获批到跻身主流豪华车销量阵营的大步跨越,以后来居上的姿态,成为一众在华合资公司中的佼佼者。

文/杜余鑫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