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级经济特区在哪里 从此无阻隔告别二线关特区更敞亮

每周末,梅林坳绿道是许多深圳人健身休闲的去处,古朴的石板路,藤蔓随处攀沿,鲜花四季交替开放,令人心旷神怡跟随着绿道,一道已经残损的铁丝网绵延不断,成为不少摄影爱好者取景的地点,而一些年轻人和小朋友则疑惑:“这是个什么网?”,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第四级经济特区在哪里 从此无阻隔告别二线关特区更敞亮?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第四级经济特区在哪里 从此无阻隔告别二线关特区更敞亮

第四级经济特区在哪里 从此无阻隔告别二线关特区更敞亮

每周末,梅林坳绿道是许多深圳人健身休闲的去处,古朴的石板路,藤蔓随处攀沿,鲜花四季交替开放,令人心旷神怡。跟随着绿道,一道已经残损的铁丝网绵延不断,成为不少摄影爱好者取景的地点,而一些年轻人和小朋友则疑惑:“这是个什么网?”

来深圳时日稍久的人们就知道,这张边防铁丝网,是人们曾经的特区记忆——“二线关”的遗迹。与梅林二线关一样,深圳不少二线关边防线如今已经是市民周末郊野行走的惬意绿道。曾将深圳分割为关内关外的这道关卡,随着特区的深入改革与扩容,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成为特区早期发展的见证。

二线关构成最初的深圳记忆

1983年,深圳经济特区与非特区之间建起了一道84.6公里长的特区管理线。外地人员需办理“特区通行证”,才可以进入特区。这条管理线就是人们口中的“二线”。

二线关,也成为了那个年代许多人对深圳最初的记忆。

1986年夏天,38岁的江西抚州人詹兆强踏上了南下的列车,然而一道2.8米高的二线把他挡在了深圳经济特区外。他在关外等了两天,才跟随一个卖菜的菜农进了关。

很长一段时间里,关内和关外是两个世界。“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去市内逛逛街。”上世纪90年代来到宝安当老师的赵咏告诉记者。关内意味着整洁、安全、繁华,有众多的演出和时尚活动。

“进关”需要带齐身份证和边防证等证件。赵咏当时就职于一所广东香港人子弟学校,周末老师会领着学生从宝安到香港,路上经过白芒关,全部人都要下车到检查站接受检查。后来,检查比较宽松了,学生们可以留在车上,由工作人员上车检查证件。再后来,对边防证的检查都取消了,二线关内外可以随意通行。

从2003年起,“边防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2015年6月,深圳启动二线关口交通改善和环境提升工程,设立在“二线”上的车检通道等设施开始陆续拆除。2018年1月15日,国务院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深圳二线关正式成为历史。

建议打造二线关博物馆

二线关见证了许多新深圳人融入特区的奋斗历程。进了关之后,詹兆强成为了深圳大学的夜读生。从深大毕业那年,恰逢深圳开始发行股票,詹兆强则开始卖起了报纸,成为中国用专车零售报纸的第一人。“来了,就是深圳人”,他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深圳梦。

而二线关内外的差距,也随着城市的高速均衡发展不断被缩小。

深圳方志馆馆长、史志办巡视员黄玲1985年来到深圳,在她的记忆中,当时的深圳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不分关内关外。“我一来深圳就赶上了宝安新县城的建设,这种建设是有序的、成规模的,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赵咏也不再一心想着进城区逛街,宝安区的面貌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现在所在的光明区也正在高规格地规划新一轮城区建设。在她看来,现在原关内外地区差别已经不大。

虽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二线关的故事并没有被遗忘。“二线关是具有鲜明深圳特色的历史文物,是深圳作为移民城市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来越包容的见证,深圳应当规划建设一座二线关历史博物馆,记录下这段历史。”黄玲说,她同时希望能够启动二线关的相关口述历史整理工作,为城市留下宝贵的记忆。来源:深圳新闻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