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谁提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在中国文化中,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关于孝的理解,有一句话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并且每个人都自认为很懂这句话的意思,那就是“不孝有三种,其中没有后代来传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其实,这句出自《孟子》的话,它的原意并不是这样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谁提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1)

《孟子 离娄上》中,全文是这样的:“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将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呢?在远古时期,尧对舜观察了很久,认为舜很孝顺父母,长于耕作和制陶,在众人中很有威望,于是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当时舜的父母对舜很有偏见,几次要害死舜,于是舜结婚的时候也没有告诉父母。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谁提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2)

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

那到什么时候把“不孝有三”固定成为三种具体的行为,把“无后”解释为没有后代了呢?那是到了汉代,有个叫做赵歧的,写了本《十三经注》,他注释《孟子》时认为不孝有三种:

第一不孝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意思是对父母无条件地屈从,容忍他们做不义之事。家境贫穷,第二种不孝是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第三种不孝是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这里他把无后解释为了“不娶无子”,从此开始了两千多年的误解 。

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吓了一跳,我靠,竟然不当官就是不孝,那这个世界上得有多少不孝的人啊?其实,孔子说过:“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也就是说,人能够建功立业,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是每个人的追求,不是每个普通人能做到的(事实上很少有人做到)。我们要能做好“始于事亲”,也就是侍奉好父母,就可以说是孝了。

难道后来的儒家不知道《孟子》的原意吗?非也!他们知道,但就是不改,因为很多后世的道学家、某些“正人君子”要“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要找老婆,要找很多老婆,但嘴上绝不说“我有性欲,我有生理要求”,而是说“我娶她们只是要传宗接代哦,这可是孟子都说了的!”直到现在,那些包了小三的人不是有很多仍是这样为自己辩解的吗?靠,真虚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