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49中学生坠楼事件最新消息(从成都49中学生跳楼事件中)

关于最近成都49中学生跳楼事件,我想到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未来的社会文化里,或许应该加大力度去推崇“看心理医生、做心理咨询并不可耻,也不是怪人”这一观念,打消人们在这一点上的羞耻感,让更多人获得情绪自由。

前几天写了有严重睡眠问题的同学的故事,Ta不会求助于学校的辅导员,因为怕被辅导员怀疑自己有心理问题,连被我这个普通同学意外知道后也极力去解释自己没有心理问题,仅仅是睡眠问题而已。

你看,大家都怕被当成病人,尤其是陷入心理困境时,怕因此被视为一个怪人。由此大家也都在扮演着一个正常人,正常的标准是大众,“不正常”的一面全被自己藏起来。

成都49中学生坠楼事件最新消息(从成都49中学生跳楼事件中)(1)

作为一个微小的个体,我只能从自己很狭窄的视角去谈一谈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可能不具有代表性)

高校里基本都有心理咨询室,据我所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档期很满,一般都只能预约到下周。大多学生在面对自己的心理困境时可能都会有和那位同学一样的想法——不会选择求助老师,总觉得这件事很不光彩,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求助老师后就会被当成病人,可我明明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人啊,只是暂时遇到了靠我自己一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已。但在人群中生活就是这样,有的可以说成没的,没的也可以说成有的,真真假假,到最后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有病。大家都不想有这样的困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索性就不说了,自己想办法解决。

如果要改变这一点,我所能想到的首先是要加强老师的人文关怀,老师这个职位太重要了,不管是什么老师,其实都应该懂一些心理学知识,在遇到学生求助时,展露出接纳与爱,倾听而不评判,把对方视为一个鲜活的人,而不是一个有问题的人。

正因为在人世间有这么多复杂的情感,才有许多流芳百世的艺术作品,不是吗?那为什么还要歧视正在遭遇心理困境的人,Ta们也许深陷自己那方小小世界的泥淖之中,但只要悉心呵护,也会变成泥淖中一朵盛开的花,有一天Ta们终将走出那片泥淖,冰封的内心开始消融。

成都49中学生坠楼事件最新消息(从成都49中学生跳楼事件中)(2)

其次,加大力度传播关于接受心理咨询的新理念,提高社会对心理问题的宽容度与关怀度。心理问题的小苗刚萌发的状态就像是我们的心理得了一场小感冒,如果懂得求助,去做心理咨询,倾诉心声就可以痊愈,而如果因为担心别人知道自己在看心理医生后投来的目光选择置之不理,情绪没有及时得到梳理,郁积在心中,一旦爆发,便会有覆水难收之势。其中的关键是我们要先摒弃“正常人”这一大众概念,什么是正常的,什么又是不正常的?大家都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就是正常的吗?明白这一点后从而树立“遭遇心理困境并不可耻,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这一理念。

成都49中学生坠楼事件最新消息(从成都49中学生跳楼事件中)(3)

最后,不把任何一位心理咨询师当成自己的救命稻草,救命稻草永远是你自己。心理咨询师也是人,是人就有弱点、就有状态不好的时刻,我们需要明白虽然我们在求助于Ta,但Ta对我们的一些评价可能也不是那么到位,但Ta能听我说一会儿就已经很好了,Ta本没有义务要为我做这件事,我也不要当成理所当然。试想,也许你的心灵之河正趋于干涸,但能真真切切经历它的只有你自己,我们无法把自己所有细微的感情变化都告诉另一个人,这些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借助外力的情况下,能融化它的还是你自己。只要记得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就好。

漫漫长路,助人即助己。

表达能力有限,所能讲的就这么多,希望能对看到的人有启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