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个人理解(怀旧写实的基调下)

作者林海音说:我想我已经开始习惯不再有回忆的生活了,虽然在我内心深处,知道在远方一定有一个故乡,在那里,有失去而不可再得的乐园。

《城南旧事》是由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记录了她在北京城南6到13岁的童年故事。林海音一生文学作品丰富,获得过“终身成就奖”。可见她在文学上的造诣非同一般。而她极具个人代表的作品《城南旧事》,在1999年获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德文版获瑞士颁赠“蓝眼镜蛇奖”。

《城南旧事》讲述了英子和惠安馆疯女人秀贞、井窝边的妞儿、草堆中的厚嘴唇小偷男子、斜着嘴笑的兰姨娘、失儿丢女的宋妈、父亲之间的故事。每个故事看似独立,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林海音带着儿童纯真的眼睛,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见证了社会底层人物的人生遭遇。该书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真诚的手法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城南旧事个人理解(怀旧写实的基调下)(1)

林海音用平实的语言,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为读者描绘了20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的中国。时代的变迁下,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命运的束缚。悲欢离合间,英子也在不断地成长。在《城南旧事》里,作者用一种充满真挚的写实语言结构来展现其情感,体现了束缚与自由,天真与残酷,离别与成长的时代特征。

01、束缚与自由:封建礼教的束缚,女子地位低下、生存不易,却也拥有积极向上的自由之心

林海音笔下的秀贞、兰姨娘、宋妈,都是时代压迫下的女性。旧社会的封建思想就像一把枷锁,禁锢着她们的心。她们在时代的新旧更替之间,艰难地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在封建礼教背景下,秀贞却自主爱上了大学生思康,这本是被社会所不容。后来的未婚先孕,更是让她彻底失去了父母的支持。爱女刚出生,就被父母丢弃。这时候的秀贞彻底对这个世界失望了,所以她疯了。最后她虽然寻到爱女妞儿,却又双双被轧死在铁轨之下。

城南旧事个人理解(怀旧写实的基调下)(2)

兰姨娘三岁被母亲卖掉,一个人孤独长大了,后来嫁给了年老的丈夫做填房。在夫家,众人无视,兰姨娘根本毫无地位和尊严。离家之后,她来到林家和维新青年德先相恋。这样一个身世坎坷的女子,在乱世只能依附男人而活。

在林家一直勤劳淳朴的宋妈,但为了生存,照顾别人家的孩子,却换来了儿子溺水身亡,女儿被丈夫偷偷卖掉的悲惨结局。后来只能跟随丈夫回去,延续香火。

作者写下了在不同年龄段三个女人的悲哀。她们身上有着中国人身上独有的隐忍特质。在那个社会,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是曾阶段性的。封建时期的陋习,让女性处在挣扎的边缘。女性抗争过,无奈过,就连艰难追求的自由也被扼杀。作者字里行间,无不透露了对女性深深的同情。

城南旧事个人理解(怀旧写实的基调下)(3)

在我看来,作者以轻松活泼的语言,记录了她和秀贞、妞儿、兰姨娘、宋妈在一起的点滴。她们的遭遇并不美好,但是在英子心中,那些一起的时光却是极其美好的。作者也在探索未来女性的生存之路上,有了自己的思考。纵然命运之轮驶向未知的将来,但是女性依旧坚定地带着希望,坚持追求自己向往的自由之路。

02、天真和残酷:孩子的世界里是天真烂漫,成人世界里是残酷和艰难,两者的对立,营造了作品淡淡的哀愁

林海音以儿童的视角给大众呈现了一个真实又残酷的北京城南风貌。这里面有时代的推移,社会的蜕变,世事的沧桑。

英子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并没有被生计发过愁。父母也给予了她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家庭。她像一朵种在花盆里的花朵,漂亮又安全。英子的世界中,都是快乐和美好。

城南旧事个人理解(怀旧写实的基调下)(4)

就像她说的:哪个是疯子,哪个是傻子,哪个是骗子,哪个是贼子,我分也分不清。在我看来,孩子的世界都是天真,怎么能了解成人世界的残酷呢?当世人都对疯子秀贞,唯恐避之不及时,英子一点都不害怕。她还与秀贞交朋友,她告诉秀贞,她喜欢她。这是孩子内心世界的单纯。

秀贞是成人眼中的疯子,却是英子眼中痴心的可怜人。她看到秀贞日日夜夜思念着自己的爱人和女儿。这份对亲人爱人的牵挂,并没有因为神智不清而减弱一分。六岁的英子不懂封建礼教,但是她能看懂秀贞对自由的向往,对家的渴望和期待。这种真情才是儿童世界最弥足珍贵的。秀贞的离去,却教会了英子要深爱自己的家人和爱人。

秀贞教会了英子追求自由的爱情,而搬家后认识厚嘴唇的小偷教会了英子什么是家庭的责任。英子和年轻人相识在荒废的破草堆里。两个人没有年龄的鸿沟,一起成了朋友,约定一起去看海。但是后来英子才知道这个年轻人是小偷。一般人对小偷都是恨得很,英子却是心生怜悯的。生存不易的社会,年轻人为了供品学兼优的弟弟读书,走上了不归路。然而他最终也没能看到弟弟出息一天。他曾和小英子约定一起去看海,他也没有兑现。

城南旧事个人理解(怀旧写实的基调下)(5)

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秀贞追求自由恋爱,却没有得到该有的幸福。厚嘴唇年轻人只想供弟弟读书,却没有能力通过正常的途径。一个为了爱情成了疯子,一个为了生存成了小偷。她们都是中国旧社会下残酷成人世界的缩影。这种以小见大的叙述方式,更是让人在文字中感受到作者淡淡的哀愁。

03、离别与成长:英子在朋友的离别中看到了成人世界的悲苦,这迫使她长大,勇敢地直面这个世界

宫崎骏:我不知道离别的滋味是这样凄凉,我不知道说声再见要这么坚强。

惠安馆前的疯女人秀贞、被养父母虐待的妞儿、被迫成为小偷的年轻人、朝夕相伴的宋妈、身染肺病而逝去的慈父……他们都曾经是小英子童年里的朋友。每一次离别,都给英子一次心灵上的洗礼。

作家用平淡的语言将这一个个别离的故事娓娓道来。就像大海表面上看似波澜不惊,里面却蕴藏着惊涛骇浪。在读过以后,更让人心痛不已。

书里的英子是幸福的,她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然而,她的童年又是充满忧伤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父亲的突然离逝,她英子被迫与自己的童年告别。英子终于需要一个人直面成人世界的残酷。而她也在这幸福和悲伤的时光中变得坚强,在一次次离别中,学会了成长。

城南旧事个人理解(怀旧写实的基调下)(6)

04、英子的成长之路带给我几点人生的思考:

①长大了也要保持童心,勇敢地面对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

德国作家凯斯特纳在《开学致辞》中曾这样对家长和孩子们说:

"这个忠告你们要像记住古老的纪念碑上的格言那样,映入脑海,打入心坎;这就是不要忘怀你们的童年!只有长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保持童心的人,会在悲欢离合中看到人性的真善美。就像英子在秀贞身上看到了母性的光辉,在小偷身上看到了哥哥对弟弟的疼爱,在宋妈身上看到了勤劳朴实的美德,在父亲身上看到了乐于助人的精神……

时光在流逝,但是那些美好的品质和情感却会留下来。长大以后,我们看到了成人世界中人性的冷漠、生活的无奈、生存的不易。才发现,成长的路,走起来并不容易。我们一边往前走,一边回顾我们的童年。我们想念童年的无忧无虑和简单快乐。我们保持着童心长大,也就是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善意。

城南旧事个人理解(怀旧写实的基调下)(7)

②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年龄的增长,更在于是否有承担责任的勇气

英子作为林家的长女,每个人在离别之前对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该长大了。好像随着年龄增长,一个人就真的能长大一样。

而英子的长大,是建立在亲眼看到了成人世界的悲凉和无奈。并且在经历过一次次朋友离去以后,心智上发生了变化。她开始接受离别这个事实。英子在父亲去世后,主动承担起了家庭责任。她帮着母亲一起照顾弟弟妹妹。这就是长大后的世界,勇于承担的世界。

在我看来,有时候虽然我们年龄长了,但是却没有真正长大。社会上的“啃老族”、“巨婴”、“妈宝男”都是没有长大的一类人。他们只是在年龄上称为大人,但是他们没有应该具备的责任感。遇到事情,就是回避问题,没有直面问题的勇气。一个能承担起成人世界挫折的人,才是成熟的表现。

城南旧事个人理解(怀旧写实的基调下)(8)

③父母的爱,才是孩子童年的快乐源泉

英子从小就跟随着父母,没有一天离开过父母。英子的父亲辛勤工作,为英子提供了物质上基础。而且她的父亲时常收留爱国人士。这种身系国家的大义,更是塑造了英子身上的爱国之情。

英子的母亲将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给了英子一个舒适温暖的家。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英子。虽然父母后面还生了很多弟弟妹妹,但是他们对于英子的爱却没有少一丝一毫。

在我看来,一个家庭的美满和睦,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给予的温暖和爱,是让小英子保持纯真的主要因素。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大人们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去顾及孩子。他们宁愿将孩子交给补习班、特长班,也不愿意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但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时光一去不复返。现在给予孩子爱和温暖,就是给他们的未来带来无限的力量。

写在最后:

画家关维兴说:《城南旧事》之所以能够感动许多读者,关键在于写实的表达,以及其中恰到火候的真诚与温度。

再次翻看《城南旧事》这本书,我仍然被那个天真善良的英子深深吸引。我的脑海里,浮现了我的童年,带着青草的芳香。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就让我们唱一首《送别》,带着真诚和温度与那些逝去的时光告别。而那些美好的童年就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陪着我们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