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到底有多难(真的了解南开大学吗)

百年南开,巍巍而立,

诞生于风霜,涅槃于炮火,

历经百年,光彩依然。

昨天是南开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倒计时100天的日子,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

你,真的了解南开么?

南开大学到底有多难(真的了解南开大学吗)(1)

1

校名由来

The origin of the school name

学校与“南开”二字结缘始于1907年。1906年,天津乡贤郑菊如将自置城南空地十余亩慨然捐赠学校,经张伯苓交涉,换为电车公司附近这块俗称“南开洼”的地方。1907年初,学校由严宅迁入南开洼新址,同年秋举行新校舍落成会,便依地名之故,将校名改称“南开中学堂”,这是学校首次使用“南开”这个名字。1912年4月,按照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的规定,校名正式定为“南开学校”。

秉持教育救国的强烈信念,严修与张伯苓又分别于1919年、1923年、1928年共同开办了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抗战爆发前夕的1936年,张伯苓卓有远见地开办了重庆南渝中学(1938年更名为重庆南开中学),并于1938年接办自贡蜀光中学。由私塾至中学到大学,由开创而毁灭而继兴,到新中国成立前,南开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完整的系列学府,从南开系列学校走出的人拥有了一个共同的称号——“南开人”。

南开大学到底有多难(真的了解南开大学吗)(2)

2

“公能”校训

School motto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Dedication to Public Interests, Acquisition of All-round Capability, Aspiration for Progress with Each Passing Day.

据现有资料记载,1934年10月17日,张伯苓校长在南开学校建校30 周年庆祝会上正式宣布,南开以“允公允能”为校训。 “允公允能”的句式,出自《诗经·鲁颂》中的“允文允武”。“允公允能”意即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备。 1916年9月20日,张伯苓在修身班讲演中谈到:“进取之说自古有之,《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彼之所谓天行健者,乃指昼夜相承,春秋代继,无时或已,长此不息而言也。吾人读此,则进取精神自然得矣!”可将其视为“日新月异”的思想源头。

南开大学到底有多难(真的了解南开大学吗)(3)

1944年10月17日为南开学校40周年纪念日,张伯苓在《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一文中对校训作了具体阐释。他针对“愚、弱、贫、散、私”的社会时弊,指出:南开学校的教育,目的在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唯“公”故能化私,化散,爱护团体,有为公牺牲之精神;唯“能”故能去愚,去弱,团结合作,有为公服务之能力。允公允能,足以治民族之大病,造建国之人才。

南开大学到底有多难(真的了解南开大学吗)(4)

南开大学到底有多难(真的了解南开大学吗)(5)

3

校徽

School Badge

关于校徽的由来,记载着一段南开学校遭遇挫折而精神愈益奋励的历史1917年,天津遭遇特大水灾,南开学校亦未能幸免。在时任代理校长张彭春的亲自指挥和全校教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迁往东马路青年会,后迁至河北政法学校。张彭春在当年开学式上发表讲演:“学生之生存在精神,不在庐舍。我师生之精神永在,何往不可有为?岂庐舍淹没,遂能阻我之进步哉!”师生精神大为振奋。在寄宿求学的困难时期,每名南开学生胸前都佩戴着一枚纸制的紫白色临时校徽,时时提醒自己身为南开人更需磨炼意志、砥砺品行、发扬精神。此后,每年的9月23日,学校都要在饭厅里举行一次“水灾纪念会”。全体学生坐在饭桌前喝粥纪念,胸前都佩戴着印有“南开”二字的紫白色卡片,同当年那个一样,只是下面加印了一行小字:“民国六年水灾纪念”。

为纪念南开系列学校百年校庆,2004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启用了新的校徽。新校徽为双圆套八角星形,中间是“南开”篆书字样,文字四周是八角星状图像,内环上方为“NANKAI UNIVERSITY”,下方标示南开大学的建校时间“1919”。

南开大学校徽的核心图像为八角星形。八角星形由两个正方形叠加、结合而成,八个角皆为直角,分别指向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一是体现“方方正正做人”之意,二是体现南开人“面向四面八方,胸怀博大,广纳新知,锐意进取”之精神。八角星形方圆互动,融合东西,体现了南开大学“智圆行方”的入世哲学、“追求卓越”的立世哲学和“允公允能”的济世哲学。

南开大学到底有多难(真的了解南开大学吗)(6)

1917年早期校徽

2004年新校徽

南开大学到底有多难(真的了解南开大学吗)(7)

4

校色

School Color

南开大学的校色为 青莲紫,又名南开紫 。荷花因“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 亭物华”,而被誉为“ 花之君子 ”。宋人周敦颐的《爱莲说》,道出了荷花的君子品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马蹄湖荷花

南开大学到底有多难(真的了解南开大学吗)(8)

由于青莲紫体现了南开人温厚儒雅、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品格,蓬勃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气质和卓尔不群、特立独行的鲜明个性,一直为南开人所崇尚和喜爱,故将其作为南开校色,校徽、校旗等一些南开标识物均以之为色彩基调。新颁布的《南开大学章程》第84条对校色做出了明确规定。

5

校歌

School Song

南开校歌曲谱借鉴了西方一首经典民歌的曲调。据说这首古老的传统曲调,原名为“Lauriger Horatius”,19世纪被填上新词演化成德国民歌“O Tannenbaum”,后被作为圣诞歌曲传唱,英语译为“O Christmas Tree”。谱曲完成后,张伯苓便将词曲完整的南开校歌交由音乐教员孙润生审定、教唱。校歌歌词短小而精悍,曲调悠扬而激昂,“于聚会之时,千人合唱,以期神会而铸成南开真精神”。

南开大学到底有多难(真的了解南开大学吗)(9)

南开校歌歌词全文如下: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

美哉大仁,智勇真纯,

以铸以陶,文质彬彬。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南开校歌实际上就是南开精神的颂歌。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直接高唱出校歌的主题,指出我巍巍南开精神发源于九河下梢、钟灵毓秀的天津。

“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意为南开人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之精神犹如水流不息、骏马奔驰,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整句既是鼓舞南开人努力追求、奋发上进,也比喻南开教育事业不断进取、前途无量。

“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既是对南开精神实质的赞颂,又蕴含着南开教育的培养目标,大仁、大智、大勇、大美,真诚淳朴,儒雅谦和。由于南开校歌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和浓厚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学的校歌中独具魅力,近百年来传唱不衰,已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名歌佳曲。

南开大学到底有多难(真的了解南开大学吗)(10)

6

校钟

The History of School bell

它记载了日军侵华、炸毁南开、毁灭文明的惨痛历史,更彰显着南开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

1937年日军毁校之前,校园里曾有一口老校钟置于思源堂西侧,这口老校钟是德国克虏伯兵工厂铸造,原为德国送给李鸿章祝贺寿辰的纪念钟(一说德国皇帝赠送给清政府的礼物),铜钟钟面铸有整部《金刚经》,重达13000余斤,后李鸿章将此钟施于海光寺。

1900年,日军占领海光寺后,把这口钟转送给原英租界工部局,作为消防警钟悬挂在原维多利亚公园(今解放北园)。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英租界工部局才将大钟归还。 1930年,张伯苓校长见海光寺主持还俗,大钟废置可惜,与当局几番交涉后,将大钟移到南开大学作为校钟。

南开大学到底有多难(真的了解南开大学吗)(11)

30年代校钟

1937年7月29,日军轰炸南开大学,校钟与一批图书、仪器设备被日军掠走,从此下落不明。抗战胜利后,张伯苓校长曾致函中国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恳请其注意搜访抗战时期被日军掠走的南开校钟,但终无音讯。

1997年7月,在南开大学被侵华日军炸毁60周年之际,为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南开校友纷纷捐款,重铸校钟。校钟悬挂在铜铸钟型支架的横梁上,重逾3000公斤,高1.937米,寓意南开人牢记1937年日寇侵华毁校的国耻、校耻。钟的周边雕刻着60枚校徽图案,寓意南开遭受日军轰炸后60载的历程。钟与钟架衔接的钟钮两面是卢沟桥石狮造型,象征“七七”抗战烽火的历史见证。

南开大学到底有多难(真的了解南开大学吗)(12)

1997年重铸的校钟

百年南开弹指一瞬,那些创立的艰辛、烽火中的坚持,那些爱国的勇士、抗争的志士,那历经风雨形成的南开精神以及对新百年的展望,都时刻激励着每一个南开人奋勇直前。

编|赵双

转载|南开史学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