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为什么不吃蝗虫(古代被封神的蝗虫)

#创作挑战赛#

中国的美食天下第一,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是中国人不敢吃的。蝗虫,也叫蚂蚱,富含蛋白质,是一种不错的食材。来一盘油炸蚂蚱,两瓶啤酒,不要太惬意了。

古代人为什么不吃蝗虫(古代被封神的蝗虫)(1)

蝗虫说:我也是有尊严的好吧,凭啥就把俺当成了一盘菜。于是,有一群披着各种马甲的跳出来说:蝗虫是野生动物,中国人不应该吃野生动物,而且,此蝗虫已经变异了,由绿色的蚂蚱变成了黄色的蝗虫,有毒,吃不得!

一派胡说八道!

古代人为什么不吃蝗虫(古代被封神的蝗虫)(2)

古代发生过很多次蝗灾,现代也发生过很多次蝗灾,古代和现代以至到现今的蝗灾也都是因土黄色的蝗虫而起的,人家蝗虫自古以来都是穿着一身黄色衣服出门的好不好。

蝗虫爆发之时,遮天蔽日,犹如黑云压境,所过之处,寸草不生。百姓视蝗虫为虫界的王,它一身黄色盔甲,黄色可是皇家的颜色,于是有了蝗虫的称呼,蝗虫者,虫皇也。

古代人为什么不吃蝗虫(古代被封神的蝗虫)(3)

古人对蝗虫非常畏惧,认为一切的灾祸皆因人而起,蝗灾是上天降下的灾祸,以惩罚无德的世人。唯有祭祀或者祈祷方能消解上天的震怒,于是各地建起了许多蝗神庙,百姓争先祭拜。

直到出现了一位敢吃蝗虫的皇帝。历史记载: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duō)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成灾。

此事被唐朝史学家吴兢记入《贞观政要》,后被收录于《资治通鉴》。

古代人为什么不吃蝗虫(古代被封神的蝗虫)(4)

李世民不仅是位伟大的皇帝,也是历史上开吃蝗虫先河的第一人。他吃蝗虫的行为告诉世人,大家不要怕,这就是个虫子,是可以吃的。要破除迷信,敢于捕杀蝗虫抵抗灾害。

这就是蝗虫上了中国人餐桌的来由。吃蝗虫本身就是一种抗击灾难的态度!

时间来到716年,这一年中原地区爆发大面积蝗灾,百姓只知设祭膜拜,却不敢扑杀蝗虫。此时的皇帝是唐太宗的重孙李隆基。唐玄宗修德、祭拜、节欲等招数都用完了,还是无济于事。

古代人为什么不吃蝗虫(古代被封神的蝗虫)(5)

一代贤相姚崇上奏:秉彼蟊贼,付畀炎火。

姚崇提议用火烧死蝗虫,抵御蝗灾。然而破除迷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易实现的,虽然先皇李世民带头吃了蝗虫,但还是有一群人对蝗虫仍然心存畏惧,毕竟跪拜蝗虫很久了。姚崇的提议遭到了朝中许多当权者的反对,理由是这样做会得罪上天。

开元年间的唐玄宗还是有一番作为的,他支持了姚崇。朝廷下旨让当地的守军与百姓共同驱赶,为鼓励全天下百姓捕捉蝗虫,并上交给当地官府,规定捕蝗1斗,奖粮1斗,捕蝗1石,奖粮1石。很快,在军民官府的共同努力下,蝗虫被消灭了。

古代人民通过逐渐的摸索,找到了鸣金驱赶(灭蝗)法、捕击法、火烧法、沟坎深埋法、以及趁清晨蝗翅露湿难飞用纱网抄掠等等的办法。驱逐蝗虫的办法很多,但蝗虫的数量实在太庞大,如果百姓们不是众志成城,拿出打持久战、总体战的精神,根本就无法取得灭蝗的胜利。

古代人为什么不吃蝗虫(古代被封神的蝗虫)(6)

到了现代有了农药后,蝗灾大大减少了,但是还是偶尔会有发生。

2017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太保庄惊现大量蝗虫,密密麻麻,遮天蔽日。蝗虫如黑云一般盖入农民的庄稼地,数分钟不到,一片玉米地即被啃食一光。

农民们担心今年秋粮大幅减产影响收入,愁眉紧锁。然而,剧情突然反转,蝗虫居然可以卖钱,收购价高达每斤10元。一时间,农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全家老婆孩子齐上阵去捉蝗虫,夜里也不休息,挑灯夜战,整个峡山区灯火通明,就如过节一般。

古代人为什么不吃蝗虫(古代被封神的蝗虫)(7)

蝗虫民间俗称蚂蚱,富含蛋白质,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吃不完还可以做养鸡场、养鸭场、养猪场以及鱼塘的高蛋白饲料,全身都是宝。

中国人吃蝗虫吃的是个态度,既体现了中国人面对灾难时的聪明智慧,也体现了中国人的乐观豁达,展示的是中国人从古代起就有着抗击灾难保卫家园的大无畏精神。

古代人为什么不吃蝗虫(古代被封神的蝗虫)(8)

现在有些人骂中国人吃蝗虫,其实是用心险恶,其心可诛,当然被他们忽悠了的路人也挺蠢的,智商低,容易被忽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