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垃圾如何处理(湿垃圾三年增长七成)

不到三年半,总量增长七成,如此快的“成长”速度发生在上海的湿垃圾上。

今年以来,去除3月至7月受疫情影响因素,上海湿垃圾分出量达到9328吨/日。相比2019年上半年,上海湿垃圾日均分出量增长了70.8%。去年上半年,上海湿垃圾日收运量更是频频突破1万吨大关。

目前,上海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达8200吨/日,如果湿垃圾快速增长的趋势持续,将对现有处置环节造成较大压力。而对于寸土寸金的上海而言,新建采用传统技术的湿垃圾处置项目,将面临建设运营成本高、邻避效应等多道难题。

这种紧迫感加速了“破题者”落地的进度,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破题者”竟是一种19世纪在南美洲发现的昆虫——黑水虻。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今天(11月16日)从上海绿化市容部门获悉,一个可日均消纳50吨湿垃圾的生物处置项目已在上海城投老港基地试运行,目前日投料规模已达10吨,将逐步扩大产能,该项目的主角正是黑水虻。

“大胃王”不挑食和地

在上海城投老港基地内,记者隔着防护玻璃看到了充满未来感的智能化虫巢——上千只金属筐叠成的一幢幢“高楼”。

按照黑水虻不同的生长阶段,虫巢被分为三个主功能区。

上海城投老港基地管理有限公司规划建设中心主任马聪指着最靠近玻璃的一幢“小高层”:“这是孵化区,有22层,每层7排。每排3间房,是一个单元。”

城市湿垃圾如何处理(湿垃圾三年增长七成)(1)

上海城投老港基地内的虫巢 陈玺撼摄

马聪介绍称,每个单元会投放750公斤湿垃圾和75克黑水虻虫卵,它们将在温暖的环境中住上约三天,直到孵化出幼虫。

此时,智能系统发送指令给机械臂,将有幼虫的单元筐移至养殖区。在该区域,黑水虻幼虫将连续享用4天左右的盛宴,变得“脑满肠肥”。

最后,这些肥虫及所在单元筐被机械臂送进筛分区,经过振动筛、滚筒筛等设备的“挑选”,活虫和虫粪完全分离。

活虫进入烘干设备,变为重量不到鲜虫三分之一的虫干。虫粪经过灭菌程序,被单独收集起来。

在三个主功能区外,还设有繁殖区,经过挑选的成虫将在该区域完成传宗接代的重任,产下的虫卵是整个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据介绍,黑水虻由卵到卵的整个生命周期一般在35天左右。

“幼虫阶段是黑水虻摄食的唯一阶段,也是育肥它们和决定虫干等产品品质的关键阶段。”马聪表示,每批次黑水虻在各个功能区停留的时间并非一成不变,将视湿垃圾品质、环境温度、虫卵质量等多种条件来进行调整。

城市湿垃圾如何处理(湿垃圾三年增长七成)(2)

黑水虻幼虫 陈玺撼摄

未来生产线开足马力后,老港这个黑水虻工厂每天将有5000万条黑水虻幼虫“打工”,仅一天就能吃掉50吨湿垃圾。

“新的空间已经预留出来,将来看它们的表现,可将湿垃圾消纳能力扩大至450吨/日。”上海城投老港基地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曰丰表示,在投产前,公司详细考察了市场上现有的多种生物处置技术,最终相中黑水虻,是因为它们是不挑食的“大胃王”,最适合用来消纳上海的湿垃圾。

此外,黑水虻也不挑地方,而目前国内一些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普遍遭遇的难题就是落地难。

经过攻关,上海已形成标准的集约化黑水虻养殖模式,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房间可以同时养殖10层黑水虻。上海城投老港基地的虫巢就采用了集约式设计,高效利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是否“扰民”决定前途

去年10月,在中科院昆虫发育与进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内,记者第一次见到黑水虻。

孵化间内,几十个正方体状的纱网箱堆放在地上。透过白色的纱网,可以看到一群黑色的飞虫在活动。

走近观察,它们有点像黑色、瘦长的蜂类。在纱网底部,几个铺满麦麸的塑料盒内,黑水虻幼虫不断扭动,贪婪地吃着饲料。

城市湿垃圾如何处理(湿垃圾三年增长七成)(3)

实验室纱网箱内爬满了黑水虻 陈玺撼摄

中科院昆虫发育与进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勇平告诉记者,黑水虻是腐生性昆虫,因其繁殖迅速、食性广泛、饲养成本低等特点,已在全球作为资源昆虫得到广泛利用,与蝇蛆、黄粉虫、大麦虫等齐名,其幼虫更因富含营养物质,是很受欢迎的饲料,尤其在淡水鱼和禽类养殖领域。

说话间,一只“漏网”的黑水虻从办公室的绿萝上起飞,毫不留恋,直接朝窗外飞去。

“这是黑水虻的一大特点,不讨人厌。”黄勇平表示,虽然黑水虻幼虫与苍蝇的生活习性相似,但黑水虻成虫没有进入人类居室的习惯。

它们反倒和屎壳郎有类似的“爱好”——对室外的粪便、湿垃圾情有独钟。所以,繁殖期的成虫多见于农村的猪栏鸡舍,以及城市的垃圾桶、垃圾场、厕所等。

城市湿垃圾如何处理(湿垃圾三年增长七成)(4)

黑水虻成虫 陈玺撼摄

“不扰民”正是一种昆虫能否成为资源昆虫的决定性因素。

“湿垃圾项目必须考虑是否产生邻避效应。”黄勇平告诉记者,如果采用一种居民印象不好的昆虫,比如苍蝇、蟑螂等,作为处置湿垃圾的主力,那么即使它们再怎么“努力”,都难以得到周边居民的认可,还让人为昆虫外逃的可能性提心吊胆,害怕它们传播病毒或造成生态灾难。

黑水虻就不会造成这样的顾虑。“还没飞多远,就被鸟儿抢着吃了。就算飞远了,成虫也不会进食,其产卵也不直接产在食物中,几乎没有传播病原体的风险。”黄勇平说,有研究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能分泌抑制家蝇的物质,降低家蝇幼虫在黑水虻处理过的粪便中的成活率,有效控制野生家蝇种群,减少疾病的传播。

记者了解到,出于最审慎的考虑,中科院昆虫发育与进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正在研究黑水虻基因编辑技术,已获得残翅或显著增大的突变体,让黑水虻连“逃离”湿垃圾处置厂的能力都没有。上海城投老港基地的相关项目就引入了该技术。

城市湿垃圾如何处理(湿垃圾三年增长七成)(5)

黑水虻遗传操作平台成果 陈玺撼摄

让湿垃圾厂能“造血”

在湿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上,上海曾进行过很多次尝试,但最后往往难以持久,关键原因在于找不到高附加值出路。

比如,上海以枯枝落叶为主的园林废弃物可以成为有机介质,再返还到绿化用土中。

但目前,相关产品基本只能通过政府部门养护的公园绿地消纳,许多居民小区和企业范围内的绿化尚未纳入这个循环利用系统,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较为缺乏,导致相关企业规模上不去。

“黑水虻可以突破湿垃圾资源化利用价值不高的瓶颈。”吴曰丰表示,黑水虻鲜虫市场价值在三四千元/吨,是很受欢迎的活体鱼饲料;虫干是价值介于鱼粉和豆粕之间的水产饲料,大致价格在每吨5000元至9000元。

这种虫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脂肪、天然抗菌物质、甲壳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粉碎后可替代鱼粉,喂养家禽、鱼。相比国际上鱼粉上万元每吨的报价,黑水虻干虫粉有竞争力。

201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可食用昆虫:食物和饲料保障的未来前景》已将黑水虻列为世界范围内可替代传统畜禽蛋白饲料的来源之一。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开发成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宠物食品,每吨黑水虻虫干在海外市场的价格可达9000元至1.5万元。

哪怕是看似无用的虫粪,也是优质的有机肥原料,供应给有机肥厂商,也可以卖到数十元/吨。

城市湿垃圾如何处理(湿垃圾三年增长七成)(6)

陈玺撼摄

城市湿垃圾如何处理(湿垃圾三年增长七成)(7)

黑水虻虫粪 陈玺撼摄

从产品的价值来看,黑水虻是目前依靠市场机制来消纳湿垃圾的“最优解”之一。

此前,记者曾采访多个湿垃圾转化为土壤有机介质的项目,均因产品价值低而出现成本倒挂,没有政府部门给予相关补贴,难以为继。

黄勇平算了笔账,达到量产后,每10吨湿垃圾可以转换成2.5吨到3吨的黑水虻鲜虫。

假设上海产生的湿垃圾全部用来养殖黑水虻,每天可产生2300吨至2800吨黑水虻鲜虫,创造数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的市场价值,让湿垃圾厂有了强大的“造血”功能,健康地“独活”。

更重要的是,相比主流的厌氧消化工艺,相同量的湿垃圾用黑水虻处置的投入更低,且对环境的副作用也很小。

有资料显示,在广东省,采用厌氧消化工艺的湿垃圾处置项目建设费用约四五十万元/吨,运营费用约270元至300元/吨,而采用黑水虻处理工艺的项目,建设费用约10万元至35万元/吨,运营费用约90元/吨。

城市湿垃圾如何处理(湿垃圾三年增长七成)(8)

自2018年来,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试点利用黑水虻快速消解餐厨垃圾,转换为有机肥和高蛋白饲料 图片来源:新华社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陈玺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