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解释苦(在佛学中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苦”是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当年,释迦牟尼就是因为看见了“生、老、病、死”四种“苦”之后,才决定开始修行的。那么“苦”到底是什么意思?是说这个世界故意让我们受苦?还是说苦不苦跟人的修为有关,觉悟者是感觉不到苦的?比如有一个说法,是之所以觉得苦,是因为“执着”。如果你不那么执着,就不会那么苦。

佛学解释苦(在佛学中的意义)(1)

佛学解释苦(在佛学中的意义)(2)

佛学解释苦(在佛学中的意义)(3)

获取快乐是简单的,比如吃饭和谈恋爱都能让人愉悦。

快乐是短暂的,它不能持续很长时间。因为如果我们只做一次,就能获得持续的、长久的快乐,那就没有动力去做第二次了。所以,自然选择希望你重复去做一些事情。

对于前面这两个事实,大脑应该专注于第一点,而忽略第二点。如果大脑明确意识到“快乐是短暂的”,它可能就会放弃追求快乐,开始怀疑人生。

佛学解释苦(在佛学中的意义)(4)

也就是说,自然选择根本不在乎我们是否快乐,它只是把快乐当作诱饵,来使我们完成基因传播的目标。

从基因传播的角度来说,这当然是好事,但对个人来说,这个局面非常可悲。人的一生永远在追求,偶尔得到了,也只是短暂的快乐。

佛学解释苦(在佛学中的意义)(5)

佛学解释苦(在佛学中的意义)(6)

人难道不也是这样吗?在做某个事情之前,我们觉得做这件事会有多么快乐,可是真正做了之后,又感觉到很空虚。这就是苦,你永远都不会真正满足。所谓快乐,其实是个错觉。

佛学解释苦(在佛学中的意义)(7)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各种情绪其实是自然选择对我们思想的编码,让我们能对外部的环境做出一个“好坏”判断。如果做这件事对传播基因有利,你感到快乐,你下次就还会这么做。如果做这件事对传播基因有害,你就感到痛苦难受,你下次就不这么做了。而这些编码,是可能出错的。

佛学解释苦(在佛学中的意义)(8)

第一种错误是环境变了编码没变。比如我们看到甜的、高脂肪的食物会特别想吃,这个情绪在过去食物匮乏的时代可以让我们摄入更多的营养,对身体有利。可是现代社会食物非常丰富,再吃那么高脂高糖的食物只会损害身体。

佛学解释苦(在佛学中的意义)(9)

第二种错误叫作“假阳性”。比如说一个原始人在野外行走,他听见草丛里有声音,你说他应该怎么反应。这个声音有99%的可能性是风吹的,但是也有1%的可能性是草丛中有一只老虎。原始人会不会忽略小概率事件,继续往前走呢?当然不会。他的正确反应是管它是什么东西,先跑为上。

佛学解释苦(在佛学中的意义)(10)

这个对风吹草动害怕的情绪在原始社会很管用,但是在今天就会导致我们的各种焦虑。比如说,原始社会大家都是熟人,你给人的印象非常重要,被人看不起的滋味很难受。但今天我们更多的是面对陌生人,其实大多数人根本不在乎你是什么人,可是我们仍然特别关注自己给别人的印象。

佛学解释苦(在佛学中的意义)(11)

如此说来,我们的种种情绪中错觉实在太多了。我们以为能得到快乐,其实快乐非常短暂。我们对糖很有感情,但是糖吃多了对我们有害。我们整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其实都是瞎担心。所以佛说,人生充满了苦,而烦恼都是虚幻的东西。进化设定我们的快乐必须是短暂的,因此我们永远都不会满足,而这就是人生的“苦”。同时,进化设定我们的各种情绪并不能反映真实世界,所以烦恼可能是“空”的。

佛学解释苦(在佛学中的意义)(12)

既然“烦恼”和“苦”都是自然选择机制给我们的幻觉,那么应该如何应对,或者摆脱呢?冥想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那么“冥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就是我们第二部分要讲的内容。

当然,我们要说的“冥想”并不能囊括所有的“冥想”概念。冥想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派别。

佛学解释苦(在佛学中的意义)(13)

一个是禅宗 ,方法是思考一些公案,有时候搞些言语上的“机锋”,然后来个顿悟,比较适合诗人。还有一个是藏传佛教,方法主要是想象一些视觉意象,比较适合艺术家。而赖特练的是“内观”,简单来说,就是追求“正念”,比较适合心理学家。内观要求你做自己的观察者,体察自己的情绪是怎么回事儿,就好像一个心理学家在分析自己一样。现在在西方,尤其是知识分子中间,非常流行冥想,当然,内观冥想可不仅是为了休息,也不是陶冶情操,内观冥想的目标,是获得对事物的洞见,和个人真正的自由。

佛学解释苦(在佛学中的意义)(14)

冥想的形式非常简单。如果你追求仪式感,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弄个垫子坐在垫子上。具体什么姿势似乎没有太多要求,大概只要不睡着就行。第一步就是坐下,第二步,就是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别的什么都不想,一心一意地专注呼吸。所以,有时间多多冥想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