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亲自操刀冲锋(皇帝亲自操刀冲锋)

史上八大统一王朝,论武功当属大明第一,毕竟建国开始就能追着北方游牧骑兵吊打,将曾经傲视欧亚大陆的“黄金家族”蒙古铁骑暴揍。明朝初期,军事上的确厉害,不但猛将如云,士兵骁勇善战,连皇帝本人都血性十足,充满着战斗精神,这一点史上再也找不出第二个。秦皇、汉武,武功不错,但出师北伐都是用大将,而不是御驾亲征;李世民、忽必烈、康熙等也御驾亲征,但谁敢操刀亲自冲锋在第一线,与敌军展开肉搏战呢?御驾亲征,无一败绩,还亲在拿刀与敌军肉搏作战的,只有大明皇帝朱棣、武宗朱厚照。永乐年间,大明出征漠北:皇帝亲自操刀冲锋,斩杀数千蒙古重装骑兵,边关安宁数十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真乃雄壮也。


皇帝亲自操刀冲锋(皇帝亲自操刀冲锋)(1)

靠着北平800骑兵,朱棣硬是能在“靖难之役”中逆袭成功,从而取得主宰大明帝国的最高权力。朱棣继位不久,北方蒙古鞑靼部、瓦剌部等崛起,还试图恢复蒙古帝国之荣耀,再现“黄金家族”之辉煌。永乐八年(1410年)六月,朱棣御驾亲征,吊打以轻骑为主的鞑靼部本雅失里、阿鲁台,鞑靼部元气大伤;瓦剌部则乘机夺取地盘,扩充势力。瓦剌部,位于大明西北部,可以避开明朝“铁器封锁线”,从中亚、西亚一带购买铁器,与帖木儿帝国多有交集,所部骑兵以重装备为主,具有极为浓厚之中亚突厥风格。瓦剌骑兵,手持3到4米的长枪,骑士则披锁子甲,及部分布面铁甲,坐骑则披着厚重铠甲。当然,蒙古风也依然还保留着,佩戴弯刀、狼牙棒、弓箭等。不过,瓦剌骑兵主要靠长枪冲锋,利用重甲骑兵之冲击力,突破对方阵型,而后进行一边倒之屠杀。


皇帝亲自操刀冲锋(皇帝亲自操刀冲锋)(2)

相对于轻装鞑靼骑兵而言,瓦剌骑兵之冲击力、爆发力更强。此时,瓦剌在首领马哈木之率领下走向巅峰,所部骑兵三万余人,这不是小数目。要知道,雍正年间,大清西北最精锐的傅尔丹军团就是被3万多瓦剌(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骑兵团灭,吓得岳飞后裔岳钟琪在巴里坤不敢轻举妄动。所以,马哈木敢于挑战大明帝国,这3万余重装骑兵是最大之本钱。可惜,朱棣不是傅尔丹,更不是岳钟琪,马哈木不可能取得后世小策凌敦多布之巨大胜利,反而栽了跟头。朱棣,还是藩王时就两次带兵出征蒙古,将其一顿狂凑。再则,朱棣所学之兵法,基本上来自岳父大人徐达(大明第一将),既善于使用骑兵突击,更善于玩大规模阵地战。当然,朱棣还有拿手好戏,就是将沐英“三环火铳”进一步完善,创建史上第一支专业化之火器部队——神机营。


皇帝亲自操刀冲锋(皇帝亲自操刀冲锋)(3)

永乐十一年(1413年),马哈木侵犯鞑靼领地,并准备入侵大明,朱棣决定御驾亲征,收拾马哈木,维持蒙古各部之平衡。朱棣支持阿鲁台,马哈木自然非常恼火,扬言要灭掉明朝,恢复祖先荣耀。1414年,朱棣亲率重骑兵、轻骑兵、步兵、火器兵,共计10余万,号称50万,出征大漠。此次出兵,学者认为是50万,兵力碾压瓦剌,实则不是。道理很简答,朱棣是御驾亲征,而且还是在远离边境线的漠北地区寻找蒙古骑兵决战。此时,若是带着50万大军,试问粮食补给该如何解决;50万大军动作迟缓,只能贻误战机,大军很可能无功而返。漠北决战,能出动合计10万左右之骑兵、步兵,已经是中原王朝之极限了。汉朝出征匈奴,卫青、霍去病分别带5、6万;徐达征讨塞北蒙古,出兵10万,自己中路军一般也就是4、5万。所以,朱棣出兵实际人数,应该是10余万,但却是多兵种结合。


皇帝亲自操刀冲锋(皇帝亲自操刀冲锋)(4)

10余万明军从北京出发,采取稳扎稳打之方式,步步为营,在确保后路安全之基础上,搜索瓦剌骑兵。与本雅失里、阿鲁台不同,马哈木没想着逃跑,而是主动出兵挑衅明军,试图将其引入既定伏击圈,而后用重装骑兵冲散明军阵型,并消灭之。马哈木主动挑衅,作为战争老手,朱棣自然知道其意图。但是,朱棣有把握战胜瓦剌骑兵,有把握在四面合围之“绝地”收拾蒙古人。为此,朱棣下令全线追击,以“被俘虏”之瓦剌兵为向导,杀向忽兰忽失温(蒙古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东南),与马哈木主力对决。此时,马哈木已经布置好阵地,3万铁骑分布在周围山顶,傲视位于山谷之明军,一副胜利者之模样显露无疑。在马哈木看来,此战过后,草原将再无敌手,永乐大帝也会匍匐在自己脚下,蒙古祖先之荣光,必将重现。


皇帝亲自操刀冲锋(皇帝亲自操刀冲锋)(5)

为了保证骑兵冲击力,马哈木让每一位骑士携带3匹战马,保持轮换,最大限度地发挥重装骑兵之威力。朱棣呢?来到“伏击圈”后,派数百名重装骑兵来到山下与之对峙,摆出以“重装骑兵”对冲这模样。看到明军如此布阵,马哈木心花怒发,下令骑兵拿着长枪直奔中路,冲散明军阵型。可惜,朱棣没有傻到以骑兵硬碰硬之地步。瓦剌骑兵冲杀而来,明军前方重装骑兵退往两侧,安远侯柳升率数千神机营将士“恭候多时”,直接齐射正在冲刺的瓦剌骑兵,击毙数百人,瓦剌前锋有了溃败迹象。此时,武安侯郑亨立刻率骑兵杀出,追杀瓦剌,双方进行肉搏战。瓦剌骑兵确实勇猛,虽然前锋溃败,但依然敢于掉头反击,与明军厮杀一块,郑亨被流失击中,双方暂时罢兵。如此,中路战事稍停,明军挡住了瓦剌骑兵,将士士气大振。


皇帝亲自操刀冲锋(皇帝亲自操刀冲锋)(6)

中路激战后,成山侯王通率骑兵攻击瓦剌右路,双方厮杀多时,但依然无法冲破瓦剌阵型。此时,都督朱崇、指挥吕兴带神机营赶来增援,利用密集火器扫射瓦剌骑兵,并成功将其阵型冲撒,双方再次进行肉搏。与此同时,李彬、谭青、马聚等悍将则主动攻击左路,瓦剌拼死抵挡,毫无退缩之迹象。这时,左路、右路同时开打,双方骑兵拿着弯刀对砍,死伤无数,交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无法分出胜负。此时,在高地观望战况的朱棣披上铠甲,手持弯刀,跨上战马,亲率数千精锐铁骑冲杀而来,直奔瓦剌中路军。皇帝亲自操刀上阵,明军将士个个如同打了鸡血似的,再次爆发出惊人之战斗力。接着,明军将步兵投入战斗,步骑结合作战,瓦剌全线溃败,马哈木一路狂奔,明军则一路追击。途中瓦剌再次组织反击,但也是无济于事,只能被明军吊打。


皇帝亲自操刀冲锋(皇帝亲自操刀冲锋)(7)

此战持续仅一天,瓦剌10余位王子阵亡,数千骑兵被斩杀(只算首级,被队友抢回去之则不计),瓦剌元气大伤。次日,众将请命,要穷追马哈木,将其首级斩下献给太庙。然而,朱棣拒绝,直言:“寇穷矣,何用远追”。于是下令班师回朝,凯旋而归。此时,瓦剌已经元气大伤,明军士气则处于巅峰,要想继续吊打一把也毫无困难。朱棣拒绝追杀,原因很简单:不能让鞑靼部做大,两者维护平衡,长年厮杀最好。果然,次年马哈木上表称臣,不再犯边。没了胆量跟大明叫板,马哈木开始向西域拓展势力,结果在里海一带阵亡。

参考书目:《明史》、《明太宗实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