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惊梦昆曲余莺儿(长恨戏外歌中话昆曲)

游园惊梦昆曲余莺儿(长恨戏外歌中话昆曲)(1)

图文/尘埃

昆曲《长生殿》中有句话:“长生殿里庆长生”,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句词:“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看完上海昆剧团演出的4本连台本戏《长生殿》后,就有了想聊一聊昆曲的冲动。

昆明有一条主要的高速公路,通往曲靖市,因此简称“昆曲”高速,记得曾有苏、沪一带的朋友来玩,行车至此路,看到路标,大为惊叹,问:“昆明为何与昆曲有如此渊源,以此为路名?”这一问被我们当做笑资谈论了许久。此“昆曲”虽非彼“昆曲”但近两年昆明还真是与昆曲颇有缘分,不断的有一些高水平的昆曲剧团来此演出经典剧目,上海昆剧团自去年(2016年)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来昆明巡演了汤显祖笔下的《临川四梦》(分别为《牡丹亭》《邯郸记》《紫钗记》《南柯梦记》),受到昆明观众的热烈追捧,今年又带来了他们大制作的经典长篇连台本戏《长生殿》(由第一本《钗盒情定》、第二本《霓裳羽衣》、第三本《马嵬惊变》、第四本《月宫重圆》组成),这说明昆曲在昆明确实有一定的市场,而且走进剧场来看昆曲的观众都相对比较年轻。

第一本《钗盒情定》从杨玉环被册封贵妃与唐玄宗钗盒定情开始,演到贵妃被贬出宫又被召回,两人和好如初结束。《长生殿》演绎皇帝的爱情生活必然离不开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开元盛世的繁华热闹、皇家权贵的奢淫靡乱,所以排场阵势都与以前看过的昆曲演出大不相同,主要演员的服饰制作精美而华贵,舞台格局布置的也很大气,看舞台背景、道具几乎与首演时一模一样,舞台两侧各放了云锣、古筝、编钟和古琴,很有古代宫廷乐队的感觉,一开始我以为那些纯粹只是个摆设而已,没想到第一折戏开演时,四个宫廷乐女上来真的用它们演奏了一番。这本戏当年是由比较有名气的魏春荣和张军分别扮演杨贵妃和唐明皇,十年后的这次演出分别由两位非常年轻的演员罗晨雪和倪徐浩担纲,年轻演员青春靓丽,嗓音甜美,罗晨雪的贵妃演的比较清纯有活力,而魏春荣的贵妃则是更为娇艳、美魅些。这时的杨玉环应该还是一个比较任性,也比较没有心机和政治野心的女子,对皇帝的爱情成份里估计也是对他权力的惧怕和服从更多些,(只要稍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杨玉环并非是什么一般的宫女,他是玄宗儿子寿王的王妃,被皇帝强召进宫)历史上也真的只有她一个敢于在皇帝面前一生气就回娘家,还能再被召回来的妃子了,这充分说明唐明皇对杨玉环更加依恋一些,戏中通过贵妃被送回娘家又被召会的小波折,使得皇帝和贵妃都意识到他们彼此很难分离,从而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考验和加深。

游园惊梦昆曲余莺儿(长恨戏外歌中话昆曲)(2)

第二本《霓裳羽衣》由沈昳丽和黎安主演,十年前首演就是他俩,经过十年的磨练,他们已成为相当成熟的优秀青年演员。黎安扮相十分英俊潇洒,曾获得第25届梅花奖,沈昳丽则今年刚刚夺梅(在此要祝贺她)。这一本继续讲述皇帝与妃子在宫廷中的爱情生活,通过对音乐、舞蹈艺术的共同爱好使他们的情感更加琴瑟和鸣。这一本中演员们也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才华:沈昳丽饰演的杨贵妃伴着霓裳羽衣舞曲跳了一段优美的翠盘舞。首演是在一个翠绿色的玻璃瓷盘上舞蹈,难度高、视觉效果非常好。这次在昆明演出,没有用翠盘,不过配上变幻的灯光,舞台效果也不错。《长生殿》原书中插图画的翠盘不是放在地上的,而是有支架高高支起,人在上面跳舞,像我们现在看杂技演出一样。想当年,如果杨贵妃真在那么高的盘子上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地跳舞,那还真是有专业舞蹈家的风范呢!黎安饰演的唐明皇则在舞台上为妃子配乐,当场秀了一段击鼓表演。

游园惊梦昆曲余莺儿(长恨戏外歌中话昆曲)(3)

第一本和第二本在尽显白居易《长恨歌》里对帝妃爱情故事优美动人的描述之外,也有:“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那种贵妃受恩宠至极,杨家鸡犬升天的再现,更着力演绎了杜牧诗中:“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情景,铺垫出一些民间怨声载道、矛盾激化的社会背景,为后面的悲剧进展埋下伏笔。

游园惊梦昆曲余莺儿(长恨戏外歌中话昆曲)(4)

看第三本《马嵬惊变》是我比较期待的,也许是我骨子里就更喜欢悲剧的深刻,容易被悲剧打动吧,再有就是如果蔡正仁和张静娴两位老艺术家要来演出,也就在这本上了。演出开始时打出演员表,一阵欣喜啊,真的让我盼到了,两位老艺术家果真要上场,只不过他们不演全本,只演最精彩的两折《惊变》和《埋玉》,其他部分则由他们的学生黎安和余彬饰演。我很喜欢余彬,她曾经出演过越剧电视剧《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我是个《红楼梦》迷,对演绎“林妹妹”的那些演员无端的就会有些偏爱,再加之余彬扮相娇美、身材修长,在舞台上让人感觉亭亭玉立。她的唱腔虽不甚高亮,但更为圆润饱满、富有磁性。

游园惊梦昆曲余莺儿(长恨戏外歌中话昆曲)(5)

这一本里面,我觉得《窥浴》一折编演得比较失败,一开场有几个宫女在偷窥皇帝和妃子洗澡,感觉有些低俗和色情,毫无美感可言。虽然舞台上并没有贵妃和皇帝俩人的身影出现,只是通过宫女的表情和语言描述来表现,可那就更为不堪了,观众随便想象一下,一个60多岁的老男人(纵使他贵为皇帝),洗澡有什么美感可言?我记得京剧《大唐贵妃》里面也有一段讲述杨贵妃沐浴的场景,舞台上贵妃优美婀娜的身段表演,再配上一段好听又抒情的唱腔,整个呈现都显得那么美、那么雅,就像一幅古代宫廷仕女画一样,完全不会让人产生邪恶低俗之感。据史书记载,杨玉环第一次被召进宫时就是在华清池赐浴的,我觉得昆曲也完全可以在第一本里让刚刚册封为贵妃的杨玉环单独表演沐浴的情景,更为合适一些。不过洪昇原剧本里就这么写的,上昆的《长生殿》基本上还是忠实于原剧本,想是轻易也不做改动吧。

游园惊梦昆曲余莺儿(长恨戏外歌中话昆曲)(6)

这《长生殿》看到第三本时,我才有了一种真正入戏的感觉。前面二场,看来都还只是停留在视觉和听觉的美感上面,直到第三场,特别是当蔡正仁和张静娴两位老师出场后,才被他们真挚细腻的表演打动和折服,随着他们的表演一点点进入到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感情世界中去。

游园惊梦昆曲余莺儿(长恨戏外歌中话昆曲)(7)

第六折《惊变》帝妃携手而出,一个亮相,合唱一曲《粉蝶儿》款款行来。妃子雍容华贵、仪态高雅,老皇帝慈眉善目又不失皇家的威仪气度,看起来甚是和谐,让人有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感慨。他俩边唱边翩翩起舞,那身姿美极了,一点看不出这是两位七旬老人在表演,特别是妃子在为玄宗歌舞助兴时,载歌载舞的那身段更是优美至极。饮酒、醉酒时的表演精准、细腻、又不乏真实感,妃子那不胜酒力又不得不饮的无奈中,透着许多对皇帝的迁就与爱慕,而皇帝则似个老顽童般可爱风趣。他们的演绎让我相信朝夕相处十多年后,唐明皇与杨贵妃是真的一对相依相恋的爱侣了。在这里蔡老师的那句:“妃,妃,妃,妃子……”的叫唤,甚为贴切和精妙,一方面表现出皇帝也是醉了,口齿不清,另一方面又表现出皇帝的童心和与妃子玩闹之心。我本来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这种皇家不伦之恋没什么好感,可戏看到这儿,突然被舞台上他们的这种和美所打动,开始隐隐担忧起这俩人接下来的命运了。因为这出戏叫“惊变”我们都能预感到后面将有不幸的转折到来,于是舞台上他们的演绎给观众的感受越和谐、越美满,到转折时,舞台下的观众所感受到的悲剧冲击力和震撼力就越强烈、越揪心。

游园惊梦昆曲余莺儿(长恨戏外歌中话昆曲)(8)

果然到了《埋玉》时更让人同情这对鸳鸯的命运了,皇帝迫于形势,为了他们李唐王朝的江山和他自己及更多人的性命,必须让爱妃去死。可是面对十多年恩爱的美人,他又怎忍心开这样的口。戏里让清醒地看清形势的杨贵妃自己开口提出甘愿赴死,这段张老师演绎的情深义重,无形中把杨玉环的形象拔高了许多。最让人感动的是,当演到贵妃自缢时,老艺术家是那么投入,眼里一直噙着泪花,对逼迫她自杀的陈元礼唱那句:“你兵威不向逆寇加,逼奴自杀”,我清楚地看到两行悲泪凄然流下,这怎不叫观者为之动容呢。

游园惊梦昆曲余莺儿(长恨戏外歌中话昆曲)(9)

第四本《月宫重圆》还是由余彬饰演杨贵妃,如果说第三本戏是先喜后悲的话,这一本就是先悲后喜大团圆的结局,对一般观众来说这本会比较好看一些,表演形势比较多样化,有仙女、有鬼魂、有僵尸、土地爷、有道士、有武丑、有将军……平息叛乱有热闹的战争武打场面,这些不同的行当都充分展示了演员的功力。演土地老儿,演员得半蹲着表演;演僵尸得一动不动,还要有僵尸跳;演魂魄要如风般轻盈;那武打的演员就更不用说了。一开场贵妃的魂魄就像一个孤魂野鬼般四处飘荡,心似有不甘,为织女所救,魂魄回到身体,重归仙班,余彬走着小快步圆场,舞动长长的白绸飘带,边唱边在舞台上飘来飘去,一段哀怨的唱腔之后,在土地爷的带领下与僵尸合体还魂。这出戏在2008年演出时,皇帝是由蔡正仁老师饰演,历史上杨玉环进宫被册封为贵妃时刚二十七岁,而那时唐明皇已经六十有三,十年后马嵬坡被赐死时杨贵妃才38岁,老皇帝这时应该七十多岁了,所以俩人搭配起来这年龄差很符合历史事实。而这次给余彬配了个很年轻的九零后演员卫立来扮演皇帝,虽然装扮、动作上都尽力往老年人靠,可实在是差距太大了。卫立嗓音非常好,比较清亮,也比较嫩,听着好听是好听,可缺少老年人的沧桑厚重感。这一本还有一个比较精彩的地方不能不提,那就是由缪斌饰演的李龟年,唱得酣畅淋漓,博得了观众非常热烈的掌声。

游园惊梦昆曲余莺儿(长恨戏外歌中话昆曲)(10)

全本《长生殿》看完后,我对昆曲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昆曲的舞台表现非常细腻优美;它的身段动作与唱腔配合得天衣无缝,动感画面极美;而我尤其喜欢昆笛伴奏下的清淡疏雅、柔和委婉。对于昆曲来说,我个人觉得文场的表现力比武场更好、更适合,看戏时武场伴奏一起,那些铿锵的锣鼓一敲打起来,纵使在昆明剧院那样的中型剧场听起来也让人觉得有些聒噪,与文场时清丽典雅、绝世独立的雅美享受很不相衬。说到唱词,我觉得昆曲之所以被今人认为“难懂”,其实是因为它距我们已有六百年历史啦,我们都没有处在那时的语境中,有许多字对我们来说都已经是不用的生僻字,更何况还有许多更为古老的典故我们不知道、不了解,除非是有着比较深厚的古汉语基础的人,一般人有时纵使看着字幕,纵使那些汉字全都认识,也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含义。在当下我们要原汁原味地把昆曲作为民族文化的遗产传承下来,就注定了昆曲只能是小众的艺术,是一种只有当人们具备一定传统文化积淀并能够摒弃浮躁心态后,才能静心领略的大雅艺术。如果我们一定要让昆曲也成为当今的流行和通俗,那就势必要让它融入当下的元素,贴近我们今人熟悉的生活来迎合大众,可换句话说,那些加入高科技电声、现代语言、摇滚节奏体裁的昆曲,还能称其为真正的昆曲吗?那样就一定会赢得现代大多数人的喜欢吗?现代生活有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现代人也有许多现代的娱乐方式,他们是否就能接受这种新旧结合的创新呢?这还需要一些实践和时间来检验。就我个人来说,还是更喜欢那种原汁原味的传统昆曲,想要读懂昆曲、欣赏昆曲,我选择让自己回到古代,而不是让昆曲来到现代。就像诗歌一样,小众有小众的价值,这种价值是放在精神和灵魂上来考量的,而不是能用金钱和热闹来衡量的。诗歌是这样,昆曲亦然,清悠雅淡地坚持本色才是最好的传承!

写于2017.7.9


中华戏曲征稿

征集各类戏曲相关的“人物”、“剧评”、“现场探班”或其他特别策划的原创稿件。要求:①内容准确,不存在知识性或真实性问题。②文章和所涉及的图片没有版权问题。③投稿时写明作者、图片来源等信息。投稿邮箱:aixi_ren@163.com

欢迎关注【中华戏曲】微信公众号,搜索【zhonghuaxiqu】即可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