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是什么意思河南方言(yàěryì)

那年大学军训一开始,我便发现了一件值得研究的事儿:普普通通的阿拉伯数字,一到教官口中就变得非常有性格。尤其是教官喊的“yàěr yì”,简直太魔性。这到底是哪里方言?

上网一搜,原来已经观点纷纭。总结一下,关于教官口令的腔调来源,大概有以下三种猜测。

源于古代“普通话”

有网友发现教官喊的口令,和山东、河南一带的地方方言颇有相似之处,甚至戏说教官们是不是都去山东河南训练过。翻下历史,你会发现,军队的口令腔调和这两个地方还真有些渊源。

现在提倡“说普通话”,要放在古代,应该就是“说雅言”。章太炎老先生就说:“古无韵书,即以官音为韵书。今之官音,古称‘雅言’”。

雅言的历史要追溯到周朝。中央政权强大的时候,周朝曾举全国之力来推行雅言。周朝衰落,但雅言早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并在汉代登上正统宝座。

雅言不仅是官、商、学与士大夫的用语,还是用来解释方言的工具。可以说是用普通话来标注方言发音的1.0版本。

西汉杨雄在《方言》一书中记载,雅言的使用范围北起燕赵(今北京、河北一带),南至沅湘九嶷(今湖南一带);西起秦陇凉州(今陕甘宁一带),东至东齐海岱(今山东一带)。

军队征兵南北兼收,必然也需要一种共同语言,以方便来自不同地域的成员进行交流,不然大家坐在一起只能尬聊。而口令作为命令下达的一种形式,要求命令接收者能够充分理解指令,首要前提是大家都能听得懂。这个时候雅言自然就有了大用处。有网友便猜测口令腔调受雅言发音习惯影响,而雅言当时的重点使用区域就在河南、山东等中原一带。

传承自南方将领

另一种说法认为,人民军队建立之初,大部分将领来自于南方地区,现在口令的腔调其实是军队将领们的口音传承下来,被后代当作范本继续用了。

这一点并不全是瞎猜测。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一书记载,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高级将领中,来自南方的多,北方的少。就省籍来看,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最多。

有这样一群夹杂着浓厚地方方言的将领在,平时训练带兵也就把方言口音的魔力发挥到极致。关键这种受两湖一带口音影响的口令,还有出乎意料的效果——极具辨识度兼能够吸引注意力。如此有利的传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继续发扬,简直是说不过去。

化用平仄韵律

接下来的这种说法更接地气,直接就军训口令的实际作用进行分析,还用上了诗词歌赋讲究的平仄韵律。

平常我们讲话就会发现一个规律:平声悠长,仄声短促。要是整个词组都是平声,念出来就会很拖沓,效果如同山中回音一般,大家可自行脑补。如果都是仄声,相对来说就比较短促有力。

对军用口令而言,有一个天然的要求便是凸显气势,简洁干练。

因此,口令中一般都有多种音调,发音抑扬顿挫,也便于区分不同指令。就拿“一二一”为例,有的教官喊成“yàěr yì”,把前后两个平声换成仄声,整体显得短促有力,“一”和“二”对应着的不同指令也有了区分性。

口令中也有为了拖长音而化用平声的,例如“立正”,有的教官念作“lìzhēng”,“正”变平声,音调拖长,增强气势。

除此之外,口令中的数字还会“入乡随俗”——随着军事术语的读音有所调整。在军事应用中,阿拉伯数字的读音会有一定的变化。比如,“1”会念成“yāo”,“0”会念成“dòng”。在军训中,教官有时也会跟着军事术语念口令。

以上这3种说法算是解释了军训口令在腔调上的奇特之处,但我还有更重要的发现——

无论教官怎么喊口令,女生们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教官颜值上;无论南北口音,都丝毫阻挡不了教官们军训时的“圈粉运动”……

(李萍整理自“上流UpFlow”微信号)

gen是什么意思河南方言(yàěryì)(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