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绑扎通病防治(钢筋绑扎与安装中12个质量通病)

【通病1】墙、柱子外伸钢筋移位

【分析】

楼层板浇筑完成,定位放线时发现外伸甩茬钢筋位置偏离过大,与上柱钢筋搭接不上。

原因分析如下:

1.钢筋安装后虽已自检合格,但由于固定钢筋措施不可靠,发生变位。

2.浇筑混凝土时被振动器或其它操作机具碰歪撞斜,没有及时校正。

【措施】

1.在外伸部分、楼板浇筑面上部加一道临时箍筋,然后用样板、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校正后再浇筑混凝土。

2.注意浇筑操作,不得压筋振捣;浇筑过程中设置专业看筋人员,随时检查,及时校正。

【通病2】柱、梁、板、墙主筋位置及保护层偏差超标

【分析】

1.钢筋加工尺寸偏差大。

2.绑扎安装未调整,操作不认真。

3.浇捣混凝土过程中钢筋被机具碰歪撞斜,没有及时校正,或被操作人员踩踏、砸压或振捣混凝土时直接顶撬钢筋,造成钢筋位移。

【措施】

1.钢筋绑扎或焊接必须牢固,固定钢筋措施可靠有效。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垫块要沿主筋方向摆放,位置、数量准确。对柱头外伸主筋部分要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绑扎好,然后用ф8~ф10钢筋焊成的井字形铁卡固定。对墙板钢筋应设置可靠的钢筋定位卡。

2.板的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内长度la应符合表1的规定。简支板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应伸入支座,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板与梁整体连接或连接板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应伸至梁或墙中心线,且不应小于5d

3.连续梁或框架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支座或中间节点范围,下部纵向钢筋应伸入中间支座或中间节点。当计算中不利用其强度时,伸入的锚固长度La≥12d(月牙肋钢筋)或15d(光圆钢筋);当计算中充分利用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时,伸入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表1规定的la;当计算中充分利用纵向钢筋的抗压强度时,伸入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0.7la

【通病6】箍筋间距不均匀,平面与纵筋不垂直,钢筋接头处箍筋没有加密

【分析】

1.梁内箍筋间距偏大,削弱了梁的受剪能力,尤其是弯起钢筋部分的箍筋分布太稀,或应加密的部分没有加密,对防止斜裂缝的发生极为不利,可能导致梁的脆性破坏。

2.柱内箍筋对柱的纵筋有防止压屈、增强柱混凝土抗压能力和约束纵筋不向外凸出的套箍作用,如果箍筋间距偏大则削弱套箍作用。

3.梁、柱箍筋与纵筋不垂直或墙内水平筋与纵筋不垂直,钢筋歪斜等易造成骨架和网片变形。

【措施】

1.箍筋应通过计算确定间距和数量,扎箍筋时应先在通长纵筋上划线,然后按线距进行绑扎。当箍筋间距有变化时,应事先交底清楚。

2.梁、柱纵向钢筋搭接处的箍筋间距应加密,当搭接钢筋受拉时,不应大于5d,且不应大于100mm;当搭接钢筋受压时,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d为受力钢筋中的最小直径)。

3.梁支座处的箍筋应从梁边(或墙边)50mm处开始设置。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应符合表2的规定。

钢筋绑扎通病防治(钢筋绑扎与安装中12个质量通病)(1)

4.绑扎、安装钢筋时,配置的钢筋级别、直径、间距和根数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变形、松脱或开焊。

【通病7】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

【分析】

柱箍筋接头(即弯钩交搭处)位置方向相同,重复交搭于一根或两根纵筋上。这是由于绑扎柱钢筋骨架时疏忽所致。

【措施】

1.安装操作时随时互相提醒,应将接头位置错开绑扎。

2.相应解开几个箍筋,转过方向,重新绑扎,力求上下接头互相错开。

【通病8】钢筋绑扎不牢,缺扣、松扣,墙水平筋下滑,柱箍筋下滑

【分析】

绑扎铁丝太硬或粗细不适当;绑扣形式不正确。导致搬移钢筋骨架时,绑扎接点松扣;或浇捣混凝土时绑扣松脱。

【措施】

1.一般采用20~22号铁丝作为绑扎丝。绑扎直径12mm以下钢筋宜用22号铁丝;绑扎12~16mm钢筋宜用20号铁丝;绑扎梁、柱等直径较粗的钢筋可用双根22号铁丝。

2.绑扎时要尽量选用不易松脱的绑扣形式,如绑平板钢筋网时,除了用一面顺扣外,还应加一些十字花扣;钢筋转角处要采用兜扣并加缠;对竖立的钢筋网,除了十字花扣外,也要适当加缠。

【通病9】钢筋网主、副钢筋位置放反

【分析】

操作人员疏忽,使用时对主、副钢筋在上或在下不加以区别就放进模板。

【措施】

1.布置这类构件时,要向直接操作者和有关人员做专门交底。

2.钢筋网主、副钢筋位置放反,如果构件已浇筑混凝土,成型后才发现,其承载能力必须通过设计单位复核,再确定是否采取加固措施或减轻外加荷载。平板钢筋网位置如图3所示。

钢筋绑扎通病防治(钢筋绑扎与安装中12个质量通病)(2)

通病10】基础钢筋倒钩

【分析】

操作疏忽,绑扎过程中没有将弯钩扶起。

【措施】

1.要认识到弯钩立起可以增强锚固能力,而基础厚度很大,弯钩立起并不会出现露钩现象,因些,绑扎时切记要使弯钩朝上。

2.将弯钩已平放的钢筋松扣,扶起后重绑。

【通病11】预留洞口未设置加固钢筋

【分析】

建筑物结构碰到剪力墙门窗洞口或楼板预留洞口,如果未按设计要求设置加固钢筋或漏放洞口钢筋,将会破坏留洞处截面,给结构带来隐患。

【措施】

洞口加固钢筋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剪力墙上的门窗洞口周边应配置不小于2

12的水平和竖向构造钢筋。

2.现浇楼板、墙板预留孔洞(如厨房间、厕所等)四周的钢筋(包括后凿洞)必须采取设计认可的加固措施。

3.板上方洞或圆洞垂直于边跨方向的边长小于300mm时,可将板的受力钢筋绕过洞口,不必加固。

4.当300≤DB)≤1000mm时,应沿洞边每侧配置加强钢筋,其面积不小于洞口宽度内被切断的受力钢筋面积的1/2,且不小于2

10。

5.当DB)<300mm,且孔洞周边有集中荷载时,或DB)>1000mm时,应在孔洞边加设边梁。

【通病12】钢筋走位、变形

【分析】

1.绑扎不正确,如绑扎墙柱筋不设工作平台而人站立于墙柱箍筋上自下而上进行施工;绑扣不呈八字形;箍筋弯钩叠合处未交错布置,致使墙柱钢筋走位偏斜,倒向一边。

2.在墙柱梁钢筋密集复杂处未考虑模板与钢筋工序的顺序,一律先支完模再穿放钢筋绑扎,导致钢筋绑扎困难,钢筋位置难以保证。

3.工人绑扎马虎忽略了纵横向钢筋应相互垂直,当不垂直时没有及时校正后绑扎。

4.钢筋固定不当。

5.混凝土施工浇筑过程中成品保护不当,任意踩踏,尤其是挑檐、阳台、雨篷等悬臂板负筋被踩下,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振捣棒直接对梁柱墙钢筋振捣使主筋偏位。

6.加工前钢筋未调直、加工后成品保护不当或吊运过程中导致钢筋变形。

【措施】

1.绑扎墙柱钢筋必须搭设工作平台,禁止沿已绑扎好的钢筋攀沿作业,墙板钢筋网四周两行、箍筋四角交叉点处均应每点扎牢,相邻绑扣必须呈八字形,箍筋弯钩叠合处必须交错布置。

2.在钢筋密集复杂的部位应按程序顺序施工,先梁底模后绑扎钢筋,再封侧模的顺序施工。

3.纵横向钢筋必须垂直就位后绑扎。

4.楼板面层钢筋必须设置足够的撑铁以保证其高度的位置准确,负筋弯钩加工的尺寸必须加工准确;

5.柱主筋除根部设箍筋与梁板筋焊接固定外,还得在其上部设不少于三道箍筋以保证主筋的位置;

6.梁双排钢筋在绑扎时应在排间设直径不小于25mm的短筋以保证设计间距;

墙筋在绑扎验收合格后,用电焊将最上一层水平筋与立筋点焊,同时将拉结筋拉结点处点焊,

7.墙体门洞处,为了防止整体走位及门窗洞的偏移,把绑扎好的暗柱部位的水平筋平头放好,根据转角处与门洞主筋的间距,将水平筋的一端与转角处第一根主筋平齐,另外一端紧套门窗暗柱,这样就能准确保证相应的墙肢的长度;

8.钢筋加工前应调直,加工好后应注意作好成品保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