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

滑子蘑,又叫珍珠菇。好吃,能热炒,能凉拌,被很多吃货热捧。很长时间以来,一直以为,种蘑菇嘛,种了而已。孰不知,种蘑菇原来这么复杂又壮观!(图:棋簿紫/文:暴力熊)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1)

近日,小编来到合隆满族乡的滑子蘑生产基地,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蘑菇,能把蘑菇种的这么“浩瀚”,也是醉了。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2)

种滑子蘑属新农镇最“任性”,合隆的滑子蘑能后来者居上,秘密就在于请来了新农镇滑子蘑种植的专业技术员。早在1960年代新农的滑子蘑种植就很有规模了逐渐形成了技术和能力都很强的团队,如今他们转战东港周边地区,把滑子蘑种植技术“扩散”到当地。

种蘑菇的锯末子先在大锅里蒸好,然后用塑料膜包好装盘。(注:锯末子即木头屑)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3)

用苞米秸子做成的底盘,专门有人做这种东西,滑子蘑种植户一般都买现成的用。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4)

种植滑子蘑的蒸煮环节跟酿酒有点相似,这位师傅正在往还冒着热气的空锅里装锯末。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5)

理论上,团队里的成员各自守土有责,但左侧的这位师傅似乎是个多面手,在很多岗位上都能看到他的影子,譬如在这一锅锯末子即将装满的时候,他就出现了。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6)

接下来是封锅,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封锅的时候用一个绞杠将绳索绞紧套住。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7)

以为这样就等着长出蘑菇就错啦,还要再蒸一遍。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8)

这位是“司炉大人”,叼着烟气势不凡。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9)

“司炉大人”要干活了,好吧好吧,第一次见到这样操作鼓风机的:用纸壳子贴住鼓风机,需要的时候把纸壳子往上一提。为了加大风力吗?“司炉大人”的“表演”一会儿说,先来看一下被塑料薄膜包好的锯末子的去向。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10)

团队里有两个专门往苞米地里运送包装好锯末子的人,这是其中之一。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11)

苞米地地垄的长度超过了50米——看上去,锯末子有些壮观。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12)

另一位运输锯末子的人,看上去年纪有些大——他,也正是这个团队的头儿!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13)

若干天后,放置于户外的锯末子经过“下菌”,将被移送到这个大棚里。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14)

大棚里面别有洞天。据主人王先生介绍,这个大棚的占地面积将近一亩。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15)

这是去年滑子蘑采摘之后留下的蘑菇床,已经风干了,主人将把它们撤下来烧火,给新种植的滑子蘑腾地方。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16)

另外一家,正准备下菌,就是往蘑菇床上播种食用菌,类似于播种。蘑菇菌以圆柱体的形状生产出来,叫菌棒。肩上扛着的就是。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17)

下菌即将开始。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18)

三名妇女合作“下菌”。这个下菌过程结束后,经过一段时间,蘑菇床将被移送进大棚里度过将近半年的生长期。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19)

夜色来袭,现场的照明灯亮了起来——夜战,即将开始。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20)

夜战之前是晚饭,菜挺硬。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21)

将近一亩的滑子蘑种植大约需要将近三天时间,所以为提高效率,他们选择“加班”。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22)

这装备太专业了......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23)

锅炉火花四溅,在黑夜中分外夺目。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24)

据了解,这些菇农已成立滑子蘑种植合作社,种植技术和对外销售都有专门的人负责。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25)

这是前些天拍到的新鲜上市的反季滑子蘑。滑子蘑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大约半年。

大连庄河滑子菇(辽东菇农挑灯夜战)(26)

作为世界上五大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滑子蘑的营养价值很高,曾是身价不菲的“外国货”,如今能在北方“落地生根”,也算是吃货的福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