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东坡东坡肉的诗题西林壁(一首南歌子调侃大通禅师)

苏轼虽然一生屡遭贬谪,但始终能够随缘自适,为人乐观旷达,性情潇洒风趣。苏轼被贬杭州期间,经常和杭州静慈寺的名僧大通禅师相会,其实二人年轻时就曾相识,大通和尚还没有出家时,苏轼就同他有过交往,对他的底细一清二楚。

有一次,苏轼携妓前往静慈寺拜会大通禅师。大通禅师很不高兴,歌妓被视为不贞洁的贱人,大通认为苏轼携妓而来亵渎了佛门圣地,是不给自己面子,怒行于色。而苏轼深知大通禅师的老底,再加上他性格疏放,喜欢戏谑,竟然当场写了一首《南歌子》,让歌妓唱给大通禅师听。而这首词,句句含有讥讽。

关于苏东坡东坡肉的诗题西林壁(一首南歌子调侃大通禅师)(1)

南歌子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亦逢场作戏,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皱眉。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老婆三五,少年时。

苏轼一上来就连续两问。“师”是对和尚的尊称,其实就是“您”的意思。您唱的是哪一家的曲子?继承的是哪一宗派的风气呀?和尚诵经是有旋律的,称为“梵唱”,苏轼却质问大通唱的是“谁家曲”,哈哈!这是什么“鬼狐禅”?表面上好像是问大通和尚属于佛教哪一个宗派,实际是在嘲讽大通,别跟我道貌岸然,我苏东坡知道你是什么底细。“宗风嗣阿谁”,你过去的事儿我都清楚。原来,大通禅师出家之前曾是混迹风月之人,品行并不端正。

“借君拍板与门槌”,意思是我借用你讲经说法的拍板和棒,向你学习。“拍板”是一种木制乐器,僧人唱经时用来打节拍的。禅师说法时,讲到紧要处,会用棍击案,这叫“棒”;或大声喊叫,这叫“喝”,这就是“当头棒喝”。可是苏轼真气人,他不说“棒”,居然戏称“门槌”,嘲讽的意味愈显辛辣。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我是借你的“拍板”,你的“棒”,“喝”你一下。我现在的所作所为,都是跟你大通学的。我现在携妓来访,你当年也狎过妓,我今天无非是学着你的样子耍耍罢了。

接着,苏轼又来一句补刀。“我亦逢场作戏,莫相疑”,我也不过是乘兴耍耍,你不要太在意,别不好意思,不要生气吗!

关于苏东坡东坡肉的诗题西林壁(一首南歌子调侃大通禅师)(2)

词的上片是为大通的“愠色”来解嘲,这种嘲讽还比较隐微。到了词的下片,则直揭大通老底。“溪女”与“山僧”对举,一个野性火辣,一个道貌岸然,相映成趣。“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皱眉”,妓女才偷偷地瞟了你一眼,你不要装模作样地生气嘛!

“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老婆三五少年时”。“弥勒”指寺中年轻的小和尚。“三五”就是十五岁。“老婆三五少年时”语出王定保的作品:“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这里借以讽刺大通和尚年轻时在女色方面有过不光彩的地方。这两句诗写得生动至极,只可惜寺里的年轻僧人出生太晚,只看到你今天道貌岸然的尊容,却不知道你年轻时放荡的色相。

我估计,歌妓把这首词唱给大通时,都能把大通和尚的头发气出来!骂人能骂出这般境界,能超过苏东坡的,只怕也不多了。

关于苏东坡东坡肉的诗题西林壁(一首南歌子调侃大通禅师)(3)

#阅读的温度# #以书之名# #天天古诗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